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一、关于正确掌握和运用基本价值指标的问题 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价值指标。总产出是常住单位核算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中间消耗是该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加值是该单位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三者必须保持相  相似文献   

2.
张小平 《上海统计》1994,(12):15-16
建筑业增加值是新统计报表制度设置的一项新指标。生产法是计算建筑业增加值的基本方法之一。生产法的计算公式为:建筑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出-建筑业中间投入可见,要正确计算建筑业增加值实际是必须正确计算建筑业总产出和建筑业中间投入。鉴于目前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谈谈如何用生产法计算出符合报表制度要求的建筑业增加值。一、建筑业增加值的计算范围和原则建筑业增加值的计算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具体工作,要正确计算建筑业增加值,必须遵守计算原则、明确计算范围,并要有可靠的资料来源,更要强调计算过程的科学性、简便和可操作性。根据《建筑业统计指标解释(1993年8月)》,建筑业增加值是施工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在  相似文献   

3.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其定义是指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生产与使用的核心指标。从全社会来看,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对于一个生产单位(或行业)来说,它的增加值代表了这个单位(或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特点 1、从生产活动主体看,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对象是指所有常住单位。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一定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经济领土是指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  相似文献   

4.
一、按生产法核算农垦企业农业增加值核算是以生产法的核算结果为准,同时辅之收入法,并以产业活动单位(即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准确地计算出中间消耗是核算农业增加值的关键。农业中间消耗包括物质产品消耗和非物质性服务消耗。非物质性服务消耗主要体现在家庭农场上交利费和对外雇机耕费、其他劳务费两个方面。1、上交利费。上交利费是家庭农场与大农场之间的主要分配方式,其属于中间消耗或增加值界线划分直接影响农业增加值核算的准确性。在这些费用中,划入中间消耗中非物质性服务消耗主要包括上交管理费、职工教育经费、农业贷款利…  相似文献   

5.
被认为是兼容两大核算体系(SNA和MPS)之长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GDP(增加值之和)为核心指标.同时也保留了净产值指标,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增加值和净产值的关系.按照“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中间投入).同样,按“生产法”,净产值=总产值-物耗价值.  相似文献   

6.
严格区分增加值同中间消耗的界限,对于明确增加值的含义,正确计算增加值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增加值和中间消耗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前者是指生产或劳务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后者是在生产物质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的价值。但两者都是企业所生产的物质产品或劳务的总值的组成部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固定资产折旧虽然是生产设备及设施在生产或劳务过程  相似文献   

7.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我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我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等形  相似文献   

8.
郑月萍 《统计教育》2007,(12):16-17
本文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第Ⅰ、第ⅢⅠ象限的分析,定义中间消耗比与增加值中生产税与营业盈余所占比两个指标反映一定的增加值产出中对中间产品的耗费情况及单位增加值产出对社会的净贡献,说明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通过计算2002年与2000年的投入产出表内部三大产业的中间消耗比与增加值中生产税与营业盈余所占比指标实际数据,说明经济运行效率的动态变动情况,并据以分析经济运行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杨灿 《统计研究》2006,23(2):54-58
一、我国工农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及其特点在我国的专业经济统计和国民核算实践中,长期采用“企业法(工厂法)”计算工业总产出①。其方法原理是:以单个的企业作为基本统计单位,按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总产出;在同一企业内部(如各生产车间或各工序流程之间)不能重复计算被消耗品(中间投入或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但在不同企业之间则允许类似的被消耗品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依据企业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出主要包括:(1)企业的产成品和已出售的半成品价值;(2)已完成的工业性作业价值;(3)期末比期初增加的半成品和在制品价值(但生产周期较短的…  相似文献   

10.
中日消耗系数变动趋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 ,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 ,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各产业部门中间需求与中间投入比重的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化时期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钱纳里在对多个国家工业化时期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 ,当人均国民收入由 140美元 (1970年美元 )上升到 2 10 0美元时 ,总产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 31个百分点 (增加值不变 ) ,主要是由中间消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增加 32个百分点所致 ,而中间消耗比重的提高又主要是对工业制造业的中间消耗增加 2 9个百分点所造成的 ① 。可见中间需求的增加 ,尤其是对制造…  相似文献   

11.
知识卡片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专用名词,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能叫“县内生产总值”或者叫“市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增加值的总和,只有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总体时,才能称国内生产总值;对一个行业、部门、单位而言,只能叫增加值。目前能构成国民经济总体的,一般是指一级人民  相似文献   

12.
一、工业企业增加值核算存在的问题新税制、新会计制度改革后,统计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统一了取数原则,计算口径等.然而会计、统计核算各有其专业的复杂性、具体性.目前统计制度规定用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本期应交增值税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三种表现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政府机关是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一部分,或称为非营利生产单位计算总产出的.按其理论,非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的价值,只能按提供服务的总费用来"虚拟",包括经常支出(人员经费、办公费用等)和固定资产折旧两部分.也就是说,行政管理费用'支出越多,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就越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也就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5.
国内生产总值具有综合反映一国 (地区 )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 ,表明一国经济实力 ,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进行国际对比的功能。既然国内生产总值具有如此多的功能 ,那么 ,是否可认为国内生产总值越大越好 ?要回答这个问题 ,就须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过程入手来进行探讨。从生产的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是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 ,即各部门总产出扣除消耗 (投入 )后的总和。由此可知 ,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部门总产出 ,二是中间消耗 ,并与部门总产出成正比 ,与中间消耗成反比。因此 ,要增…  相似文献   

16.
增加值是各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生产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投入价值的差额部分.增加值反映了一定核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某一单个生  相似文献   

17.
工业企业计算增加值,可使用生产法与分配法(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应是一致的,按照有关规定,目前主要采用生产法。但是生产法中的中间投入价值因为资料收集不准,而影响了增加值的质量。如果使用一种方法计算,就不易检验出数字是否准确,因此,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同时计算增加值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用两种方法同时计算增加值,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简易方法计算中间投入价值,因为生产法中的资料可供分配法使用,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使两种方法同时计算也不增加多少工作量。由此,先介绍简易方法计算中间投入价值。工业企业用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为:工  相似文献   

18.
工业增加值是计算GDP的基础数据,但是,许多中小企业不能正确计算这一指标,本文针对当前工业增加值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的设计了“工业总产出成本费用归集分解表”,并且编制了有关软件,放在“新闻部落”网站上。对于解决中小企业增加值的正确计算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探寻GDP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什么是地区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  相似文献   

20.
在企事业单位计算中间消耗和增加值,其主要资料均来源于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