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30多年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看到一个事实,较发达地区人口在不断流入、人口素质在提高、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且负担小。以人口素质、人口流动聚集、年龄结构等为表征量的人口活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准确判定这三个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具体作用和对要素效率的影响,本文从多维度将三个因素综合为一个指标——人口活跃度指数,并将此指标引入生产函数,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人口活跃因素无论内生作用于资本,还是内生作用于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较大影响。表明人口活跃因素对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仅总体上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生产要素的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因而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年轻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区域人口有效流动,提高人口素质尤其劳动力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目前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这股浪潮波及我国各个地区。人口流入可为流入地区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加剧市场竞争,使经济成本保持在相对有效的状态,有利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人口通常向经济发展更好的发达地区流动。吉林省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经济发展较慢。因此,近年存在着人口净流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2000年吉林省净迁出人口为30万人,  相似文献   

3.
王承强 《西北人口》2008,29(2):50-54
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下降初始时间与速度的不同步,后者先于前者发生。会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本文根据人口类型划分标准对山东省及其区域人口红利进行了过程判断,并通过计算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劳动贡献率来显示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充分实现山东省人口红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区域的人口,都是构成劳动力的唯一源泉。劳动力资源是总人口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技能的劳动适龄人回。它的规模、质量、分布与变动特征,直接关系到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不同的区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水平不同,加之地理区域差异和民族差异,因此其人口的状况就表现为不同的特点。从而劳动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分布等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边疆省区,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的劳动力资源也有本身的特点。了解新温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及…  相似文献   

5.
人口经济区划就是根据各地区人口状况及人口生态系统、人口社会经济系统这个复杂的大系统的区内一致性和区际差异性进行区域的划分,将具有相似人口经济过程的地区划分为同一类型的人口经济区。通过人口经济区划,可以揭示不同区域人口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使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在科学和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人口,能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服务。80年代初,许多省抽取一个县为例,作了定性的人口经济区划。但指标选取粗糙,不能全面反映人口经济分类状况。90年代,以省为基本…  相似文献   

6.
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较大差距,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劳动力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分析其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可计算一般均衡( CGE)模型的建模原理与参数估计方法,运用GAMS程序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京津冀经济增长,缩小了区域内人均消费水平的地区差距,但区域内人均GDP的差距并未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错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效率损失测度法定量测算了各省劳动力资源的平均素质水平和考虑劳动力素质后的劳动力利用效率,发现当前中国存在着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错配问题,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平均素质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但劳动力利用效率却低于东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产业结构升级相对滞后,不能为高素质劳动力提供充足与适合的工作机会。解决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错配问题,将是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益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刊》2019,(2):67-76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基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的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黑龙江跨省流出人口和省内流出人口就业特征、收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黑龙江省流出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跨省流出人口平均年龄低于省内流出人口,受教育程度、工资待遇显著高于省内流出人口;黑龙江跨省流出人口的职业选择主要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和性别等因素影响,而省内流出人口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更广泛,年龄、性别、流出时间、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均会不同程度对其产生影响。黑龙江省女性流出人口与男性相比在收入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年龄与收入呈倒"U"形关系,随着年龄增长其月收入先增长后下降,教育程度无论对跨省流出人口还是省内流出人口的收入等级提高都会有显著影响。因此,黑龙江应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地区吸引力。充分利用东北振兴战略发展的契机,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营造优良的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确保本地人才留得住,外省人才流进来,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重心、就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20年来我国人口重心、就业重心、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轨迹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不断集聚生产的同时,没有更有效地吸纳中西部地区的人口,从而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与人口、就业分布高度失衡。目前,建立完善的分享机制、进一步促进西部落后地区的人口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建立健全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与经济增长稳定关系的实证分析(1953-2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增加推动了经济增长,人口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关系;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地区的人口逐渐趋向于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外生变量。在1953-2000年间,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以西藏为代表)的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正的效应。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人口与经济增长一般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人口与经济增长可能不存在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欧盟区域政策的作用及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区域政策有效地解决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其中欧盟针对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区域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欧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欧盟运用各种不同的区域政策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目的是消除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加速落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欧盟整体竞争力。欧盟区域政策对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推动作用表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其中德国鲁尔老工业区改造中政府的作用尤其明显。对比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加大科技、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科技应用和职工培训挖掘老企业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性。因为生产和消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人口老龄化对生产和消费均有影响,也就必然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首先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正效应和负效应;然后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尝试引入人口老龄化因素从而对该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得到的结论是:①进一步验证了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的存在;②不同的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人口再生产所处于的发展阶段不同,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影响程度,即其正效应和负效应之和也就不尽相同,但存在的一个基本规律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其负效应就越大,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减速效应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包玉香  王向阳 《西北人口》2012,33(2):108-113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性,因为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和消费等环节均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人口的生产属性和消费属性出发,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人口发展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口与生态经济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口问题和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而且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围绕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加快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步伐,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D Xu 《人口研究》1984,(5):1-4
Population is very closely link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The quantity, quality,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of a population can help or hinder the r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developed country with low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 low percentage of employable people needs an increase in population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for an underdeveloped country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 high percentage of employable people, any increase in population will be detrimental to its economy. Man is a producer as well as a consumer, and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rate of production and the rate of consumption, a certain poulation level must be maintained. The status of the economy determines the appropriate level. Population policy must b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1) it must be based on the socie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2) since economy and popul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hey must both be worked on at the same time; and 3)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opulation must also be worked on at the same time.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properly can bring about rapid improvement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at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人才生态环境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飞  王春波 《西北人口》2005,(4):63-64,F003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关键在于人才资源基础薄弱。而人才资源的稀缺主要是因为没有提供一个适合人才生长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面对激烈的人才资源竞争和挑战,西部地区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改善和优化人才资源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本文从政治、经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对构建一个良好的西部人才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发展观已经被广泛接受,比较分析各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得到各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以200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选取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38项指标组成指标体系,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得出各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对各省市最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影响各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比较各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K Zhu 《人口研究》1982,(3):50-51
The Yemen Arab Republic conducted a national census on February 1, 1975 and collected accurate an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population research. Such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various factors in this country'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o set up a longterm plan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is census,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was 4,705,337. About 54.4% of its population was under the age of 16, and the average age for the population was 16. This young age population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need employment is high, and the pressure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rong. Because of a poor living standard and backward health care, the birthrate and death rate have remained very high,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very slow. Because of the poor geographical con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country is rather scattered. Every residential area has an average population of less than 83 persons, and this is a great obstacle in the country'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level and education remain very backward, and the illiteracy rate is high. The illiteracy rate among women is 97.6%. Most women do not participate in social labor. In the labor market, the percentage of underage workers is extremely high. Many young children have to work to support themselves because of the backward economy and poor living conditions. All these are obstacles to this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西北人口》2008,29(1):30-34
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口红利的贡献。人口转变过程的特殊性,使得中国的人口红利来得早,也去得快。如何抓住这短暂的历史机遇,如何挖掘人口红利的巨大效应,从而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这不仅是中国获得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迎接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消除城乡流动的障碍,提高劳动力素质,选择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应成为促进人口红利兑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安流动人口与经济和谐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小玫  张坤 《西北人口》2008,29(2):83-85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追求。流动人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形成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诸多不和谐因素。本文构建了衡量流动人口和谐度的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西安市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