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里尔克这位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通过“邻居”这个关键而又复杂多义的意象,抒写着诗人对超越性的、丰盈的存在的切近。同时,他又在仅有的儿首表现“邻居”意象的诗中.确认人类能够切近的能力和骄傲,从而获得现世救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张林华 《社区》2009,(20):52-53
“你要爱你的寂寞!”这句话出自于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之口。20个世纪初叶。里尔克收到一位青年学生的信,信中向他诉说了在校读书的失望与寂寞。认为校园生活与自己的想像相去甚远。同学之间找不到单纯朴实的友谊.感受不到关心别人和得到别人关心的无穷乐趣。里尔克极为重视这封信,在经历一番长考以后.郑重其事地给学生回了一封长信.又郑重其事地特别劝导“亲爱的先生,你要爱你的寂寞!”  相似文献   

3.
里尔克明确指出:诗不是情感;“诗是经验”。里尔克的言说意味着告别传统浪漫主义诗学观和他自己早年诗歌创作的方式。但在这种“告别”中,它又仍然保留了浪漫主义的作者本体论观念。里尔克对超主体心性的“经验”的推崇,与传统再现论有类似之处,但在本质上它不属于“再现”。“经验”的超对象性、超实体性、超概念性可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范畴上领会;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激赏也正因此而发。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此问题有助于理清海德格尔本身的诗学思想。海德格尔的思想与里尔克的诗歌存在着不谋而合的契合点,海德格尔通过阐释里尔克的诗歌展现了深刻的存在之思,这也是他阐释里尔克的根本原因所在。在阐释过程中,海德格尔对里尔克持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他称不上是“唯一的诗人”。这实出于海德格尔自身哲学思想之缘故,其自始至终反形而上学的立场以及对此在的精妙阐述和对存在境域时间与空间的追问为回答此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为独特的视野。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并非如他所说是出于存在历史之命运,其阐释无非是出于自身之立场而进行的文本解读,其结论常常是先于过程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阐释现象,对这种阐释应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由此,海德格尔的里尔克阐释问题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澄清。  相似文献   

5.
里尔克的诗《沉重的时刻》呈现了一个现代人的生命断片,不仅触及到其时代的痛点,更是对现代人“赢弱、荒诞和虚无”的生存感觉的特写。全诗共四节,每节分别以生命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哭”、“笑”、“走”、“死”为诗眼,藉以不断复返的修辞和意象,传达出诗人里尔克对现代人的存在乃偶在、无根和向死存在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当代青年作家 ,冉云飞的文学创作是十分独特的。在诗歌创作上 ,他在表现出粗犷生命激情的同时 ,也表现出敏感而纤细的诗人情怀。从中 ,可以感受到里尔克式的“古典和悲天悯人的现代情怀”。他的读书随笔则是理性与激情同在、智慧与机智并存。其中 ,除了怡然自得的“蠹鱼之乐”外 ,还有着对人性、社会的真情关切 ,从而表现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人文精神。他的针贬时尚的杂文则如匕首、投枪 ,猛烈抨击着当今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某印刷公司任总经理的范总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如今30来岁的他无论按什么标准都可谓少壮派,身体精神都属于上升阶段。然而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这两天我总觉得没精神,会不会有什么病……”医生朋友询问他:“除此之外,身体还有明显不舒服吗?”“没有,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8.
李泓冰 《社区》2012,(26):18-18
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当记者问及周老留下的遗产,他的孩子说:“他哪有什么遗产!他住得很简陋。说是红学大家,完全是一个穷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真性感     
罗西 《社区》2012,(8):51-51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  相似文献   

10.
袁可嘉在《新诗戏剧化》中总结了西洋诗戏剧化的“三个不同的方向”,以对应于“内向的”、“外向的”和“诗剧的”三种诗作者,这可以作为我们分析九叶诗作戏剧化的理论参数.“内向式”的新诗戏剧化是一种“里尔克式”与“冯至式”的戏剧化.袁可嘉指出:“有一类比较内向的作者,尽力追求自己的内心,而把思想感觉的波动藉对于客观事物的精神的认识而得到表现的.这类作者可以里尔克为代表.里尔克把搜索自己内心的所得与外界的事物的本质(或动的、或静的)打成一片,而予以诗的表现,初看诗里绝无里尔克自己,实际上却表现了最完整不过的诗人的灵魂.……不问我们听到的是音乐、风声,看到.的是秋景、黄昏,想到的是邻居、天使,在最深处激动我们的始终是一个纯净崇高的心灵抖动的痕  相似文献   

11.
与《女神》雄奇壮美不同,《星空》呈显出优美、细腻、哀婉与沉潜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诗集题材的选取,抒情方式的采用,意境的创设和整个语言风貌上.《星空》艺术风格与“五四”退潮后的时代有关,与郭沫若当时的哲学信你有着内在的联系,与诗人浓厚的中外艺术修养和刻意的美学追求分不开.《星空》艺术风格的变化,既是对《女神》清新优美一面的廊展,更契合了时代和诗人心绪的变迁,从一个侧面艺术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真实,实现了诗人对“东方文学”审美情趣的追求.这无疑是郭沫若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和开拓,对现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果说《女神》属子“雄浑”一品,那么《星空》则大抵属于“冲淡”一类,有力地说明了郭沫若是一位“雄丽并举”的大诗人,“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  相似文献   

12.
《天野海郊集》:唱给民族昨天与今天的歌高文升1831年,歌德在同爱克曼谈艺时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①。艾青在论述诗的美学品格时,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一首诗是一个人格,必须使它崇高与完整”。他又在“诗人论”里说:“每个诗人有他自己...  相似文献   

13.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他的诗描绘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完整的生活画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杜待今存1400余首,其中大量是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悲苦心情的,诗中直接出现“哭”、“泪”等词语的就有近200首。这些“哭”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诗史”所展示的深刻内容,我们大都可以从“哭”诗中透视出来。走向现实主义的艰难历程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他并非一开始就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迈进,而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杜甫35岁以前的诗作近3O首,其中没有一首有“哭”类词。俗话说:男儿有…  相似文献   

14.
陈忠实似乎正忍受着哈罗德.布鲁姆所言说的那种“影响的焦虑”①,他极力地想摆脱这种焦虑,做一个“强者诗人”②。为此,他说:“一个在艺术上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的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风姿,永远不能形成独立的艺术个性,永远走不出被崇拜者的巨大荫影……必须尽早甩开被崇拜者那只无形的手,去走自己的路。”③那么,给陈忠实投下巨大阴影的被崇拜者是谁呢?应该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陈忠实曾自述少年时期便如痴如醉地读了《静静的顿河》④。当他写出了《白鹿原》,在举例说明“民族间的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交流的最好手…  相似文献   

15.
在桃园居社区.失足青年小蒋很尊敬地称他“知心哥”.5岁的回民儿童豆豆常常跟在身后叫他“海兵叔叔”.年近8旬的低保老人李玉松见了面.总要拉着他的手亲切地一口一个“小游”、“小游”……他就是游海兵.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16.
徐怀谦 《社区》2011,(2):19-19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身边.还是妻儿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萦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除了视其是否做到“以文传意”外.还要看它是否能够“以情感人”。唐代诗人自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把“情感”喻为诗歌的根本。狄德罗亦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可见.他也把“情感”视为文学创作之基础。正如古人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五情发而为辞章”。这就是说,人们往往都是在有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需要和欲望之后才去进行写作的。为此,在常规性的作文教学巾,适时而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它不失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拓宽学生作文思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发现了时代精神与美学追求相脱节而忽视了诗的艺术规律的现象。与此同时 ,受西方艾略特、里尔克等现代诗人的作品影响的中国现代诗人杜运燮等诗人却崛起了。他们摒弃传统诗歌的创作风格 ,而另辟蹊径 ,独树一帜 ,追求“新诗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19.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个周末,我去拜访罗丹。大师带我进了他的工作室。“这是一个新作品。”说着,他小心地掀开湿布,一座少女的半身像出现在眼前。线条柔和,细节逼真,我忍不住赞叹“:太完美了!”罗丹侧头看了看雕像,柔声说“:还差一点儿……”于是拿起刮刀,不时转动雕塑台,有力的双手一刻不停。“这里……嗯,还有这里……”他一边修改一边自言自语,时而兴奋地点头,时而又双眉紧锁。就这样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罗丹再没跟我说一句话,他把我给忘了,把整个世界都给忘掉了。一下午过去了,罗丹舒了一口气,扔下刮刀,满…  相似文献   

20.
丘特切夫(1803——1873),是俄国一位伟大的诗人。涅克拉索夫称他为“第一流的诗歌天才”和“俄国文学中不多见的光辉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他为“俄国第一个哲理诗人,除普希金以外,没有人能和他并列”,列夫·托尔斯泰甚至认为他高于普希金,并且说:“没有丘特切夫,我就不能生存”,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费特、迈科夫和列宁都对他评价很高,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也对他十分推崇,俄国象征派则把他奉为祖师……目前,在苏联,“丘特切夫的名字—自然而然地、习惯地与普希金、巴拉丁斯基、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的名字连在一起”,他的诗“决定性地进入了二十世纪的门槛”,并且“是读者最多的俄国诗人之一”。西方一些权威出版物也把丘特切夫、普希金、莱蒙托夫并称为俄国三大古典诗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对这位诗人的介绍刚刚起步,对他的研究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