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家居空间中色彩的表现艺术是最能体现人们的敏感度及情感的,色彩可以说是家居设计的灵魂所在。色彩的多样化能够为家居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在整个家居空间营造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和效果。色彩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装饰价值,可以展现当前环境的性格,获得情感和意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历史悠久,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法独特,不仅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美,而且蕴含更深遂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尤其是题材内容元素广泛。为此针对建筑装饰题材,分析研究其社会背景、历史特征、类型构成、内容含义,剖析其与建筑选址择向、建筑形式、空间功能、景观环境等关系,进一步解读建筑装饰题材中所隐含的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语义,揭示古代建筑审美价值观和生活哲学观。  相似文献   

3.
建筑装饰是以美化建筑形象及其优化建筑空间为目的的行为。建筑装饰作为造型艺术的特殊形式,与建筑共同书写着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建筑装饰由于其特定的物质和精神功能而区别于造型艺术的其它门类,参与着建筑的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创造。通过对建筑装饰艺术的缘起、发展历程的综述以及其与建筑艺术关系的理论分析,阐述了建筑装饰的历史地位、文化意义以及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室内纤维艺术品的装饰作用,指出其在造型、材料构成、肌理质感、色彩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装饰作用,强调纤维艺术品与空间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关系,在整体的交融中让人体会到身心的和谐,提倡不同形式、不同材质的纤维饰品进入室内环境,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艺术品位和美感熏陶.  相似文献   

5.
在全民关心人居环境的今天,空间对装饰艺术的形式选择变得空前重要。但在装饰艺术创作中,种种非主流或世俗化现象令人忧虑。只有从装饰艺术创作的思维空间方面思考,如装饰艺术思维的原本观念和民族性、区域性特点,装饰艺术思维的现代时空观念与多向性及其外延与内涵的意义,装饰艺术的制约性与语言的多样性等,才能把握当代装饰艺术创作思维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物质存在形式及接受方式使得艺术的空间占有成为一种必然。空间的社会性使艺术与空间之间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物理性占有关系,而是一种权力的博弈关系。不同时期的艺术展示空间具有不同的性质,而不同时期的艺术与其展示空间之间也会形成不同的博弈关系:艺术展示空间通过封闭、定位等方式形成对艺术品的规训;现代艺术与展示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悖论性关系;后现代艺术则通过日常生活化、消费化和虚拟化等方式完成了对传统展示空间权力的解构。但只要空间存在,那么艺术品与展示空间之间规训与解构的博弈性关系也将有永恒性。  相似文献   

7.
贡布里希在其《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一书中,从生物体进化的角度出发,对知觉和秩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而饶有趣味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知觉趋于简单形式不同,贡布里希强调秩序感是有机体在长期的生存中获得的,它是知觉活动的框架,用以作为规则中划分偏差的参照。它利用预期和外推的原则以保持知觉的连续性,同时在延续和中断中保持平衡。对“秩序感”的探讨,不仅为装饰艺术形式的形成找到了心理学依据,同时为美感的产生和视觉的机能探讨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艺术史上,不仅古希腊人创造了为世人所瞩目的雕刻、建筑艺术典范,而且也以其瓶画艺术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美的慑人心魄的艺术门类。它将器形、图案及装饰融为一体,表达了极为特殊的图案语言及装饰手法;它从几何形影形发展到“写实”的“真实”影形,创造了独特的影形个性;它将精彩的装饰线与格律化的平行线有机地组合于同一画面上,展现了平行线与曲线对比统一的鲜活的形式美,并最终实现了独特风格、具象和艺术表达的美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节奏明快、造型单纯的装饰雕塑已成为现代社会环境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装饰雕塑以 其新型的材料、丰富的题材及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并与环境艺术融为一体。人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 装饰雕塑中窥视不同时期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医院儿童病区这一特殊环境的环境装饰绘画设计,从病区装饰母体、病区环境空间、病区人文环境三个方面,接合某医院儿童病区的环境装饰绘画设计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装饰绘画与病区环境、病区环境和人、人和装饰绘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现代陶艺发展和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探讨将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力求在两者的创作中找到一个介入的契合点。论文在充分调研和阅读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深刻地分析两者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探求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提出了现代陶艺在建筑环境中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目的是使室内外环艺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与现代陶艺设计相融合探索出新的设计方法,以便创作出更好的城市环境空间。现代陶艺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式介入建筑空间,可以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获得精神的提升。这是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空间,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有益的促进,同时对于现代陶艺的自身发展,也是积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妆饰是精神的外化。伴随着民初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传统的女性妆饰向着西装化与时装化、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出现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地域与层次的不同等变化。  相似文献   

13.
着重分析了在唐山市中心地带、重要街区和景点增设部分大型陶艺作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明了现代陶艺在"北方瓷都"人文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既可改善唐山的社会人文环境,又可展示"北方瓷都"浓郁的陶瓷文化特色,提升唐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促进唐山陶瓷工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必将为唐山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艺术自身特殊的形式美与装饰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意味和传统情调,成为消费时代视觉符号的重要代表,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以其成熟、细腻、有力的文化信息与装饰语言强化着当代的设计传达。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们对艺术教育与德育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确认艺术教育的育德功能会导致艺术教育"德育化",或者认为艺术教育是德育的"附庸",只是实现道德人的手段。美育与德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两者是并列的关系,因此,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其与德育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存在状态,也使艺术形态和审美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对人的精神影响是喜是忧?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毫无疑问,视觉文化的到来已对美术及其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而正视视觉文化与艺术的关系,研究当代美术形态与教育发展趋势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情感的表达是美术创作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其作品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作品中情感的表现,以改变一些学生脱离生活,过分重视技巧而忽略情感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古典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古希腊到近代德国的美学家们都曾加以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为德国古典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谢林,对艺术与自然的看法与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他反驳了两种流行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独特理念。谢林的看法,与康德和黑格尔有所不同。谢林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之关系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审美根源和中心。本文不仅分析它的概念与涵义 ,更重点论及它在艺术审美历史中表现出的对审美意识、艺术形式产生影响的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20.
德育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门特殊艺术其诸多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研究德育艺术的意义 ,德育艺术的涵义、特征、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