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儿童同伴接纳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同伴接纳状况对儿童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学校适应及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儿童同伴接纳状况受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社交策略、归因方式等;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能为同伴接纳程度低的儿童提供帮助,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采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和农村留守儿童教师支持量表, 对659名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323名为留守儿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性并没有因性别而产生显著差 异,但会因与父母联系频率和看护人的受教育程度而产生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师支持和学校适应总体及各维度之间 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且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说明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提出通 过加强教师情绪性和工具性支持,营造班级和谐氛围,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3.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是由我国当前的农村人口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举办寄宿制学校必须解决好学生尤其低龄儿童对学校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我国应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优化学校建设与管理、推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情况进行研究,符合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的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本研究采用"智力障碍儿童课堂适应(教师评)问卷",对230名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特点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总体水平偏低,他们在课堂适应的各个维度上发展不平衡,对课堂物理环境的适应分值最高,对课堂学习的适应分值最低;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障碍程度的差异;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课堂适应特点不同,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智力障碍儿童熟悉课堂环境,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基于对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585名流动儿童的调查,探讨了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对儿童城市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和学校类型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和城市适应都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流动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其城市适应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追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稳定性,对一所公办初中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12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和学业成绩(学习适应)均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些研究结果暗示,对那些持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流动儿童要进行干预,特别要对流动儿童在英语科目上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群体性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巴南区农村留守儿童为例,对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现状及其需求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等多方面。政府、社会、学校以及留守儿童家庭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共同监管、解决留守儿童成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8年秋在南京某高校进行的“研究生新生的学校适应状况”问卷资料,探讨了他们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适应状况较好,约有1/5的存在适应困难;除性别、家庭居住地、主观家庭经济状况外,学校适应的其他三个维度对其心理状况也有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越好,其心理适应越好。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教师-学生评定量表〈T-CRS-C〉》2.1中文版与《家长参与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问卷》,考察了兰州市安宁区215名一年级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入学适应状况。研究表明,一年级流动儿童总体适应良好,但在行为控制与同辈社交能力方面适应较差。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在任务取向、自表能力、同辈社交能力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一年级流动儿童的入学适应与就读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家长较高的参与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担任班干部、就读Y小学与K小学积极相关。  相似文献   

10.
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到目前为止,伴随着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犯罪和童工等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是本文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继而从本质上解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日本外资的引进集中于优先发展重化工业而导致产业公害的产生,随后公众的觉醒和日本政府及时的调整使日本的环境重新洁净.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环境的变化与日本外资政策以及产业结构的几次调整是分不开的.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日本1970年代的情况非常相似,我们可以从日本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冲突与协调中的历程中找到一些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及城市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计划经济形成的中国行政区划框定了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边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行政区经济”模式。当市场力量推动城市与区域的要素流动跨越行政区边界,行政区划就要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以支持市场经济集聚和规模发展。纵观杭州与萧山之间突破行政区划制约的几次区划调整,发现每一次改革都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最终拓展了杭州大都市区的城市化经济发展空间。当然,行政区划调整不可能根本解决中国固有的“行政区经济”顽症;要打破“行政区经济”的恶性循环,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无疑,杭州、萧山的实践为中国其他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了路径启示,也为中国区域与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在非均衡结构变迁过程中进行,这种超多层级的市场结构、超宽度的产业体系、多层次的地区经济结构、多元的所有制结构诱致了经济结构转变的严重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短缺局面的缓和,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不经过大幅度结构调整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与前两次大的结构调整相比,新一轮结构调整的目标,一是通过“升级型”调整和“适应型”调整,使我国经济获得在较长时期维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动力,二是通过调整,逐步形成能够对结构问题作出积极反应和调整的新机制。因而可供选择的路径,一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在加快存量调整时选择吸纳更多就业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产业组织模式;二是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建立能允许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建立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与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农村高中教育发展不应再走"先扩张、再治理"的老路,要在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思路上去思考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定位,使城乡高中教育发展在价值上相互补充、在结构上相互衔接、在规模上相互适应、在质量上相互支撑,使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办出水平和特色,让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解决宗教问题及宗教如何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其关键是如何实现宗教社会功能的调整与规范,并通过这种调整,使宗教最终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实现宗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重新定位。而宗教社会功能的调整,就是解决宗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存在发展的问题,而且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步骤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学校适应是学生通过积极的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顺利完成学业、发展个性、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过程。学校适应得好坏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较为巨大。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学校适应性总体水平一般。虽然当前学术界对影响中学生学校适应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切实的结论,但是对于引起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没有涉及。笔者认为小学生升学准备不足是导致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外显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小学生升学准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对民办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民办高校发展的目标、重点、方式亦将发生深刻变化。本文首先从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对外交流等五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的历程与成就,然后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对民办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民办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民办高校发展仍然面临诸多自身内部问题等分析了民办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最后,从体制依托、服务转型、内涵发展、风险防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十二五”时期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民办高校制定和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目标框架、政策措施和运行机制三个维度,对201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调整动向进行梳理。在目标框架上,欧盟农村发展政策目标框架调整确定了六大优先资助的领域,具有全面性及系统性特征;在政策措施上,欧盟在原有对农村发展政策的支持基础上,就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险管理、加强合作及向非农活动的多样化拓展等政策进行调整;在运行机制上,欧盟在实施农村发展政策过程中采取的资金预算机制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这些政策调整对面临着相似农村发展问题的中国有较大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非常规预算调整是一个十分隐蔽的过程,获取非常规预算调整的具体数据和信息十分困难。地方政府非常规预算调整导致预算调整频发、行政首长和部门首长主导、缺乏监督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降低等问题,地方政府官员在预算执行中采取超预算收入、"硬缺口"等策略进行非常规预算调整。压力型行政体制、地方行政首长更替频繁、地方政府预算资金零散化是造成地方政府非常规预算调整问题的主要原因。建立民选的地方政府、构建新型财政分权体系,完善地方层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非常规预算调整。  相似文献   

20.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区际差异问题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区际差异的深层制度成因 ,为此 ,在 2 1世纪初对地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调整措施应以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缩小区际差异为指导 ,有效地将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与缩小区际差异结合起来 ,解决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 ,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