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天葬     
天葬是我国藏区民众中普遍流行的一种丧葬方式,本文初步探讨了藏族天葬和古代西亚流行的天葬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天葬及天葬师的研究状况及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认为学术界对天葬的起源等问题的讨论已较为充分,但比较缺乏对现代语境中的天葬的深入研究,对天葬师的研究十分有限,且存在偏颇之嫌,有必要进一步对天葬师的生存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及探讨.  相似文献   

3.
迎着濛濛的秋雨,我跟随拉萨民政局一位会讲汉话的藏族干部,走进八角街附近一条小巷,在一家挂有黄红蓝三色布条的门前停下。藏族干部把门敲开,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迎我们进屋。经介绍,他便是拉萨有名的天葬师次多吉。他一边请我们喝着酥油茶,一边向我们讲述着他的职业生涯。十几年前,我从日喀则那木林县老家来到拉萨,不久跟着叔父学天葬。说老实话,当初只是为了赚钱。因为送一个死者,一般能得到十几元、  相似文献   

4.
天葬起源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葬,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民族中普遍盛行,是一种独特的丧葬仪式。对于这种罕见、奇特的丧葬方式,很少有人细究其因。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探析,并愿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5.
西藏天葬风俗起源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葬,是西藏地区流行至今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丧葬形式。对于天葬的起源问题,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对此曾发表过一些不同的见解。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好。 一、关于天葬起源现行的几种观点 对于天葬这一特殊丧葬习俗的起源,目前主要流行这样—些观点:其一,认为天葬是从印度传来的葬俗。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的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述印度葬俗中“送终殡葬,  相似文献   

6.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或动植物体器官、组织构造的科学。藏族古代解剖尸体,是从天葬开始的。天葬是我国藏族聚居区最普遍、最流行的一种殡葬方法。它既不同于现代美国开始实行的“天葬”,即通过火箭将死者骨灰盒送入天空;也不同于芬兰的拉斯丁人将死者遗体装在大木笼内,  相似文献   

7.
清人褚人获的《坚瓠广集》中有一则关于古代杂技方术的记载,其曰:“嘉靖戌子,鄂城有人自河洛而来,善幻术。妇谓其夫曰:‘可上天取仙桃与众看官吃。’其夫将所负之绳抛之,绳直立如木。天忽开一门,晴霞绚云,闪烁拥簇,与绳接。其夫缘绳而上,从天宫掷桃下,叶尤带露,人皆遍食之,甘美异于常桃。久之,闻天上作喧诟声,忽见其夫之首足肢体片段而下,鲜血淋漓。妇伏地大哭曰:‘频年作  相似文献   

8.
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葬这种独特的习俗与藏族的历史、宗教信仰、生存空间以及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息息相关。文章从藏传佛教、藏民族古老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西藏独特地理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天葬习俗的成因,简述了天葬所赋予的民俗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洲塔  刘嘉尧 《中国藏学》2013,(1):161-163
藏族天葬习俗是在自然因素、游牧生计方式与宗教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帕·当巴桑吉及其弟子玛久拉仲将藏传佛教中观论的思想引入藏族葬俗,他们提倡的宗教修持成为天葬普遍流行的主要原因.天葬蕴含的生态文化价值对“回归自然”人生观形成、维护藏区良性生态循环和对藏区未来生态开发的伦理支持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约107万人,散居在省内外的还有50多万。白族所在的地方,有数以千计的庙宇,其中包括原始宗教信仰演变而来的“本主”庙,还有佛教、道教及行业供奉的师祖庙等,可以说“有村必有庙,有庙必有会”。白族的庙会其盛况通贯古今,早已闻名四方。其中大型庙会就有以下四项,都是几万人到几十万人的盛大集会。先说说朝山会。每年春节一过,各县市的白族乡亲便扶老携幼,走几十、几百里路去朝山。一路放歌白族调子,抒发情怀。最后在山顶的庙中聚会、朝拜,观看壮观的日出景象。  相似文献   

11.
新疆八月,骄阳似火。天山脚下,牧草丰美。一匹匹骏马在这里或憩息或奔驰,蓝天绿野,衬出它们骁勇矫健的雄姿。它们,就是曾为汉武帝所喜爱、赐封的“天马”。两千多年前,“乌孙王以千匹马聘汉女”的故事就已载入《史记》。从那时起,“天马”就神话般流传在民间。而今,它们叫伊犁马。是来源于我国马匹宝库中四大原始马种之一--哈萨克马。经过哈萨克母马与奥尔洛夫马、布琼尼马、顿河马等优良品种杂交培育而  相似文献   

12.
我陪同云南省海外旅游总公司引荐的美国客人彼得·内尔森一行三人,驱车前往老山脚下的铜塔村考察瑶族村寨的民族风情。老实说,起先我只是抱着去走走看看的心态,准备随便拍几张照片就回来;但去了以后,一路上瑶家村寨的梯田景色和人造水碓(又称懒碓)使我大开眼界。身着民族服饰在田间劳作的瑶族同胞,与他们置身其间的田园和自然景观融合得浑然一体,使我不禁咋舌称奇。  相似文献   

13.
一一天,新疆军区驻喀喇昆仑山某部分队的参谋王建江和二机连连长王新成,从训练场回来的路上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悬崖旁,一台“铁牛—55”拖拉机翻了车,三位维吾尔族老乡有的被压在车下,有的摔出车外,拖拉机还有继续下翻的危险。他俩不顾一切拼命奔跑过去,冒险救出了被压在车下的老乡。他俩一个背着伤势严重的老乡赶往5公里外的医院,另一个到附近营区叫人。干部战士闻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基诺人的后裔,我常常自豪地对人说: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而言,我的民族是一个跨越若干世纪的民族;从族源传说而言,是从“太阳木鼓”里走出的民族;从聚居地而言,是原始森林里的部落民族;从人文社会而言,是尊敬舅舅的民族;从分布而言,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独有的单一少数民族。亚诺山寨便是基诺族聚居的一个迷茫的山寨。在基诺语里,亚,是岩石的意思;诺,是后面的意思。亚诺即岩石山后边的寨子的意思。新中国成立前,基诺族分为三个氏族支系,为优鸟、阿哈、阿西。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兄弟分为三大部落,由于长期土地的纷争,不断械斗。“阿西部落的一部分人搬迁司土山寨被称为父寨,阿哈部落的一部分搬迁巴夺山寨为母寨”,优乌随山形而归寨,将基诺山划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由“母寨”共同管理辖区的基诺山寨。每个村寨又由家族男士长老“卓巴”和家族女长老“卓赊”管理全寨的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青年剧作家超克图纳仁的新作、反映蒙族人民反抗王公贵族统治压迫的话剧“金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首都公演。这个话剧富于浪漫色彩,热情地歌颂了一个善良正直、勇敢坚强的蒙族青年布尔固德(他被人们称为“金鹰”)反抗王爷压迫的英勇斗争事迹,同时也歌颂了蒙族人民豪爽、热情、对朋友忠实、对爱情坚真的高尚品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同志演出前曾经远赴内蒙锡林郭勒盟草原地区深入生活,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受到当地党委和牧民群众的热情接待和帮助,因此舞台上的“金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中叶以后长城两侧的蒙汉互市,有私市、官市和民市三种形式。汉人以布帛、粮食等生产、生活用品交换蒙族的马匹、牛羊、驴骡等牲畜及畜产品。蒙汉互市,在历史上对加强两族人民团结,发展蒙汉地区经济,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虎台寻踪     
西宁城西杨家寨南边有一座高约30米、底周长约100米的四方锥截体土堆,名虎台。它在千年风雨中昂首挺立,好象诉述着一段苍凉悲壮的史话。 虎台为南凉王国所筑,以秃发傉檀之子虎台命名。公元407年,傉檀征集(?)夏兵马5万余人伐北凉,筑此高台阅兵誓师,也称将台。然而这一仗战于均石,南凉败绩了。以后屡败于强邻,终致亡国。这须从406年说起。  相似文献   

18.
正阿力甫江·吾甫尔(艺名:阿力),维吾尔族男高音歌唱家。1969年出生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甜瓜之乡"伽师县著名文艺家庭,现为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自治区青联委员、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心大使、中国关心下一代全国青少年艺术形象爱心大使、新疆旅游形象大使、新疆伽师县旅游形象大使。  相似文献   

19.
永州市有少数民族50万人,大部分居住在南岭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与扶贫工作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使计划经济时期对民族地区的一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受到严重冲击,民族地区遇到了很大困难。面对巨大的压力,出路在哪里?我们在一个月的调查走访中...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伊斯兰教传播史上,东察合台汗国时期(1347—1680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阶段。为了使人们对此有所了解,本文仅就现有资料,试对伊斯兰教在东察合台汗国内部的传播和发展过程进行一些初步叙述和研究,以供专业工作者研究参考。 汗国初期伊斯兰教在天山北部诸地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