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声音的诗学”属于后现代语境中“先锋批评”的美学范畴。作为美学范畴的声音,既是一个文化概念,也是一个叙事学语词,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意象。女性生存的意义在于反驳男性声音暴力,以女性意识,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行女性的审美创造。对女性“声音”即文本内蕴和话语方式的研究即“女性声音的诗学”。从无身份的沉默或称“类失语”,到“自听自说”,再到发出“自己的声音”,建构了女性“发声”的历史,也是女性主体价值确认的历史。在两性声音场域中,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两性和声,才更符合社会的、美学的和谐生态观。  相似文献   

2.
如果对语言取材范围作文化发生学的思索 ,人类语言发生的根本性问题 ,是主客体建构问题。人类的语言活动最初是给万事万物命名 ,这种命名活动 ,就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中产生的。在实践活动中 ,存在着三个要素 :一是主体 ,二是客体 ,三是中介。从发生学的角度看 ,汉语发生的材料源就是这三个要素发出的三类声音 ,当初民将客体发生的声音、因中介而发出的声音以及主体发出的声音转化为汉语的语音符号后 ,汉语便获得了自己的本性  相似文献   

3.
巴萨拉与派因森把西欧科学的传播描述为一种“文化帝国主义”.20世纪90年代后,在激进的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下,某些国家与地区出现了驱逐“科学”的后殖民运动.这些做法过于强调地方性维度,忽视了全球性维度,会造成不同知识之间的种族隔阂,陷入“地方性知识”海洋,走向文化相对主义.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后殖民技科学”倡导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对话中,即使这种对话是不平等的,因为只有在这种对话中,我们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出自己本土的声音,实现地方性知识与西方科学的相互共塑.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生命比较短暂,但是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其短篇小说对整个英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被关誉为“英国契诃夫”、“英国短篇小说大师”.苏珊·S·兰瑟的女性叙事学理论把女性作家的叙事声音划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等三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主要采用了苏珊·S·兰瑟前两种叙事声音.因此,曼斯菲德尔短篇小说的女性主义叙述类型主要有“个人型”和“作者型”等两种.文章对曼斯菲德尔短篇小说的叙事类型加以阐述,指出其“个人型”叙事模式,主要是“局外人”身份的自我“不发声”以及“作者型”叙事模式,主要是女性人物发出独立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寻找嗡嗡声的老窝居民们和专家们都在推测着嗡嗡声的可能来源。有的人感觉,这种嗡嗡声好像在格兰德河的峡谷处更响一些,可能是峡谷的岩石表面被水冲刷所发出的声音吧。有的说是附近电厂或高压电线的声音,有的认为是地下机械厂的声音,有的认为是地震的声响。其中,美国海军超低频通讯站被居民认为是最大的嫌疑犯。一位女士还画了一张图,标明了368个嗡嗡声的受害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者眼中的温州服饰很多时候还只停留在制造业的概念上.温州服装要想重新崛起.必须要扭转这种观念.必须要打造自己的牌子。”这是不久前温州服装业内人士在一次行业座谈会上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咽音”不是任何人凭天然的发声法或靠摹仿就能发出的声音,而是一种对咽部作特殊的调节后所发出的声音。“咽音”练习法象一种维生素,不是有药性的药,有药性的药是不能随便吃的,不对症下药可能是有害的,即使碰巧无害,也不大可能有益。维生素则不然,可随便吃无害,当然不能大量服用。通过这一比喻,我们就能更深层的了解“咽音”在歌唱中的作用。首先它能增强歌唱的持久力,改进音质,再就是能明显地增强发音的能力,不致产生换音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冬梅 《社区》2014,(21):53-53
以下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景。 3岁的晨晨用手指甲抓茶几的玻璃台面,发出尖锐的“吱吱”声,妈妈对这种声音很反感,于是在厨房说:“晨晨,你在搞什么?哎呀,吵死了!”晨晨咯咯笑,又抓一下“小坏东西,快住手!”妈妈生气了。听了妈妈的呵斥,晨晨非但没有停止下来,反而大笑着越抓越起劲。  相似文献   

9.
(一)“敛容”.(《琵琶行》,226页注)注为:正容,显出严肃的样子.“正”表示动作或心理状态持续的过程,“敛”,收起.虽然“正”和“敛”在词意上有相交的地方,但“正”不能准确表达“敛”的意思,“敛容”,应改为“收起(悲怨的)神色,显出严肃的样子.四、“硿硿焉”.(《石钟山记》,231页,注)注为:这里指硿硿地(发出的响声).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对“焉”的解释没有异议,但联系上句,我以为注应改为”(发出)硿硿的响声”.因为“硿硿”是象声词摹写石头落地或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而不是修饰怎样发出声音的.  相似文献   

10.
在《茉莉花》传遍世界的同时,作为《茉莉花》的发源地,六合向世界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一年一度的“茉莉花节”,正向世界发出了六合响亮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异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女性异化的图景 ,同时她也努力用自觉的女性意识来消解这种异化 ,站在女性的立场向“男子的文明”提出质疑并以女性的身份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 ,让我们看清了造成女性苍凉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电视界,一直都存在着“主声论”和“主画论”两种争论,这种争论持续到今天仍然没有定论。电视这个传播媒体应该是以声音为基础,画面为手段,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每一种声音都影响着观众对所看见的东西的反应,每一个图像都决定着观众对所听到的声音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晚明新派文士主要是指明代嘉、隆以后由于受阳明心学和左派工学以及李贽等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的影响而出现于文坛的一大批文人学士.在晚明这样一个狂飙突起的时代.一大批新派文士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带有启蒙意义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这种思潮反映了长期受封建禁锢压抑而开始发出个性呐喊声音的强烈要求.作为这一思潮的主调是主情尚真、以情反理、纯任个性、独抒性灵.同这些主调相关联,晚明新派文士还特别重视、推崇“趣”.“趣’成为他们一种共同的重要的审美追求.一、“趣”之定位“趣”在日常生活中.指的是有趣的、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4.
声音的秘密     
◆当对自己所爱的人说话时,人们的声音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尽管这种转变很微妙,但人们仅需2秒就能听出其中的变化.研究者解释了这种新伴侣间说话时的特有音调:“刚恋爱的情侣间说话时声音中带有一种脆弱感.也许是因为人们不想被拒绝.”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一家科技公司研究出一套“高超音速声音系统”,能把婴儿的嚎啕大哭声转化成令人震耳欲聋的“声音子弹”,让敌人动弹不得或拔足而逃。发明人表示:“它能令人产生严重的偏头痛,使人不能动弹。”新武器其实是50条录有不同声音的录音带,在发射子弹时,系统会把声音放大成令人震耳欲聋的巨响。这款声音子弹,特点是使用者能把噪音“导向”个别目标,只有“中弹者”才会听到由声音子弹发出的巨响,但使用者本人和旁边的人却丝毫不会受到新式音波武器@王昕  相似文献   

16.
磨刀的人     
每天天不亮的时候,村东的小河边就会传来“霍霍”的声音。如果有月亮,借着月光,就会看到一个人在小河边的右头上磨刀。他弓着腰,一只手抓着刀柄,一只手捏着刀尖,让刀在石头上来回游走,发出“霍霍”的声音。小河淌水,河水里的月光映着刀发出寒光。  相似文献   

17.
驴和蝉     
驴听见蝉(chán)唱歌,被美妙的歌声迷住了,也想能够发出同样悦耳的声音,便问道:“你们吃了什么,能发出这样悦耳的声音?”蝉回答说:“露水。”于是,驴一直等待着露水,终于饿死了。小提示小朋友,这两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你知道是什么吗?驴和蝉  相似文献   

18.
玲珑 《人生与伴侣》2009,(12):20-20
夜半耳鸣求医两年无果 45岁的岳芝兰是山东阳信县人,10年前低头弯腰时会偶尔感到耳朵“吱”一声响。当时她和家人都以为是“上火”造成的,就没在意。直到2006年9月份,岳芝兰的丈夫王保旭在晚上睡觉时总能听到“吱吱”的声音。刚开始他还以为是老鼠的声音,后来又怀疑是漏电的声音,他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日前从日本考察归来的友君小B侃了一件新鲜事,他在京都一家旅馆的房间内吸罢烟,将烟蒂丢入烟灰缸,顺手按了一下按钮,原意是要将上面的烟灰旋入烟缸底层,不料烟缸发出一种嘲笑的声音:“哼!还吸烟哪,再不戒烟,你可要比别人早死啊!”对此,小B噤若寒蝉,后来他听说这种救命牌烟灰缸在日本挺热销,便干脆去买了一只带在身边,从此,烟,也就渐渐地戒掉了。小B手捧那只烟灰缸,感慨道:“救命牌,真是名不虚传哪!”  相似文献   

20.
搞好朗读或朗诵,掌握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特殊技巧是很重要的。本文试图对此做些较系统的初步探讨。 一、气音 “气音”这个问题,徐世荣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曾经谈到过。所谓气音,就是控制喉间声门,使声门上部分封闭,逼使气流从声门下部分透出而发声。发出的声音带有耳语色彩。一些老艺人常讲的“说悄悄话”即是采用的这种手法。朗读时,遇到表示紧张、惊奇和内心活动的地方,或者表示不允许高声讲话的特殊情境,或者是感情色彩比较强的环境描写,回忆场面等,有时可以用气音手法。气音,是一种必要的音色改变,所谓声音带有耳语色彩,并不等于真的耳语,朗读时既要有这种色彩,又要叫听者能够听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