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汉语象声词的总体考察,指出象声词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可以借由其独有的语音特点,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意义.这些语言事实应当并且可以在包括语法学在内的多种语言学研究范畴内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象声词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平 《殷都学刊》2002,(2):103-106
《诗经》中象声词的构成主要有 3种 :单音象声词、双音重迭象声词、双声叠韵象声词。象声词在《诗经》中的用法比较复杂 ,可以作句子里的谓语、状语、定语和补语。《诗经》中已注意了运用“拟声”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起到了加强气势 ,创造气氛 ,创造意境 ,突出人物的心情 ,突出诗的中心思想 ,使所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等作用。“拟声”是《诗经》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象声词就是模拟客观事物声音的词。我国早期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马建忠一八九八年)以及一九五二年以前王力先生的语法论著都没有把它收入词类。一九五三年以后,象声词开始引起了我国语法学界的重视,但对它的看法与归类很不一致。有的语法学者把它算作形容词的一种;有的语法学者认为它是特殊的词类;多数语法学者或把它归入叹词,或把它与叹词统统叫作象声词,而且把它排列在各类虚词之后,回避指明它的虚实性质。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象声词的数量较多,作用较大,它有自己独特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4.
象声词具有重音而不重义的特点,并且在充当句法成分时一般带有特殊的语法标记,因此,根据"概念意义 语法功能"的词类划分标准,将象声词列为实词或者虚词的下位词类,甚至跟实词和虚词相并列,其实都是不妥当的。鉴于除了词的概念意义之外,语音、字型和专门符号也能够在语言运用中承担语法功能,针对象声词的分类问题,引入"语音 功能"的词类划分标准,将汉语象声词独立为一个大类,与实词和虚词的上位词类相并列,不失为一种妥当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象声词的构成有三种形式。单音式(殷、镗、喈)、双音重迭式(关关、许许)、迭韵式(绵蛮)。以双音重迭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汉语象声词的总体考察,指出象声词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可以借由其独有的语音特点,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意义。这些语言事实应当并且可以在包括语法学在内的多种语言学研究范畴内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7.
吉林文史出版社最新推出历史人物传记丛书《明帝列传》,共12册.评述明朝21帝,另有一册《明朝典制》,字数共386万余字,形像地展示出有明一代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8.
"将"在<诗经>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象声词等多种词性,通过分别阐述它们在句中的词义和用法,考证"将"的本义,并探讨了它的本义和其它义项间存在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小议摹绘     
视觉和听觉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两个最主要感官,耳可听万籁之声,目可视万物之形。燕语莺啼,戛玉敲冰,能进于耳而感于心;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可人于目而摄于脑,人们才觉得大千世界有声有色,生活也才感到有滋有味。摹绘正是适应人的这一既是生理的又是审美的需要的。 摹就是摹声,即把事物的声音用象声词如实地描绘下来。语言中用上象声词,被描写的事物就活动起来.读者八音入耳也就倍觉逼真生动。正因为如此,一部《诗经》,象声词数不胜数:“关关睢鸠”、“交交黄鸟”、“鸡鸡喈喈”“呦呦鹿鸣”……读者通过联想,因声入形,睢鸠,黄鸟等形象就会觉得更为贴近。 摹声使语言具体形象化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可以使读者通过自己的联想由声悟景,由声会情。读者读了“坎坎伐檀兮”的诗句感动的不仅是伐木的声音,还有奴隶一下紧接一下挥斧伐木的镜头;读了“唧唧复唧唧”的诗句,感到的也不单是织布机的声音,更有木兰紧张挥梭的画面;“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白居易《缭绫》)让读者感到的不仅是织绫的“札札”之声,更有织女的悲苦之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让读者想到的也不仅仅是“嘈嘈”,“切切”的琵琶之声,也有琵琶女的“悲怨暗恨”之情。读者由声而感形、悟景、会情,对作品的理解就更为深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帝王,甚至有一定人格矛盾乃至歧异、分裂的现象,他的人格内涵是不容易界定的,因此,这里对其性格只能做一个初步、直观、概括的描述.根据武帝生活中作为,包括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能够看出武帝性格有这样几个相辅相成的侧面:既多情重义,又冷酷无情;既任性天成,又老谋深算;既雄才大略,又挥霍误国;既倾向轻言,又擅长雄猜.  相似文献   

11.
据说,我们的世界正进入一个既多元化又一体化、既虚无化又感觉化的“去中心”(decentration)的真正世俗化时代。人们习惯用“后现代社会”(而不是“后工业社会”)来指称这种文化与生活既割裂脱节又水乳交融的矛盾状况,指称这种与已有的一切文化规范(现代的和前现代的)既  相似文献   

12.
秘明杰 《东南学术》2004,(5):139-140
"从广义上讲,调整论是关于法律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又调整人与物(包括环境、自然资源和大自然)的关系的各种观点的总称."①就此,有些学者主张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与环境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此学术主张存有疑虑.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需要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孝哲 《江汉论坛》2008,1(5):67-71
人的需要就是人感受到自身内在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缺乏,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而对于外界事物的摄取欲望和要求.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未来性,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既具有具体确定性又具有历史变动性.人的需要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深入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在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把人的需要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人的需要对于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起着根本性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闻天对群众路线的精心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率先倡导者,也是群众路线的坚持贯彻者和终身捍卫者.张闻天对群众路线的一系列论述,以独到的深刻见解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有着鲜明的特点1.既具有率先倡导的开创性,又具有坚定不移的持续性;2.既具有基于观点的一贯性,又具有不同时期的针对性;3.既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性,又具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性;4.既具有重视加强教育的基础性,又具有强调监督机制的保证性.  相似文献   

15.
面向21世纪的学校美育课程应是一组课群,而不是一门课程.这些课群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小学至大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又包括学校第二课堂;它既包括活动类课程、赏析类课程,又包括理论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它的内容既涉及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类型的人类艺术经典作品,涉及到青少年的艺术能力培养,又涉及到美学、美育、艺术史、艺术批评、审美文化等基本知识.小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感性教育(敏锐感知,激发情感与想象);中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趣味教育(在审美赏析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大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人格教育(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策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外贸出口策略必须做出调整.外贸出口策略调整中的几个关系:出口与内需、经济国际化与民族化、外币与本币、国家利益与个企利益的辨证关系.改变帮扶思路,对出口企业采取非常措施,实现对出口企业支持的策略性转变.政府对出口企业采取全额免税,减免所得税以及改革出口体制,调整出口市场,帮扶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令企业既重视出口战略又不忘自身完善,既注重出口策略调整又不忘参股海外实体,既占领国外市场又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7.
论矛盾判断     
一、矛盾判断的特征、种类及其客观基础在一般有关判断问题的逻辑论文中往往忽视一类特殊类型的判断①,这类判断既具有不同于一般形式逻辑判断(下称一般判断)的形式特征,又具有比一般判断更为重要的认识价值。这类判断我们称之为矛盾判断。这里所谓“矛盾判断”并不是指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而是指一种特殊类型的判断形式。这类判断又可根据其内部结构上的差别,区分为下列两种:1.宾词中具有复杂矛盾因素的判断。例如:“运动的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民主共和国同时既‘好’又‘坏’,既  相似文献   

18.
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自然有其特定的理论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般原则,又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状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根本要求,又赋予了我国政治建设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科学设想,又彰显了和谐社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员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琦 《中州学刊》2004,(5):200-202
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员可分为三个层次:首要分子、骨干成员、一般成员.这三类人员既具有一般犯罪、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又具备其独特的心理表现.研究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员的心理特征,探寻其根源,剖析其本质,有助于制订打击、削弱、根除这一社会毒瘤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将”在《诗经》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象声词等多种词性,通过分别阐述它们在句中的词义和用法,考证“将”的本义,并探讨了它的本义和其它义项间存在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