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位于拉萨市老城区内的唯一一座尼姑寺--仓宫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就仓宫寺的历史沿革及当前寺庙的组织形式、经济状况、学习生活和宗教仪轨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仓宫寺是拉萨最著名的尼姑寺院,到这里修行是不那么容易的。它有一套繁杂的手续和仪轨。这个寺院的住持(堪布)强巴旺母,曾经给我讲起她进寺和受戒的经过。 强巴旺母是一位小官吏的女儿,父亲在布达拉宫管理仓库,收入不多,要供养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不免有点拮据。她看见父母常常为五姐妹的嫁妆发愁,便提出到仓宫寺出家,那时她刚  相似文献   

3.
黄勇 《中国藏学》2003,(4):54-67
阿尼仓空寺系拉萨著名的尼姑寺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文献对该寺的护法神、度母、药师佛、胜乐金刚上师、尊胜佛母、十六罗汉、大威德金刚、瑜伽母、东夏等仪轨的供品形制和意义 ,年朵及相关供品形制和意义、朵玛聂决及相关供物形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勇 《中国藏学》2003,(3):71-86
阿尼仓空寺系拉萨著名的尼姑寺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文献对该寺的护法神、度母、药师佛、胜乐金刚上师、尊胜佛母、十六罗汉、大威德金刚、瑜伽母、东夏等仪轨的供品形制和意义 ,年朵及相关供品形制和意义、朵玛聂决及相关供物形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香港某导演来拉萨,想拍部修瑜伽的短片。我的女同事德钦娜说她家住着一位尼姑,来自讲究密法修习的香色寺,练过几十年的瑜伽功,何不请来现身说法?请尼姑的任务,落到了我的身上。  相似文献   

6.
一、洪仓峨尼姑寺建寺之缘起拉卜楞洪仓峨尼姑寺位于甘肃夏河县城西侧王府村地面上,座落在“祁中噶尔山腰”,与拉卜楞寺隔山相依.它创建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据史载:大约在1781年(清乾隆46年),在“黑措”(今合作)与拉卜楞九甲的“兰木细尔”村已经建有尼姑庵,后来,从黑措“祁中拉郭”地方来了一个叫“祁中华赤”的女尼,来拉卜楞修行,经拉卜楞“上塔哇”村民资助与布施,在“尕日隆瓦”沟建起了一座尼姑寺,有沙弥尼30余名,该尼姑寺信奉格鲁派教义,经堂内供奉二世嘉木样季麦旺武塑造的十一面观世音塑像及药泥塑造的宗喀巴、空行母等十余尊佛像和无量光佛、龙树大师“唐卡”(卷轴画)等供品.  相似文献   

7.
王英 《西藏研究》2004,(3):107-114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夏河县两座尼姑寺作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其他相关史料 ,就拉卜楞地区尼姑的历史沿革、目前尼姑寺的组织制度及佛事仪轨、尼姑出家的原因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有一首顺口溜,指出拉萨及其附近四座尼姑庙的特色。也许是受了顺口溜的影响,我对尼姑庙和尼姑生活还很感兴趣,或去刚修复的尼姑庙进行访问,或在已沦为废墟的尼姑庵附近留连,或请老得没有牙齿的阿尼讲述过去,或听年轻的皈依者诉说心迹……  相似文献   

9.
四川甘孜州藏传佛教尼姑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 1 0余年来 ,四川甘孜州藏族出家尼姑呈增长态势 ,女性出家人数的继续无序增加有可能引发若干复杂的社会问题。尼众是宗教活动中的女性群体 ,尼姑现状属宗教问题的一部分 ,也属妇女问题的一部分 ,同时还隐含民族问题的因素。由此可见 ,藏传佛教中的尼众问题是藏区社会问题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我们对四川甘孜州的尼姑及藏族妇女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中选择了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四县的相关部门作为面上调查点 ,同时走访了康定县的扎西尼姑寺、塔公寺、塔公佛学院 ,甘孜县的布绒郎尼姑寺、大金寺 ,炉霍县的寿灵寺 ,其中 ,重点调查了扎西…  相似文献   

10.
阿琼南宗尼姑寺,全称“阿琼南宗三丹琼培林”(藏语为),意即“阿琼天府虑静兴法洲”。该寺位于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乡境内,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座古老的尼姑寺,同时又是安多藏区的宁玛  相似文献   

11.
羊卓雍湖在西藏浪卡子县的群山之中。桑顶寺就位于羊卓雍湖西南一座山坡上。 1946年,只有四岁的吉尊·阿旺喜珠·德吉卓玛,刚刚被十四世达赖喇嘛封为第十二世桑顶女活佛。她的父亲仁典杰布,是吞巴庄园的管家。在德吉卓玛出生不久,她得了一场重病,求神打卦之后,她被送进拉萨仓姑尼姑庙。这年,桑顶寺来选活佛,她认出了前世女活佛用过的东西,就被封为女活佛。  相似文献   

12.
大昭寺,在西藏拉萨旧城的市中心,它和哲蚌寺、色拉寺共有拉萨三大寺之称,而大昭寺又有西藏的“寺中之寺”之称。它在西藏人民中极享盛名,这主要是由于它标志着西藏佛教的发祥,标志着我国历史上藏汉人民文化交流和亲善团结。  相似文献   

13.
吴丰培先生所藏<道光拉萨厅志>不仅其序大而无当,而且其中将别蚌寺(哲蚌寺)和米堆寺误认为是两个寺,将大召寺、菊岗寺也误认为两个寺,这使人很难相信作者"宦藏地久".另外,该书作者李梦皋生平并无其他文献可佐证.有清一代,拉萨亦无厅之建制.更重要的是,这本自称完成于1845年的书,其诸多程站记载,竟与1907年出版的日文书的一部分雷同.而这一部分的内容是19世纪70年代末印度间谍南·辛格进出拉萨的路线记录.其中,几十个地名,竟然连距离和里数也基本吻合,由此可证,所谓李梦皋所撰的<道光拉萨厅志>应为伪作.  相似文献   

14.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使用科学方法记录藏语第一人,也是中国运用语音学和音系学原理为拉萨话整理出科学语音系统的第—人。他在《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拉萨话记音影响深远,其拉萨话语音系统至今仍是研究藏语方言和拉萨话的基础。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记音进行了综合的述评。  相似文献   

15.
热扎寺碑     
在拉萨西郊堆龙德庆县东嘎区尼达公社瑶地方,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古刹——热扎寺。寺旁树立一碑,碑高三百一十公分,宽三十五公分,厚二十四公分。上有一圆形碑帽,但缺碑顶。原有碑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碑被推倒在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小尼姑曲珍考上了内地学校,这件事在她的家乡引起了轰动。曲珍5年前还是西藏尼木县卓瓦曲旦寺的尼姑,1996年她从寺庙退出来后进入了校园。今年小学毕业后,曲珍考入了重庆市专为西藏办的学校,实现了她多年的梦想。 曲珍今年15岁,兄妹8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8岁那年被迫停止小学二年级的学业,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翻山越岭,去到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南草原,访问滔滔大夏河畔的一座尼姑寺。半年多时间过去了,那些“出家人”的形象、心态和处境,仍不时浮现于我们的脑海,常常激起我们的感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8.
在拉萨众多的寺院中,扎基寺很少引起人们,尤其是学者们的注意。然而,该寺却有着特殊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文章从翻译研究扎基寺的一块藏、汉文木匾入手,结合现有的一些藏、汉文史料,对扎基寺的历史及其与扎基关帝庙、扎基拉姆殿、扎基常住寺等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梳理和研究。旨在说明,在地方性知识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个体同样具有积极而不可忽略的作用;历史上,藏、汉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多纬度、多层面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教主寺雍仲林寺座落在后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从日喀则沿雅鲁藏布江向东走80多公里,便到渡口小镇大竹卡,在此便可遥望河对岸半山腰上的雍仲林寺。那色彩鲜艳的顶饰给附近一片荒山增添了许多生机。渡过雅鲁藏布江后再走20多分钟的山路便可到达雍仲林寺。这是1983年在一片瓦砾废墟上重新建起的小寺。重新修建起来的只有一座主殿,里面供着建寺人达瓦坚赞的灵塔和壁画;一座大经堂,是全寺僧人集中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此外还有一些僧舍。  相似文献   

20.
早在吐蕃时期,拉萨就已经是西藏高原上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放后,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拉萨地区的教育事业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纵观拉萨地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西藏教育的发展情况。一、解放前的拉萨地区教育解放前的拉萨地区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官办学校教育、寺院教育和私塾教育。1.官办学校教育:“孜拉扎”(僧官学校),创建于1751年,附设于布达拉宫内,隶属“译仓”机构。学员为三大寺及各寺庙的僧童,也有少部分贵族子弟。学生学习结束后,可以直接升为“仔仲”(僧官),也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