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一书,是梁其姿所写的关于中国几百年间麻风病的一部著作。本文主要从文章的大概内容、文章的优点以及当今人类对麻风病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或评价,以期引起人们对麻风病历史的重视与思考,从而避免灾难的重现与折磨。  相似文献   

2.
正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通过来自口鼻的飞沫传播,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在古代,麻风病患者普遍会遭受社会的歧视,欧洲曾经将麻风病患者烧死或者活埋。在日本,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麻风病患者会选择隐居山林,直到孤独地病死。明治末年,日本全国有3万多麻风病患。为了根除麻风病这个国家"耻辱",日本政府于1907年制定了《癞预防相关事宜》的法律,强制隐居山林的麻风病患者进入疗养所隔离。不仅如  相似文献   

3.
余凤高 《社会学家茶座》2008,(3):123-130,F0002
现今,人们都知道,一旦染上艾滋病,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因而尽管志愿者和媒体一再呼吁关爱这些弱势群体,许多人仍然害怕与这类人接触,甚至十分歧视他们。但是在出现艾滋病之前,在所有的慢性传染病中,最可怕、最遭歧视的则莫过于麻风病和麻风病人。  相似文献   

4.
在医疗社会史领域,对于疾病与社会、文化乃至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关系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兴趣。本文以近代杭州的麻风救治为例,旨在探讨福音医学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关联性。文章认为,在近代中国,福音医学是麻风病救治的绝对主导,通过为麻风病患筑家园、求福音和谋国族,传教士为近代中国带来了不同于明、清时期中国麻风救治传统的卫生现代性,即传教士抛弃了中国明清时期的强制隔离制度,在人道隔离中,疗身与疗灵并举,使麻风病患在卫生慈善机构中得到有效救治与养老。  相似文献   

5.
广东东莞的泗安岛,是一座神秘的孤岛,这座岛与岛上被隔离近半个世纪的特殊群体,曾一度被人们遗忘. 这个特殊群体,正是被安置在泗安岛上的80多名麻风病康复者.由于对麻风病的认识根深蒂固,人们对曾经的麻风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也一直延续到现在.泗安岛上的康复者,平均年龄大约为70岁,在康复村时间最长的已经住了超过40年.他们年事已高且身有残疾,仅能靠政府的补贴维持温饱.另外,他们还遭受着年迈体弱、缺乏照料、精神孤独和亲情疏离等精神上的困扰.  相似文献   

6.
齐静 《老人世界》2011,(12):11-12
马海德,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与斯诺并肩走进延安。他出生在美国,但他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为中国消灭性病和在2000年全国争取达到消灭麻风病作出了贡献。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相似文献   

7.
父母离异的学龄少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以少年犯的父母离婚比例较高等社会现象来推断离婚给子女留下创伤的必然性,或者从个别离婚父母不尽责任的典型事例演绎出离婚给子女带来痛苦的结论。然而,父母离异究竟给子女带来多少消极影响,子女的创伤是父母离婚造成的还是与其他因素也有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欧洲医药学典籍记载,用柳树皮或叶煎汁,可用来治疗皮肤病、耳病、创伤、溃疡、丹毒和腹泻。在古代中国和缅甸,柳树的茎叶常用来治疗感冒、出血、甲状腺肿和风湿,还可作为防腐剂用于治疗体表创伤和瘘管。古代印第安人把柳树称为“神奇之树”,每当人们头痛发热时,就用捣烂的柳树皮敷在前额上,以解除病痛之苦。在一些印第安人的部落里,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9.
赵志华 《现代妇女》2014,(12):I0059-I0060
生产力飞速发展,应该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幸福的物质基础,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提升,相反很多人感到越来越不幸福。认真研究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针对中国当代发展实际,在不断满足物质需的同时,不断满足人的精神需,提升自己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升人的幸福感,做一个幸福的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赵刘昆  张振宇 《现代交际》2024,(3):89-101+124
抗战悼亡诗歌中的创伤体验丰富而真实,既有个人的创伤体验,也有群体的创伤体验。在完形心理的作用下,人们普遍追求民族国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现实中的残缺与理想中的完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催生出民族国家生存的焦虑感。在对“是谁造成了我们的创伤?”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归因中,诗人为民众树立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对敌人的仇恨心理激发了民众普遍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1.
张晓莉 《职业》2012,(17):56-57
安全事故,威胁着人的安全和健康。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留下永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  相似文献   

12.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是一部具有创伤感的作品,母亲茹灵移民前受父权制社会的压迫,移民后,经历了种族主义歧视以及被"他者"化的伤痛。女儿露丝尽管优秀,却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处于"边缘人"的位置。这些境遇给母女带来的心理创伤无以言说。这部作品中,谭恩美某种程度上把书写作为一种治愈心理创伤的工具。茹灵通过书写讲述了自己的创伤性经历,重视自己的过去,使自身走出创伤成为可能。露丝通过梳理母亲的手稿,懂得母亲种种怪异的行为源于自己无法理解的中国文化。母亲的言说赋予露丝力量,使她重新认清身份,露丝重新思忖与其生命中重要的他者的关系,认清自己的文化身份,在美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中坚定自身的"中国性",不再排斥自身双重文化身份,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3.
用爱点燃爱     
人生于她似乎南辕北辙。 她是一个香港人,却服务在内地一个偏远的小村庄: 他是一个普通做过多次手术的病人,却长年照顾着一群麻风病康复者: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是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最严重的一场灾难。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历史上,它都是一件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它给党和国家以及中华民族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给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时也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15.
笑,是人类显露出深沉情感的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一种友善的表达方式。笑,来自于真诚和自信,它不但可以给忧愁带来阳光,还可给悲痛带来希望;笑,不但可以医治我们心灵上的创伤,笑更可以给身体带来健康。笑,虽不需付出任何成本,但却可创造出许多无法用其他方式替代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当人们给中国戴上“富裕”、“有钱”和有大量储备等各种帽子的时候,中国民众会感到这是在吹捧中国,甚至是在忽悠中国。敢于坦承人均GDP居后,恰恰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却缺乏这种清醒的自信,总是喜欢自己忽悠自己。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学好英语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很多人虽然学了十多年的英语,仍然不能准确地书写英语。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给英语教师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在奢侈品领域,Cartier的销售额在中国始终遥遥领先,因为它给人的感觉永远与众不同。看似简单抽象的造型却蕴涵着鲜明的个性,带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爱德华七世、Mathilde公主、温莎公爵,都曾是Cartier的客户,难怪它被誉为“珠宝商的皇帝,帝皇的珠宝商”。2006年,随着Cartier在中国的重拳出击和市场渗透,张锴——这个儒雅敦厚的男人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9.
李黄珍 《职业》2008,(7):19-20
四川省汶川8级大地震是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留下巨大的心理创伤。随着赈灾工作的深入,启动灾后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让受害者身心恢复健康,迫在眉睫。一批又一批心理援助者奔赴灾区,身处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民间心理辅导专业组织,也开通了一条条心理援助热线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心理援助,成为重建心灵家园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刘锴 《老人世界》2014,(3):38-39
提到“太岁”,人们马上会想到那句流传了千百年的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在很多人心目中.“太岁”是一种神秘莫测、法力无边,能给人带来大灾大难的“凶神恶煞”!因此,在中国民间,很多人谈“太岁”而色变。那么,“太岁”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