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指出这种冲击和影响将加剧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某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解决社会问题诸方面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危机事件的信任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经处于国际公认的社会危机事件高发阶段,一些社会危机事件甚至成为威胁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社会危机事件之所以频繁发生,不在于经济的转轨、社会的转型以及风险社会的到来,而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信任关系、信任制度及其实施与监督机制.为此,要推进社会信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必须切实加强政府、市场以及个人等各个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任制度及其实施与监督机制,让作为一种美德的信任内化为人们的行动准则,进而成为规制社会行动的准则,消除社会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社会成熟度与危机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成熟度”作为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保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别国相比 ,我国人民在危机状态下的表现显示出较低的社会成熟度。应从加强社会危机教育 ,增强全民危机意识、危机心理干预 ,培育公民集体意识和现代意识以及发扬团队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四个方面来提高我国的社会成熟度。  相似文献   

4.
建立与完善应对非常事件的社会安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宏斌 《兰州学刊》2005,(2):207-209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加速,"风险社会"提前到来.如何应对非常事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建立、完善起应对非常事件的社会安全机制.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多方面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在互动过程中实现了对社会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危机事件与中国社会共同体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 《江海学刊》2004,(1):101-104
SARS等危机事件最终挑战的是中国社会共同体理性。强公共理性、强家庭理性、弱社会理性是我国现有共同体理性的总体格局 ;其转换方向是强政府理性、强社会理性、强家庭理性、强个人理性“四强并举、动态平衡” ;培育社会理性则是完善我国共同体理性的重点 ,其首要内容是在合理区分公共信息与社会信息、公共知识与社会知识基础上 ,完善相对独立的社会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与危机事件多发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鸿 《人文杂志》2012,(1):177-183
我国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各种社会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只有从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改革滞后、社会价值冲突、生存环境恶化等方面深入认识和分析其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和危机治理,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社会风险,推进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各种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的调整,现实社会中潜伏着诸多不安定因素。这些因素一旦被激化,很容易产生具有破坏性的公共危机事件。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在正确协调地方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创新,努力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进而提升地方政府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动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开松 《兰州学刊》2009,(1):152-155
现代政府危机管理任务愈来愈艰巨,社会动员作为有效聚集资源的主要方式也El益受到人们关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动员的发育,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嬗变催生了社会动员方式的成熟。尽管如此,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社会动员需融入政治动员土壤之中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彬 《晋阳学刊》2009,(5):37-40
现阶段我国突发性事件不断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是一种社会能量的不正常或不期望的释放。而这种社会能量分布形态和移动状态的不良就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其社会发展的障碍最主要就是社会断离。社会能量的流动、互动和交流,是社会、群体或社会成员通过作为能量载体的社会行为来进行的。在应力-应变曲线模型中反映了对于突发性事件不加以控制就会演变为社会危机乃至社会革命。要转变对待社会风险的态度,建立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危机防治行政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控制发生危机的因素而对社会过程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干预过程.文章在公共行政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审视现实社会危机防治行政下理念指导的偏差,阐释出具有正当性的价值选择次序,指出其价值选择在于正义统摄之下对价值主体——人的尊重和满足.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进程中,危机管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鉴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大多由公共政策来推动,所以就有必要研究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制定。作者界定了危机和危机管理及其特性,分析了处理危机时现行政策制定系统的不足,探讨了危机状态下政策制定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创新已经作为一项重大的时代主题提出来了,社会管理涉及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廓清。不能将社会管理等同于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创新不是实施全面控制,社会管理与危机管理是有区别的,也不能将社会管理理解为社会服务,还应正确处理好社会管理的"管"和"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下社区应急信息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R危机管理理论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出发,为完善社区应急信息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资源和研究视角。据此审视当下社区应急信息管理体系,发现存在应急信息评估研判失实、监测预警失灵、共享联动迟缓、公开披露形式化等四大症结。因此,应从促进社区应急信息管理常态化、推进社区应急信息管理科学化、实现社区应急信息管理一体化、落实社区应急信息管理责任等方面着力,构建全过程的社区应急信息管理体系,提升社区应急信息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谣言的社会渊源:道德恐慌与信任危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景军 《社会科学》2006,(8):5-17
2001—2005年间,中国几个大城市都流传过艾滋针刺的谣言,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这一恐慌带有明显的“集体道德恐慌”色彩,部分新闻媒体持有所谓艾滋病患者一定会报复社会的观点,在公共舆论中营造了一种敌视艾滋病感染者的声音,这是形成公众轻率相信艾滋针刺谣言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谣言所导致恐慌的社会渊源也可以追溯到文革之后中国进入转型社会之际特有的人际信任不稳定状态,即“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5.
维护社会公平与公共政策的伦理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和谐社会、把社会公平放到突出位置来维护的进程中,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利益亦即公共政策的伦理问题,应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公共政策理念层面突出伦理精神,公共政策主体层面以公共利益为本位,公共政策目标层面善于体现对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公共政策的执行层面注重社会公平,公共政策的评估层面强调社会公平标准。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并行不悖共同发展。下一步,社会政策的发展重点在于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公平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也就是向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政策议程》、欧盟扩大与欧盟社会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社会政策议程》把社会政策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其核心议题是实现欧洲社会模式的现代化。为了使新成员国的社会政策体系适应社会欧洲的建设需要,实现社会政策体制的顺利并轨,欧盟与新成员国签订了旨在提高新成员国社会保护水平的政策性文件,从而把新成员国纳入了欧盟的社会政策体系。欧盟还积极调整结构基金,帮助新成员国消除贫困和社会排斥,提高其社会融入水平。由此,欧洲社会模式随欧盟扩大而扩张到了新成员国。  相似文献   

18.
危机管理中出现的草根志愿组织,是以特定任务为导向的自发、自愿、自治的组织,这一任务型自组织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并完成特定的非常规任务,更在于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提供.其组织动力源于组织成员对志愿行动意义的建构和集体认同.基于认同的信任,既培育了组织社会资本,更为自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以及组织行为的整合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社会政策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福利国家危机是社会排斥理论发展的主要背景.社会排斥指社会成员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但是被不可控制的因素阻止的事实.社会排斥问题的存在影响社会成员公民权利的实现.欧盟的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在健康、就业、社会保护、教育和住房五个与社会政策相关的领域中存在.社会政策是反社会排斥达到社会融合的手段.欧盟希望通过社会政策调整和实施去消除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财政收支失衡与欧债危机密切相关.欧洲国家刚性的养老金替代率在人口持续老龄化和经济增长缓慢前提下必然导致养老金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国家财政债务危机不断升级.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实际上反映了代际负担的不可持续性,所以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的确定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未富先老的中国应该坚持带有生产主义特征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构筑多支柱、多来源的退休金体系,适当降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并构建养老金负担与给付的自动调整机制,从而保障养老金财政的长期平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