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平天国史研究是近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年以来,学者们为我们贡献了较多且有分量的学术成果。笔者以学术论文为主,参照部分著作,对2000年以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若干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何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98-102
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究竟是为了废除奴隶制而战,还是为了国家统一而战.史学界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文章认为林肯在领导美国内战期间,虽然一直在考虑废除奴隶制度.但何时废除,终究是以维护联邦国家的统一为终极目标,奴隶制问题始终是服从并服务于维护国家统一这一主题的。林肯是为了联邦国家的统一而战,废除奴隶制只是他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种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3.
何大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106-109
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深入发展,美国传教士和舆论界从最初的激动和宗教热忱中冷静下来了,他们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出现了一个从欢呼,到疑虑,再到仇视的变化。受其影响,为了保护和扩大美国的在华利益,美国的“中立”政策也出现了由同情太平天国到支持清政府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艾克文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2)
本文探讨了美国1787丰宪法与南北战争爆发之间的关系,认为美国独立战争不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革命,因为在此之后产生的宪法中保留了蓄奴制,且未明确联邦权力与州权的关系;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护财产权,基本精神是相互妥协。19世纪上半期南北双方的斗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不同经济形态的冲突,但常常具体表现为对宪法的不同解释。南方脱离联邦是维护蓄奴制与州权主义的必然结果,而南北战争则用武力的方式确立了民主制、自由雇佣劳动制及联邦不容分裂这三条美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新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淑霞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23-228
内战期间,大量逃奴及获得自由的数百万黑人无以为生。起初,是联邦军队、民间团体及慈善组织采取种种措施帮助他们生存。军队及民间力量的不足促使联邦政府承担起解决黑人生活问题的责任,国会对建立自由民局的必要性、合宪性等问题进行了辩论,支持建立者获得微弱优势,最终建立起统一的帮助自由民、难民重建社会生活与生产秩序的联邦机构自由民局。它的创建是美国福利制度发展史上的突破,预示了联邦制下权力布局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来,美国为了其在远东的利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继赫尔利在华调处失败之后,又特派马歇尔出使中国,调处国共关系,以图建立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由于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以及中国复杂的政局,马歇尔调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一事件对中国内战产生了特殊影响。马歇尔调处的前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内战的爆发,中后期的调处却助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使中国人民再次投入到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战争中。 相似文献
7.
常县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01-104
美国内战期间,在面临严重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林肯政府力图阻止英法列强承认南部同盟,对南部同盟进行封锁,杜绝物资流入南方,并阻止英法为南部同盟制造军舰,变相干涉美国内战;为了获得世界人民的同情,还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这些反干涉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林肯政府贏得了内战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8.
金卫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115-121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学者对美国早期历史中的内战性质问题即形成了一种"定论",认为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本文从南方种植园的经济性质、南北方的社会制度、人民群众在内战中的作用,以及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对美国内战性质的评述诸角度,重新思考了这场内战的性质,认为美国内战本质上不属于针对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资产阶级革命,而属于北方工业资本家集团与南方种植园资本家集团之间围绕自由雇佣劳动制问题发生的暴力冲突,是美国资产阶级内部两大利益集团在生产方式上的一次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研究需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渭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本文扼要概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太平天国研究的特点、成绩与不足。认为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美化太平天国及其领袖 ,仍是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从观念上、方法上改变老一套的规范性话语系统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才能改变目前萧条冷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战争对浙江人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平军和清军在浙江长达六年的战争给浙江人口带来巨大影响。在重建战前人口的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中的人口死亡比例及战后人口数据的分析 ,以府为单位 ,估算出战争中的人口死亡数。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太平天国战争的性质及传统的历史观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既有消极的一面,又具有积极的成分。国共两党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和“接受”,并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各自的战后政策。蒋的内战企图被遏制,不得不取和平姿态,以政治谈判手段寻求和中共妥协。中共顺应了这一形势并试图通过建立“联合政府”来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推进民主进程并借以分享权力。 相似文献
12.
王明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70-76
太平天国研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阶级分析论范式普遍存在三种方法论误区:首先,这一范式习惯用《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衡量起义者实际施政的尺度;其次,阶级分析论者一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起义者所建立的政权,必然是一个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革命政权;最后,阶级分析论者们对太平天国人物的评价习惯于根据该人物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治忠诚来定夺。因此,突破阶级分析论贫困的研究框架,便成为扭转太平天国研究整体式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夏春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2):89-96
太平天国起初主要靠攻陷城池接收官库、剥夺官绅浮财以及绅民进贡来筹措军饷,定都年余后确定“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以田赋作为固定饷源,并推行轻徭薄赋以争取民心.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轻徭薄赋政策在后期未能切实持久推行,为近乎竭泽而渔式的强制征敛所取代.筹饷问题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战略思想的片面性,尤其是在乡村治理上的失策,以及其内部存在的腐化享乐意识膨胀、拥兵自重、人心涣散等严重问题,对战局走势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14.
15.
李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林肯在美国内战时期高举联邦统一旗帜,把拯救联邦作为战争最高目标,奴隶制问题放在第二位。南部分裂国家时,林肯指出各州没有主权,联邦政府创造并赋予了各州法律地位,各州分裂联邦是非法行为。联邦不能分裂,而奴隶制的存废视维护联邦的需要而定,是实现联邦统一的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度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林肯在维护国家统一时争取和平手段,当南部分裂国家时,采取了坚决的战争手段。林肯维护联邦统一的历史应给今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孟晓雪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28-31
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产方式的美国的三大区域———东北部、南部、西部,在19世纪沿着各自的轨迹发展变化并重新整合,这在极大程度成为美国内战的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左右了战争的结果,影响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运河、铁路为主要内容的交通革命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美国内战后国会重建失败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美国内战后国会重建的失败有其必然性:以种族平等为特色的重建方案超越了当时白人所能接受和认可的范围,也与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浪潮格格不入;由于南方白人强烈的种族主义意识,以及在人数、经济和武力上的巨大优势,重建政府在其进攻下根本无力自保;因军事力量的使用受到诸多掣肘,再加上联邦主义的束缚,对于南方各州重建政权的垮台,联邦政府鞭长莫及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经过1878年的政治救赎和新南方建设,美国南北民族矛盾虽有缓和,但内战造成的心理创伤远未愈合。借助大众媒体的宣传与美西战争的共同经历,南北老兵基本实现了记忆和解。随后,美国白人又利用1913年的南北老兵重聚活动、文学与电影艺术等形式来强化种族化的内战记忆。一方面,这种记忆圣化了白人士兵的英勇战斗与男子气概;另一方面,利用美国内战意义的去政治化,这种记忆也暂时抹去了非裔美国人在内战中的历史地位,使其成为美国社会的他者,并为20世纪初全美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24日下午3时,约翰·麦凯恩宣布了一项大胆的举措:选择暂停竞选活动并且返回华盛顿处理正在升级的经济危机,即便这意味着他将缺席原定与巴拉克·奥巴马的辩论。麦凯恩团队依此认为麦凯恩是一位果敢的领导者,他把对国家的职责看得比总统竞选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尹飞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56-59
作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不仅深受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也受到不少国外学者的研究。本文介绍了美国学者黑尔研究曾国藩的专著《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评述了其学术观点和研究内容,展示了该作者独特的学术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