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寿星箴言     
《老友》2003,(8)
107岁寿星黄双风说:"我这一百多岁是大山给的,青山绿水育人寿。"百岁寿星马寅初说:"心理健康人长寿。"105岁寿星陈椿说:"我长寿的秘诀是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101岁将军寿星张学良说:"宽宏大量益长寿。"105岁寿星向多本说:"淡泊名利人长寿。"百岁老人孙越琦说:"做事无愧于人,就心安理  相似文献   

2.
金华 《老友》2010,(8):63-63
去年,英国营养学家莎莉·华尔出版了一本新书《世界最长寿者的五十个秘密》,收集了世界五大长寿地区百岁寿星的长寿奥秘。她发现这五个地方的百岁寿星饮食内容几乎都大同小异,多吃粗糙的五谷杂粮,不抽烟。  相似文献   

3.
垚垚 《社区》2011,(23):27-29
孙思邈被后世尊为“药王”.是炼丹术士,同时还是生活在唐代的百岁寿星。他的医学专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至今仍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相传孙思邈活了100多岁,但史书上的记载却很模糊。在医药条件非常简陋的年代,他是怎样做到如此长寿的?难道他真的炼出了不老仙丹?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学府中,有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寿星。他就是原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101岁的陈纳逊教授。陈老虽已年过期颐(古代称百岁为期颐),而思维却十分敏捷,他强调养生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增进健康,而长寿又必须以健康为前提。他说:“许多年来,我没生过什么病。我认为,健康比长寿更重要。老年人要保持健康,应该做  相似文献   

5.
2002年10月29日上午,秋高气爽,天地瑞祥。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长寿福地——如皋市,旷绝千古的百位百岁寿星聚会的“万岁宴”将在这里举行。中外记者流星赶月奔至,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地的1800多名游客车水马龙涌来,为的是景仰神州福地的人瑞风采,亲睹中华盛世的民间旷典。 百位寿星喜赴宴 清晨6点,空气里虽有深秋寒意,而袁桥镇105岁的寿星许德和却已起床,自己穿好衣服,忙着要和其他百岁寿星一起参加如皋市政府专门为他们举办的太平盛世“万岁宴”。听说参加宴会的寿  相似文献   

6.
<正>据专家根据史料推算,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这与古代自然条件的恶劣,医疗条件的欠缺,艰苦的劳作,瘟疫流行,战乱频仍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中国古代的文人似乎算是一个特例。他们中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于逾百岁的寿星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25日是中国文坛泰斗巴金先生百岁华诞。上海市作家协会此前请我为巴金塑像。我欣然接受了这一特殊的创作任务,把自己对巴金的崇敬之情融入紫砂陶塑之中。 我从事雕塑创作近50年,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我做过不少头像,在接受塑巴老像任务时自感有把握,以为巴老年纪大有特征,但见到上海市作家协会提供的资料后,心里有点发急:仅有巴老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而且不同姿态,不同表情;《巴金对你说》画册上的照片更是从小到老无一定相,我又没见过巴老本人,担心做不好。 但巴老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我看过《家》、《春》、《秋》的书与电影,今天进  相似文献   

8.
《老友》2015,(1):35
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不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国内著名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终于发现了神奇而科学的"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新疆的和田……这些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长寿之乡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里很多百岁老  相似文献   

9.
苏步青是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我国数学泰斗,国际数学界的杰出人士。在他的百岁华诞庆祝会上,苏老神清气爽,脸色红润,笑容满面地向前来祝贺的人们表示谢意。那么,苏老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豁达乐观。苏老说:“一个人要豁达大度,心胸开朗,精神愉快,对前途要有信心,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就会祛除疾病。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是不会长寿的。”苏老在“文革”中曾遭受无数次的批斗和折磨,都能坦然处之。在被下放到江南造船厂“劳动改造”时,他不仅参加劳动,还与青年技术人员一起对船体等进行各项技术改革工作,取得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0.
关于巴金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外学者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但对巴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却还是一个较少接触的题目。不少研究者指出了《家》和《红楼梦》的内在联系,但也只局限于个别作品的比较。 巴金自己承认:“在中国作家中我受西方作家的影响比较深,我是照西方小说的形式写我的处女作的,以后也就顺着这条道路走去。”①他在谈到自己创作时,毫不隐讳受过某些  相似文献   

11.
《中华魂》2014,(8):59-60
正近期,中国老年学会公布了2013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龄为119.2岁,来自新疆疏勒县的维族女寿星阿丽米罕·色依提以127岁高龄稳居榜首。十大寿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数据显示,中国百岁老人第一次突破5万大关,达到54166人。心态好、不闲着、不挑食、环境好、儿女孝是老人们长寿的共同规律。除此之外,他们每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4,(11)
正吃华信硒尔康补硒更健康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不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国内著名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终于发现了神奇而科学的"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新疆的和田……这些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长寿之乡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里很多百岁老  相似文献   

13.
盘阳河叹古     
赖富强 《今日南国》2009,(21):42-42
广西巴马县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比例高居世界著名长寿地区之首。巴马的长寿老人多居住和生活在盘阳河流域一带。在这条河流两岸,你只要随便走走,就可遇见百岁老人;百岁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妻在这一带也不罕见。盘阳河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长寿之河”。  相似文献   

14.
环球扫描     
《新天地》2007,(6)
两寿星喜相会年龄总和227岁创下世界之最现年114岁的老妇埃德娜·帕克是美国最长寿的老人和世界“第二长寿”老人,现年113岁的美国老妇伯莎·弗莱则是世界“第五长寿”的老人。在帕克114岁生日的第二天,这两位老寿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谢比维尔市首次相会,这一相会创下了一个世界纪  相似文献   

15.
季羡林先生曾告诉笔者,建国以来的知识分子,他最佩服的,有两个:一个是马寅初,一个是梁漱溟。这两人都是古色古香的大丈夫:一样的刚正不阿,一样的敢作敢当。我这里用了“古色古香”一词,首先是指他俩的理想、情操、气节;其次是强调,他俩都出奇的长寿。众所周知,梁漱溟活了96岁,马寅初活到101岁。梁漱溟少时体弱多病,壮年又历经坎坷,据一则资料,他的长寿,完全得力于平和淡泊的精神和少吃多动的健身之道。关于饮食营养,本文撇开不谈,单说他精神上的那个“静”,和形体上的那个“动”。例儿之一:“文革”中,粱漱溟的藏书、手稿、字画被焚,人又被拉去游街,批斗。这不啻是剜心摘肝,侮宗辱祖。稍微想不开的,就会走上绝路。梁漱溟不。当造反派厌倦了他这只“死老虎”,把他关进一间小屋,停止纠缠,他么,既不呼天抢地,也不长吁短叹,而是优哉游哉、自得其乐地写起学术论文。先撰《儒佛异同论》,继撰《东方学术概观》,其超然物外的胸襟和目无凡夫的气度,令世人叹为观止。例儿之二:梁漱溟以太极拳健身,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即使在那些被批斗的日子里,一旦获得短暂的喘息,哪怕是当着数十人、数百人的怒目,他也会立即拉开架势,专心致志地调经运脉、摄气炼神。马寅初呢?...  相似文献   

16.
张尚增  蒋新东  谢昕 《老友》2014,(5):64-64
正钟秋元,1915年7月出生于全国闻名的"鲤鱼灯"之乡——江西吉安县固江镇棚下村。如今,他年近百岁,仍耳聪目明,背不驼,腰不弯,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笔者问他有什么长寿经,他说:"我生活在棚下,这里人好、水好、风景好,又有如今的好世道,哪能不长寿呢?"他的养生体会归纳起来有4点: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东明县海头乡海头村,有一位叫张 运兴的百岁老人。他生于1892年,是迄今东明 县发现的六名百岁寿星之一。 现年102岁的张运兴老人,同其他五位百 岁老人一样,具有勤劳、性格乐观、宽厚待人、  相似文献   

18.
观天下     
《新天地》2012,(2):62
百岁女诗人一样谈恋爱日本老妪柴田丰不仅是年届百岁的长寿老人,还是诗歌界的"后起之秀",她对生活依然充满激情,她在诗歌中写道:"就算90岁,也要恋爱呀。"柴田2009年至今接连出版两本诗集,总销量近200万册。92岁时,柴田在儿子的鼓励下开始  相似文献   

19.
边哲 《老友》2009,(8):63-63
古人云:"不饱原是祛病方,长寿缘是餐饭少。"最近,几个大规模的百岁寿星研究都证实,吃七分饱能延长三成寿命。△2005年美国一项研究报道,参加实验者的平均年龄50岁。长期饮食限制热量比常人低20%,观察时间为6年。结果表明,群体平均体重指数由25降至21,由超  相似文献   

20.
23岁那年,正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曹禺写出了他的第一个剧本《雷雨》,也因此结识了巴金。当时,巴金在《文学季刊》任编委,曹禺起初并不是把《雷雨》交给巴金,而是给了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时最好的同学靳以。对此,曹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靳以也许觉得我和他太接近了,为了避嫌,把我的剧本暂时放在抽屉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偶尔和巴金谈起,巴金从抽屉里翻出这个剧本,看完以后,主张马上发表。靳以当然同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