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肖小霞  德频 《学术论坛》2003,(3):123-126
城市生活方式具有复杂性、分化性、开放性、流动性和异质性等特点。由于生产方式、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城乡生活方式处于冲突之中 ,而随着生产方式变革、人口流动以及大众传播的影响 ,城乡生活方式也出现了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冲突与融合促进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 ,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近代以来 ,每一次生产力突破性的发展 ,都是当时科学技术重大进步所决定的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 ,必然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不仅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必将带来管理科学和实践的剧烈变革。面对匆匆来临的知识经济,原有的管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有时甚至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不仅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必将带来管理科学和实践的剧烈变革.面对匆匆来临的知识经济,原有的管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有时甚至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陈位志 《学术论坛》2012,35(7):10-14,20
从生产力出发并以生产方式为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划分时代的根本方法 ,也是马克思时代观的要义所在。在马克思时代观的指导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需要从时代构成的经济基础来认识时代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时代运行机理来认识时代发展的具体动力、从世界历史和全球体系来认识时代发展的中心问题,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与生产方式的变革紧密相连。生产力是时代发展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从生产力的发展到生产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方式的演变到社会生活的变迁,在此基础上认识时代发展的根本动力、具体动力和中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 ,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也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人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理性的思考与研究 ,同时也作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一、当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1 .科学技术在生产方式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社会的生产方式 ,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考察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有助于把握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变革的作用。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劳动者素质的变革。一般来说 ,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 ,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就越…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呼唤高等教育变革与创新 ,知识经济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现今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 ,是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无产者联合起来”,给20世纪的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一)经济理论家的社会文化思考和两大发现 马克思深信,社会多样的政治、宗教、文化、哲学的深层涵义必须从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当人们认识到一切可以用金钱来购买时,那种门第、教育、世袭决定人对财富占有之多寡的观念受到冲击。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以独特的方式阐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他nJ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他们的社会意识”。这一观点与他…  相似文献   

9.
赵泉民 《社会科学》2008,(11):59-64
乡民社会与市民社会是20世纪中国与西方在社会型态差异方面的最好描述.正是由于其中蕴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的根本不同,使得在西方蔚为壮观的合作社制度,在中国却成为政府"强制性"变迁下的"逆向运作",发展也远不如人意.要扭转此种境况,至少有一点是必须的:农民身份的职业化、公民意识的树立和乡村市民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否则,所有一切变革农村的举措和制度.都将会是一种事倍功半或"雷声大,雨点小"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工业革命是一场产业革命,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解放劳动者、创造新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一场变革。我们说黄山市开展的“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工程也是一场革命,这是一场微文化遗产传承的革命,是倡导黄山农村居民对旧生活方式的革命,同时也是教育当代人如何传承优秀文化,创造性地利用古文化服务新生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为人类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的生成演进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具有深层的文明意蕴: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二者的矛盾运动是文明形态得以发展演进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推进文明形态高质量跃迁,在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中生成文明形态的全新内在秩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也必须在进一步发展中自觉引领世界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人类生产关系变革,重塑世界文明交往方式,实现世界文明和合共存、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随着全球化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延续和嬗变,导致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认识方式的一系列变革.人们的目光更多关注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人类证实自身存在的基石--文化艺术更是越来越为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发展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的发展是曲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生活居住方式客观演变的过程。城市最先是政治的产物,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军事防卫的堡垒。由于人口的积聚,逐步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四周筑墙谓之城,有买有卖谓之市。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又成为手工业中心。在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城市的兴衰主要取决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战争的需要,城市规模和分布相对稳定,由于那时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口的集聚程度比较低,对广大乡村经济辐射能力薄弱,众多村落仍然是不依赖于城市存在的自…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制度改革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与变革乡村社会秩序的革命。这场革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重组了乡村基层政治结构,引起了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促进了乡村社会现代民主政治因素的生长,使得乡村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上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乡村社会每天都在改造进步之中,每个人的生活也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不仅有效促进了当时中国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从它存在那天起,就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马克思说过:“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人与人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历史上已经经历了原始的朴素的平等互助关系、奴隶制下的血腥的奴役关系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在人与人关系变革方面起过进步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力打破了自然经济的桎梏,消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为造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提供了可能。但是,新建立起来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视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乡村精神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和新的乡村文化.所以,它不仅是民族的、地域的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话与互融,是乡土文化内涵的重构与创新,而且也是"人的建设"和乡村文化生态的建设,是乡村精神与乡村文化价值观的重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宁夏乡村回族在择偶方式、择偶标准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男女青年择偶方式与择偶标准的变迁,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乡村回族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模式以及价值理念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引领生产资料、劳动力、现代科技的全面进步,是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高纬度阶段.它引起了以碳中和技术为手段,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途径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以生态补偿、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汇服务交易为调节杠杆的利益分配内容和方式的重大变革;以生态价格为杠杆、以企业绿色营销为主要内容的产品交换机制、市场运行机制的变革;以低碳生活为特征、以绿色消费为内容的消费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哲学理论的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把它的原则方法与实践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哲学创新的方法论思考,让哲学面向生产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革,并在指导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的。在唯物主义历史观视域中,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变革,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与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从实质上讲,农业现代化过程就是农业不断工业化,最终成为工业的一个生产部门的一个过程。因此,农业不断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就是消灭城乡对立,实现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