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现代设计文化语境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并分别从自然、人文、精神与经济的角度解释扬州通草花手工艺传承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期望能促进通草花手工技艺向着多途径与多元化方向发展,引发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关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3.
4.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制度、机制、政策、立法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制度、机制、政策、立法背后价值理念的系统考察。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理论、制度和政策文本的分析,梳理、归纳出五种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理念:出于多数民族的利害或出于保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安全与统一利益的价值理念、权利正义的价值理念、保存多元文化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权的的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各民族政治族格一律平等的价值理念。这些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在某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单独或共同作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拥有少数民族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代表着该省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最高成就;以辽宁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为基础,分析其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促进该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永续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借以推动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振兴. 相似文献
6.
1997年修改后的新刑法实施至今,已十载有余。它是在全面总结1979年刑法关于对少数民族权益进行特别保护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用刑法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维护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法律意识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多元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汇集了库区土家族、苗族等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精华,加强该库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或传承库区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会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为库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守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精神家园,也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维护。本文以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建设为视角,从立法、行政、司法各环节总结概括出中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个主要特色做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行法律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立法先行,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早地受到法律保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特别政策措施,使其得到比以往更有效的保护;勇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救济先河,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从应有权利、法定权利成为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9.
为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主要论述高职教育与民族传统手工艺之间的关系,分析高职传承手工艺的意义,最终提出高职传承手工艺的路径与方法.依照文中路径可以让民族传统手工艺走入高职教育,后采用相关方法同步实现手工艺传承与优质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5,(7)
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西兰卡普织锦是土家族一种原始而古老的工艺技艺,它即集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工艺体系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在介绍土家族西兰卡普的基础上,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定位以及现在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意义,近年来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展开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应该坚持依法、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积极、人本、完整、保护与发展、尊重习惯等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展开的灵魂、核心,是指导工程运行的根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良性发展,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伦理普适原则来进行规范制约.义利统一原则强调以义导利,义利并行以及义利保持合理张力;生态原则要求具有敬畏自然伦理意识,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健康理性消费观;尊重原则以提炼民族仁爱精神,实现公平与差别优先和加强民族差异包容性为伦理诉求;自律与他律协同原则要求强化民族自律意识和他律认同,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共享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新的发展理念是党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前苏联和中国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的现实发展表明,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进步,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和引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新时期,更需要它的指导,正确处理国家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经济、 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以引领民族地区正确发展和取得预期目标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是一切舞蹈艺术的源泉,原生态民族舞蹈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贴近时代脉搏,不断向艺术化舞蹈迈进是支撑原生态民族舞蹈发展的动力所在.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向艺术化的舞蹈演变是大势所趋,而艺术化舞蹈的形成是以原生态舞蹈为基础的.本文就原生态民族舞蹈到艺术化舞蹈的演变以及对它们的保护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民族村寨文化是新一类文化遗产,民族村寨文化保护的法本位观大致可以归结为国家本位、集体本位和个体本位三种情形,法本位溯源中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显露出前立法阶段难以自洽的三大困局。以法本位进路考辨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权利位阶问题、法律定位问题,指出民族村寨文化保护的公私权混合属性及公私权的平行关系,决定了民族村寨文化保护的公私法混合式法律选择模式。最后基于集体本位的思维基点,呈现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公法和私法双向系统展开的法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事业.目前,广西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但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诸如申报工作相对滞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矛盾突出、“空村化”加速、开发“过度商业化”和当地居民保护意识薄弱等困局.因此,要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强化政府职责、坚持精准保护与发展一体化、协调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关系、确立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适度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受不同历史背景、民族特性、经济基础、发展水平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教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传承与保护存在思想认识偏差、法律制度缺失、资源整合不足、传承断层风险等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以及治理理论为依据,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和持续性原则,实施融入时代主题,与新的思想理念相融合;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与完善体制机制相融合;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融合;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与人才队伍培养相融合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呈现资源过度依赖性、主体分散性和产业结构单一性,面临着区域性、渠道、产业链等方面的困境.“互联网+”具有交叉融合性、重构生态性和创新驱动性,但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对“互联网+”认识不足,二是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更加薄弱,三是特色经济传统发展路径与“互联网+”融合度不高,四是特色经济政策措施与“互联网+”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基于“互联网+”视角提出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四大路径: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依托“互联网+”拓展和延伸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9.
20.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具有内生互动性.国家《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给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指明方向,也将带来重大机遇.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获得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市场空间,在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工艺、民族节庆会展、民族演出演艺等重点领域逐渐形成特色.但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给民族特色文化带来挑战和问题.要转变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树立新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观,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