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陕北佳县出了一位闻名全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巧老太,她就是63岁的郭佩珍。 这位不识一字的老太太,却对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受母亲影响,从8岁开始她就开始剪窗花、捏泥人、学刺绣。学一样,成一样。尤其对剪纸艺术,更是精益求精,苦学五十来年,功底深厚。她的作品有大有小,风格独特,大到长10米,宽1米;小到0.25平方厘米;其人物、动物、花鸟虫鱼皆栩栩如生。代表作有《清明图》、《百猫图》等。1990年她的作品参加了首届中国民间剪纸大奖赛,深受好评。同年9月她将17件剪纸作品  相似文献   

2.
郭佩珍是当代中国民间剪纸领域中少有的以独特剪纸语言表现个体生活命运和苦难经历的剪纸艺术家。她在民间剪纸传承发展中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是农耕文明转型期乡村民间美术研究中一个经典个案。研究以她的自传式长卷剪纸为主,主要通过口述调查、图像分析、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对郭佩珍剪纸的影响,并通过对其艺术手法的研究揭示她独特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正龙  袁谨 《华人时刊》2012,(Z1):90-91
走进张林娣的工作室,像畅游在唯美而独特的艺术世界;那一幅幅鲜红夺目的剪纸,一帧帧形象生动的铝板雕刻画:一片片精巧细致的竹刻……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它们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张林娣40多年剪纸艺术生涯的艰辛和收获……接过"神剪"初显身手张林娣是张氏家族剪纸世家的第三代传人,从小就跟父亲张吉根学绘画、剪纸,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张吉根是中国著名的剪纸艺术家。今年52岁的张林娣,10岁就迷上了剪纸。当年父亲经常提醒她:"要学剪纸手艺没有捷径可走,也无多少诀窍,只有勤学苦练!"从此,张林娣边读书,边学绘画。她把很多精力都用于绘画上,为后来的剪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她始终铭记着父亲的谆谆教诲,剪纸艺术的"诀窍"主要是掌握运剪手  相似文献   

4.
南京草场门住着一位百岁剪纸老人,她就是有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胡家芝老人。这位慈祥的老奶奶,虽然整整100周岁了,可仍耳不聋、眼不花,思维十分敏捷。操起剪刀剪起纸来,不戴老花眼镜,手不抖,运剪自如,观者无不称奇。 新时代开启了她的艺术闸门 胡爱芝,1897年(清朝光绪年间)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就聪明睿智,心灵手巧,喜绘画、善刺绣,更精于剪纸,是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每逢喜庆佳节,乡人常邀其制作各式灯彩,剪制各类礼花和喜花,以增添节日的喜庆色彩。16岁,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县立第一女子学校,开始了她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5.
剪纸看蔚县     
正对于爱看戏的蔚县村民来说,窗花变成了凝固在窗户上的演出,天天坐在自家的炕头上就可以看到。剪纸艺术和戏剧演出的联袂、贯通,将这两种民间艺术形式珠联璧合地统一起来,充满了浓郁的本土特色。剪纸是中国最普及、最古老的民间装饰艺术之一,是中国人祈福与祝福的符号,是劳动人民口传心授、约定俗成的文化史。纸发明并普及后,剪纸就出现了。技艺、材料、工具是构成剪纸艺术的三大要素,它们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贯穿于剪纸的整个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2002年,彭粉女获得“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称号.她的剪纸艺术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综观彭氏的剪纸作品,无论是沟通天地的抓髻娃娃,还是表达生命意识的生命之树,无不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意蕴,而生存环境、地方风俗、生活态度、个人性格等方面因素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国画和剪纸这两项艺术,是刑书新的最爱。1932年出生的她在退休后才正式学习国画和剪纸,现在是沪上多个书画协会的理事和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市、区、街镇举办的书画展示和评比中获奖,还被外国友人所收藏。由于年龄偏大,眼睛有些老花,刑书新的剪纸学习之路最初并不是很顺利,但是她不服输,从  相似文献   

8.
郑永 《北京纪事》2014,(3):89-90
李景玉,年近六旬,房山长沟镇东良各庄人,爷爷和父亲都以剪纸为生,受家庭熏陶,李景玉从小就从爸爸那儿学会了“玩儿刀”的本事,能够雕刻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虽然他只有高中一年级的文化水平,也没有专门学过美术,但凭着喜欢什么就钻研什么的劲头,很早以前他就学会了制作景泰蓝和剪纸的艺术,并把父亲的剪纸发展演变为刻纸。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个农民,今年快四十岁了。母亲勤劳,长年累月的劳动使她额上有了深深的皱纹。母亲灵巧,会做许多让人羡慕的活。母亲善良,为人受到了大家的赞扬。在我的成长中,我为母亲的长处感到欣慰,也默默思考着,要做一个像母亲那样的人。农村生活,活儿总是那么多,没完没了的。母亲是个勤劳又意志坚强的人,她每天起床很早,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收拾妥当,她就上地去了。春天,她陪同爸爸一起安排地里的活儿:整地、栽洋芋、种苞谷呀什么的。夏天,爸爸出门打工去了,农活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锄地、打农药、割麦子……收种两忙的秋天,母亲就更辛苦了:…  相似文献   

10.
回族民间剪纸,既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点,也保留着伊斯兰文化的元素。宁夏知名剪纸艺人、回族女教师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经历及其剪纸作品集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于一体,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丰富着回族民间剪纸及我国民间剪纸的种类,是我国民间剪纸艺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剪纸,是以中国亿万劳动人民为主体而创造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它的群众性广泛、地域性明显、造型特征强烈,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千百年农耕文明下形成的艺术体系,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闭而内敛的农耕经济条件下,剪纸也是属于一种满足自给自足生活并达到自我精神延续的“绘画型”经验图像.剪纸意象是剪纸民俗的物质载体,剪纸符号则是剪纸意象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刘芳艳出生在宁夏隆德县一个贫困家庭,就读于湖北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她的妈妈3岁时双目失明,不能下田劳动;刘芳艳14岁那年,父亲因病撒手人寰;哥哥在外打工,常年没有音讯,她小小年纪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刘芳艳对妈妈的辛苦体会更深,她知道母亲是个盲人,抚养孩子比常人更难。  相似文献   

13.
镂刻江南情     
夏玲珠是上海市青浦区夏阳街道社区学校兼职教师。她热爱剪纸,1998年退休之后,用自己的理念创造出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剪纸艺术。她将如诗如画的景色演绎在剪纸之中。其手中的一刀一剪镂刻出了水乡古镇的神韵,使得那水、那桥、那景更美、更生动、更鲜明:那古塔、古桥、古镇栩栩如生,宛如一幅幅真实照片。  相似文献   

14.
落榜,致残,他在逆境中奋起,如痴如醉执著追求剪纸艺术,并铸就了独特的“饭碗”。高考落榜,剪刀剪出新天地1962年,陈耀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林梓镇一个书香门弟家庭。幼时,他迷醉于民间彩灯上的剪画,常常以葫芦画瓢临摹一两幅,赢得大人“啧啧”喝彩声。入学后,陈耀“一根筋”似的痴迷于剪纸。他常常放弃同龄孩子的玩耍、嬉闹,一剪就  相似文献   

15.
然尔 《新天地》2016,(3):34-35
为寻觅树叶走遍泉城 2000年春节后,45岁的都婉莉从单位内退,有了充足时间,她把精力投入到一直钟爱的剪纸艺术中.一天,都婉莉无意中看到几篇介绍叶雕的文章,文章附有几桢栩栩如生的插图,她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6.
正比尔·盖茨的母亲说过一句话:"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我认同这句话,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可以说是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我母亲刘效坤祖籍浙江绍兴,她的父亲是北京知名中医刘润甫。我母亲个性突出,我小时候睡前她给我讲故事,那故事是她原创的,就一个故事,给我讲了几年。故事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的剪纸是民族文化的表征.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的原始与丰富,深沉与博约,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层.民间剪纸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从而成为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一体化,而文化却要多元化,少数民族剪纸不但以其珍贵的价值彪炳于世,并将衍生出新质的民族艺术之果.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8,(12)
她总觉得自己命不好。3岁,父亲因车祸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她,含辛茹苦,十岁,母亲带着她嫁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司机酗酒,常常会打母亲,她记忆中的童年那么灰败。母亲为了她离了婚,她和母亲从此相依为命,后来,她争气,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相似文献   

19.
民间艺术 ,即民间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这个民族自古以来世代相传的潜在的心理 ,并带有一种原始色彩。无论是剪纸、泥塑、年画或其它民间艺术 ,都表达得是那样稚拙、自然、随心所欲 ,而且带有强烈的民族因素 ,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一、民间剪纸的题材与内容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农村有这样的民俗 :新媳妇过门的第一年 ,都要用她亲手剪的窗花、炕花等来装饰房间 ,左邻右舍的姑娘媳妇则串门观赏新媳妇的手艺 ,人们以其剪纸的优劣来评价新媳妇手艺的巧拙。至于逢年过节、男婚…  相似文献   

20.
从1950年到1959年,从8岁到17岁,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母亲也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她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3顿饭,便可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