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筝     
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在她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小时候,姐姐上小学了,她最惧怕的是毛毛虫和图画课.她画出的人全有着一副极可怕的嘴脸,图画老师只能摇头,叹息也叹息不出了.有一次,她有点不舒服,可是有一项家庭作业却没有完成.那是一幅画,要画一个苹果.她好为难,哭了.妈妈说:“我来帮你画.”吃过晚饭,妈妈拿来姐姐的蜡笔和画纸,在灯下铺张开来.  相似文献   

2.
人有时会找不到自己,你信不?信不信由你,我是犯过这个毛病。刚丢下榔头錾子,走出机器轰鸣的厂房,闲在家里无事可做,坐站不是。本来是自己的家,却觉得有点生疏,很不适应,憋闷得难受,心里也烦,看啥都不顺眼,喝茶茶不香,吃饭没食欲,还老想发火。妻子见我闷闷不乐,建议玩玩麻将、扑克,或者去下棋。可我素来对打牌、玩扑克没有兴趣。下棋倒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消遣,可惜我不懂此道,只好坐在家里厮守着妻子,她看我,我看她,都老眉疙皱眼的了,有啥看的,有啥说的。早已过了那谈不完的情,说不完的爱的时候了,只能没滋没味地干坐着。还是妻子好,怕把我憋出…  相似文献   

3.
骆统     
骆统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乡里的和逃难的人没粮食吃,饿得浑身无力。骆统见了,吃得也一天比一天少。姐姐见他总是难过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看到大家连糟糠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吃饱呢?"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吃苦呀!"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粮食交给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夸儿子懂事。骆统把余粮分给了挨饿的人。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和亲戚寄住在杭州时,他喜欢上了隔壁家的三姑娘,然而大半年都没有向她表白过,也没说过什么话,只是保持着那种淡淡的恋慕。后来因为母亲生病离开了杭州,一个月后,听说三姑娘得病死了。周作人说:我那时也觉得很不快,想象她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  相似文献   

5.
孟非 《社区》2012,(14):60-61
我从前就说过:生活从下班开始。 其实这句话并不意味着我下班后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只是我觉得现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精力和生活都是围绕着工作,莫名其妙地公私不分,下了班还要去应酬,还要去吃那些不想吃的饭,去见那些不想见的人——这是我特别不喜欢的。 我在从上海回南京的火车上,旁边坐了一个女人,从上火车开始,她就没闲着。一个多小时,她始终在打手机,先就家里的垃圾该怎么处理跟人吵架,然后说公司的业务,给这个说完给那个说,说得没完没了。我心想:你至于吗?你那点破事儿,迟点打会死啊!  相似文献   

6.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7.
骆统     
骆统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乡里的和逃难的人没粮食吃,饿得浑身无力。骆统见了,吃得也一天比一天少。姐姐见他总是难过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看到大家连糟糠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吃饱呢?”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吃苦呀!”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粮食交给骆统,又告诉了母亲。  相似文献   

8.
这一户人家只有两个人了,是丈夫也是父亲的男人一年前病死了。在正月十五那一天,母亲很晚才回到家里,女儿竟还没吃晚饭。母亲也没吃,她带回了一盒元宵。过了一会儿,母亲煮好了元宵,盛在两只碗里,女儿一碗,自己一碗。  相似文献   

9.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时不禁打了个冷战,忽地便记起要给母亲买件新棉衣。可跑到衣店,才发现他并不知道母亲衣服的尺码。于是,他把钱给母亲。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扣子﹖儿子瞧瞧母亲的身上,没看见什么,再低下头看自己,才知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老花眼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的胸前掉了纽扣﹖儿想不明白。你坐下,母亲搬过一条凳来,塞到儿子身后。儿没坐,要脱下西装,母亲制止了他:脱…  相似文献   

10.
缆车骤停     
王国军 《可乐》2008,(9):36-37
母亲带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的,"母亲笑着说,"不过你先等等。"母亲有恐高症,但早就准备好了。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儿子问:"妈妈,你在吃啥?""一颗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回答:"那是妈妈的专用糖。"  相似文献   

11.
正我发现老年人很难有幸福感,或者说,他们的幸福感让你不知所措。例如,我的母亲,倘若带她去饭店吃龙虾、海参、鲍鱼,她会心疼得要命,说一只鲍鱼的价钱,就能买一大麻袋粮食;一盘炒三丝的钱,就能买一大筐菜,吃一顿饭的钱,够她半年的生活费。这种抱怨,一直能够延续很长时间,逼得你后来自己去饭店吃顿饭,也觉得不对劲儿。我的母亲过惯了苦日子,对幸福的认识,令人莫名其妙。例如母亲的外孙女旅游时,将一件价格昂贵的外套丢失,外孙女急得直哭,我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乐趣     
去年夏天,丈夫把老母接来与我们同住。想不到,我那习惯了乡下粗茶淡饭的母亲,过不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几日便思念起乡下的那一亩三分地,终日局促不安。为排遣母亲的思家之情,我每日除了安排她料理家务之外,还叫上小学的儿子当向导,带着母亲上街兜几圈,熟悉熟悉环境。这一招果然灵验,短短几天,母亲便吃得香,睡得稳,话也多了起来,我和丈夫不由都松了一口气。 半个月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在小街门口遇到邻居李大妈。她神秘兮兮地拦住我:“雪梅,你家的那位老太太是你什么人?”我笑着告诉  相似文献   

13.
许扣锁 《社区》2013,(18):51-51
人生短暂,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几十年过得快乐。但是很多人生活得不快乐,不一定是因为没有名,没有权,甚至不一定是因为没有钱。那么人怎样才能快乐?其实一点也不难,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下面五种快乐的新技,了,或许对你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谎言     
20岁那年,我平生第一次和母亲吵架,也是唯一的一次吵架,吵得很凶,吵得天翻地覆。我歇斯底里地对母亲大喊:“我知道你不爱我,我知道他们都比我优秀。”母亲咬住嘴唇,有些怒不可遏地对我说:“是的,我不爱你,你自己都不爱惜你自己,别指望别人会爱你。”我不可置信地看着母亲。母亲目光坚定地与我对峙,毫不掩饰。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绝望,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但我依旧梗着脖子回望母亲,脸上写满不屑与叛逆,内心里,却早已泪流成河,亲情构筑的世界顷刻坍塌。母亲有3个儿女,我是最没出息、最没长进的那一个。上学的时候,从学校里逃出来,以…  相似文献   

15.
王平 《金陵瞭望》2011,(22):21-21
民以食为天。人生下来就会吃会喝.不吃不喝除非神仙。 以前大家都很穷.想吃想喝不容易。旧社会就不提了.五六十年代出身的人都记得.小时候饿着肚子上学是常有的事。现在好了.“想吃啥吃啥”,没吃没喝的年代总算过去了.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6,(3)
天落急雨,行人莫不脚步匆匆地奔走。匆忙中我看见:一位母亲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孩子穿着一件偌大的米黄色雨衣,而母亲却尽着衣服淋雨,头发和衣服都已经湿漉漉了。“喂。你穿上雨衣,让孩子钻你背后不就得了?”骑车超过她时,我忍不住多了句嘴。其实这常识性的做法她一定晓得,我多嘴的原因,也有些是缘于好奇。“儿子喜欢看雨,钻到我后面就  相似文献   

17.
母亲从单位退休后,闲着无事,就在街角摆了一个小报摊。日子过得挺充实,脸上整天挂着笑容。一天早上,一个身材高大的胖男人来买了一份报纸。掏出一张100元的大钞给母亲。母亲对胖男人说“:拿零钱吧,我没那么多钱找给你!”胖男人说“:我也没零钱,要不也就不会给你大钞了!”母亲看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判断你的身体健康水平是否达标?很多人都习惯用体检报告来证明:血压血糖是否正常、身体各脏器有无异常……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标准就可以衡量.根据近年来人群亚健康情况,临床医生总结了健康的四个新标准:吃得香、睡得好、拉得快、说得溜. 吃得香:胃肠功能好 所谓吃得香,就是指吃饭胃口好,不挑食.如果老是没胃口,吃什么都不香,很可能是肠胃功能甚至是整个消化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心情好坏也会影响到胃口,心情好吃得就香.因此,吃得香可以衡量一个人精神和身体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喉咙大嗓门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只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经常把我的剩饭都端起来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可惜。"我最厌恶母亲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到了就想吐。  相似文献   

20.
李四芬奶奶今年114岁,是洛阳的长寿之最。李奶奶有一儿四女,家境一般,一切都一般。吃东西,别人能吃的东西她都吃,不抽烟,但喝酒,也爱吃零食,饭量一般。从小到老和村里其他女人一样,别人干啥她干啥,也吵架,也干仗,家里也生气,和丈夫感情一般,丈夫死后一直守寡,儿女们对她的孝敬一般。只有一点有点特殊,她喜欢喝面糊糊,几乎每天都要喝两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