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区域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和高等教育经济增长贡献也存在差异。按照我国传统东、中、西的经济区域划分,利用2001—2010年面板数据,通过改进CD生产函数模型,考察各省市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弹性较低,但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较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产出弹性较高,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中部地区居中。因此,东部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部应通过改善就业环境留住人才,而西部应强化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专业化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加速作用.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因素对于解释区域差距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通过实证检验,从要素贡献率来看,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西部地区;而无差别的劳动力投入对东部地区的贡献明显小于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这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规模较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制约我国西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为了减小中西部经济增长的差异,应该采取对西部新的投资理念,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深度开发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等一系列新的政策,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尽快消除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  相似文献   

3.
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来看,人力资本在东北经济振兴中应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基于三类经济数据,建立了测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模型。模型结果揭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影响,代表发达经济的上海市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代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落后经济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足。因此要实现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方面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另一方面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效率,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西部地区赶超势头强劲.本文在区域现状对比分析基础上,一是运用生产函数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型,中部经济发展必须从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依靠内生动力科技进步的支撑上来;二是运用数学模型实证分析,得出科技进步是提高中部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三是实证分析了科技进步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中部经济发展效益的关键;最后,提出中部地区依靠科技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型经济、提升人力资本、打造区域创新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的失业问题及区域差别、人群特征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分析,区域差别上,首先,农村地区失业率低于城镇地区;其次,中部地区的失业率最高,东部居中,西部地区最低;再次,失业率与城镇规模没有必然的正向关系,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失业率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失业率反而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人群特征上,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长期失业者比例较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失业率逐渐降低,而城镇地区的失业率与年龄组呈现出W型关系;教育程度与失业率高度相关,农村地区的高教育程度人口的教育回报低于城镇。失业率不升反降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平稳的增长趋势也可以维持目前的充分就业,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失业率趋势基本能够保持平稳,甚至略微稳中有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山东省17个地区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划分方法,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山东省产业结构已日趋合理,但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一是全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偏高,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依然是第二产业.二是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距显著,东部地区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且资源配置相对合理,随着半岛城市群的发展,东部地区呈现经济繁荣景象,而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依然较高,由于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经济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7.
2000-2005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但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明显下降.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失衡是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固定资产投资是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只有当人力资本达到一定存量后,才有可能获取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人力资本差异是当前引发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非均衡配置的重要因素,加大对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是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比较了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不同区域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度,研究了金融结构的匹配度对FDI区域分布的促进作用,发现: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并没有出现这种作用.这种区域差异性,是由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不一致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李文军 《新疆社会科学》2012,(5):122-128,152
1995年以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量快速增长,但是支出力度不够,地区差距比较大。人均支出方面,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口大省低于平均水平;公共服务支出增量分配上,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分区域看,区域间差距是主要原因,主要由东部和东北地区造成,中西部地区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建议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定《转移支付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增强中央政府责任,建立公共服务国家标准;整合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多元化供给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经济战略部署实施,我国初步形成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四大区域经济增长极。海西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虽然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但与东部其他区域竞争仍不可避免。当前,应根据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由竞争走向分工协作,使参与各方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沿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方法.2004年,我国根据区域发展水平的条件和差异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个经济区的新格局,这次区域的划分符合"十一五"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在新区域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外部性与山东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效劳动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全国和山东省1978-2006年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促进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外部性作用显现,人力资本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都超过了同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山东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开始了由"物质资本投资推动"向"人力资本推动"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黄瑛 《学术论坛》2007,30(6):92-95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途径和影响因素。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滞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欠发达地区居民教育消费水平低,教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大大削弱了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对影响地区教育消费比率的宏观和微观因素进行分析,文章给出促进教育消费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财政、信贷资金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随着财政、金融资金的投入,东部、西部地区没有出现收敛或者发散的趋势,但是在中部地区出现了发散的趋势。并且在东、中部农区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不高,信贷资金在西部农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明显。因此,一方面要关注如何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经济的财政、金融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这些财政资金投入运行的绩效,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既是打破技术低端锁定局面的必由之路,也是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选取2012—2022年15个制造业产业链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创新“增量提质”与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显著推动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攀升,该作用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中间发挥中介作用;相较于技术创新数量,技术创新质量的中介效能更强;数字技术创新“增量提质”的中介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据此,提出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存算”体系建设;筑构技术创新生态网络;扎实推进“强链”、“延链”、“补链”相关建议,以期实现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的总态势及区域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我国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我国区域经济总态势可概括为:三大阶梯、三驾马车、三类病灶和四大板块.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着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高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能通过促进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对创新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间的中介变量;不但本区域数字化能显著促进本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而且本区域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当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较高时,会增强数字经济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增长都会促使相邻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快速增长;在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逐渐下降。因此,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发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适宜技术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中典型省份近年来在资本、劳动力上的投入和经济增长率相关数据的整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用E-views软件对样本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计算得出了各省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资本贡献率及劳动力贡献率;然后结合各省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技术贡献和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作了总结并得出结论,指出在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宜技术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四川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通过对四川省1996—2007年间物质资本存量及初、中、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测算,利用卢卡斯扩展模型计量分析了不同学历层次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是四川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较少,其中中等教育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有相对强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初级、中级、高级人力资本存量现状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各级人力资本存量波动大,人力资本要素没有在四川经济增长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1998-2006年的数据资料,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区域技术创新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说明,我国东中西部技术创新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各种技术创新投入对增长的拉动效应较明显,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投入的增长效应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