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客观性,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并就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中伟 《决策探索》2008,(16):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曲志刚 《经营管理者》2013,(2X):246-246
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了我国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提出鞍钢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12):32-38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5.
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化工企业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书奎 《决策探索》2010,(16):42-43
煤化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能耗高、增长方式粗放,主要依靠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虽支撑了GDP的快速增长,却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日益恶化。煤化工工艺技术复杂多样,装置投资大、见效慢,煤、水、电等基础原材料消耗高。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季昆森 《决策》2004,(7):42-43
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到2006年在1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问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哲学家崇尚“天人合一”理论,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的自然环境是人类逐渐构建起来的。人可以利用它、改造它,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它、征服它、主宰它,但人类永远也不能完全控制、征服和主宰它。因而自然界的价值是其它一切价值的母体。这种母体的质量如何,从根本上规定着所有其它一切价值的质量。因此,人类要最好地获取价值,就不能不保护自然界价值的纯洁性和优质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制度的保障;既需要转变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也需要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由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浙江现象”,为人瞩目。目前,浙江已经成为全国第4个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的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前列。然而,在发展的进程中,浙江也面临着“先天的不足”和“成长的烦恼”,资源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先天不足”的资源环境禀赋下,排解“成长中的烦恼”,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浙江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党中央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作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部署,为浙江指…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咨询》2009,(3):25-25
答:理解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明确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要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道路的理性选择,是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良方。生态环境危机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折射出严重的制度危机。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建有助于人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制度文明,才能走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机盎然的绿色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之路。近几年,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毫不夸张的说,绝大部分天灾的后面都有着人祸的阴影。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了要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而政府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必然绕不开公共管理的话题。本文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经济学会循环经济课题组一行四人,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先后到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五县市及苏州市区的高新区、工业园区、吴中区调研加强环保生态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议,所见所闻,使我们耳目一新,增长知识,大开眼界,倍感振奋。我们看到听到了许多正在发生的新变化、涌现的新事物、展现的新亮点。总的印象是,今日的苏州,经济发展理念和增长方式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转变,正在扎扎实实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苏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重新转向低质量、低效益、低就业、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其直接结果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度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增长,石油、铁矿、锰矿、铜矿、铝矿等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增长,进口大幅度增加。我国“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8,(39):25-25
湖北武汉市政府常务会最近原则通过该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所谓"两型社会"建设,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立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增长方式和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咨询与决策》2013,(6):44-45
武汉市重点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全民两型实践活动,同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即“两型社会”的实现,有赖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全新转变——以反梯度推移发展理论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不断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08,(46):19-19
11月25日,上海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合作开展环境友好型城市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利用联合国相关组织的资源和经验,建立一个综合的、结构性的环境友好型城市指标体系,包括五个部分:环境友好型城市指标体  相似文献   

20.
开栏语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