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北 《社区》2009,(2):28-28
夏秋相交之时,家门口的一棵柿子树被一场罕见的大风拦腰吹断了,很是让人心痛。那棵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每年都给当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我当时少不更事,便问正在对树叹息的祖父,冬天风也好大啊,还那么冷,它怎么就没被吹断呢?祖父说,这树亏就亏在了结果太多,枝叶太旺,招风啊。  相似文献   

2.
凤巢 《社区》2010,(26):27-27
夏秋相交之时,家门口的一棵柿子树被一场罕见的大风拦腰吹断了,很是让人心痛。那棵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每年都给当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我当时少不更事,便问正在对树叹息的祖父,冬天风大,还那么冷,它怎么就没被吹断呢?祖父说,这树亏就亏在了结果太多,枝叶太旺,招风啊。我当时听得似懂非懂,并不完全明白祖父话中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一路呓语     
一   只是忽然觉得自己不能总是沉湎于每日的无所事事,我总是纵容自己,尽管满脑子的思绪飞扬,满脑子的话语积聚着欲奔涌而出,我也都以有空再整理,有心思再动笔来迁就自己,姑息自己,于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知不觉地做烟消云散,当我陡然惊醒想要再去抓住片羽,却发现它已经一缕烟一般地从我的手指间轻盈而去.我心痛无比,甚而怨恨自己,我是一个多么缺乏毅力的人啊,上帝把许多美丽的羽毛放在我的手上,要让我自己编织一对翅膀去飞翔,去打开天堂的大门,而我却那么随意地把能成为天使的羽毛给轻轻丢弃了.……  相似文献   

4.
森林中,每一棵树为了一缕阳光会奋力让枝叶繁长,而风雨来临时却又彼此用身躯相互遮风挡雨。即使没有风雨,它们也会为彼此多挡些骄阳;河流中,每一条鱼为了跃龙门那一霎都会力争上游,而河水干涸时却又彼此相濡以沫。即使河水没有干涸,它们也会在一起互相用关爱去温暖对方。我们人类,也要在人生每一场赛跑的起跑线上双手合十,为自己,也为对手给予最诚挚的祝福。然后,带着微笑去赛跑。历史的车轮,一边是战,一边是和。每一段历史开头总是:“话说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历史也在这两个车轮的交替下不断向前,在两个车轮的平衡中辗过时间。…  相似文献   

5.
一棵核桃树     
房前有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圈起来后,边上就长出了一棵树。由于不妨碍种菜,就一直没动它。后来,菜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了这一棵树。 孩子两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时问我:“妈妈,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棵也是枣树罢。” 大人不在意的事,经孩子一问,就会显得复杂。听了儿子的问话,我顿时犹豫起来。我还真不知道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那棵树。 一天,农校的一位朋友来,喝茶叙  相似文献   

6.
路边的鞋匠     
余力 《社区》2008,(4):50-51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小区外的修鞋摊。 鞋摊旁有一棵小树,那棵小树长得歪歪扭扭,夏天稀疏的枝叶还能洒下几点绿阴,可冬天仿佛一阵大风就足以把它刮倒。这棵树非常像那个修鞋摊的鞋匠——一位中年男人,他赢弱、肮脏且五指不全,每天都在这里做着他的生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顽强地讨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顾城用他的至情至性的文字带我们去寻找真善美,尽管周围黑暗居多,但诗人的心是澄澈的,眼是明亮的,在他的诗歌里我们的灵魂得以安放。人类在向文明迈进,识字的人多了,可是读书的人少了。总忘不了曾经的书店里一个个静静读书的身影,而如今不是电脑就是手机,  相似文献   

8.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排紫藤花,枝叶逐渐生长,到夏天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绿色叶蔓。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却因为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相似文献   

9.
儒家学说的精神实质可以用“内圣外王”一语概括。它表现在创始者孔子那里,就是“修己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它表现在“亚圣”孟子那里,就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仁政为依归的仁学。它表现在荀子那里,就是以“化性起伪”的性恶论为基础、以“尽伦尽制”的圣王为最高理想的礼学。而儒家早期经典《大学》所阐发的以修齐治平为基本内容的三纲八目表现的正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实践纲领。同样,《中庸》所阐发的以“诚”为本、以“成己成物”为主要特征的“合内外”之道更是从天道人道相贯通的角度发挥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10.
词义札记     
嚇《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耶!”四十年代,有人批评1936年版《辞海》给“嚇”立“惊恐”义不该引《庄子·秋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嚇我耶”作为书证。说:“《庄子》里的‘嚇’字只有一种意义,就是‘怒其声’,也就是一个拟声字。‘嚇’就是拿这种声音来对待我,也就是以为我  相似文献   

11.
世上最蠢的事,不是犯错,而是犯错还不自知,并展示给别人看。“千金买骨”的传说,正是如此。公元前312年,燕昭王要振兴燕国,欲广招贤士,却苦无良策。于是,郭隗讲了个故事给他听,大意说:有国君以黄金千两,欲求千里马,其臣下却花五百两黄金弄回一副千里马的骨头。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认知行为心理学家J·S·布鲁纳提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教学工作.学生怎么学效果好,教师就怎么教,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上,教以学为根据.也许有人会问,“这还用说吗?教学不以学生为中心,难道还能以教师为中心吗?”的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事实上,在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就某些学校和某些教师来说,还比较严重.比如学英语需要多练,而有些教师却偏要多讲;学生需要多听英语,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却总用汉语;在  相似文献   

13.
五、杨树达的语源学研究王引之父子以语音为准发现了同音假借的规律,摸索出一条透过汉字推求词及词义的路子.但是他还没有明确提出词本义和词源研究的任务.明确提出这一任务的,可以杨树达先生为代表.杨氏在《增订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一书中说:“欧洲人谓之Etymology,所谓语源学也.盖语根既明,则由根以及干,由干以及枝叶,纲举而万目张,领挈而全裘振,于是训诂之学可以得一统宗,清朝一代极盛之小学可以得一结束.”他又说:“近世一般人颇感于旧字典之不完,而欲为编篡.余观西方之字典,即极寻常之种类,亦必附有语源,备人寻检.今之欲编新式字典者,附载语源乎?抑不载乎?……吾意必语根研究明白,而后始有真正之新式完备字典之可言.”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存在句     
英语表示‘某地有某物,这一意义时,一般用‘There+be+n.+adv.of place’这一表达方式.其中there称为引导词;它不同于地点付词there.引导词there既非状语,又非主语;不过在句子转换中,它处处以句子主语的身份出现.可以说它就是语法形式上的主语.作为exist解释的动词be,还可以与其他几个动词相结合,以be表示主要意义,其他动词表示辅助意义.这种存在句还可以用be以外的动词,表示与‘存在’这一概念有联系的其他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阮籍不欲子侄"作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出身于儒家文化世家,慑于司马氏的高压政治,他壮志难酬;他的荒诞放达是佯狂、假象.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无以厝置的心灵始终处于矛盾、焦虑、痛苦无奈的煎熬之中.他不愿子侄们荒放旷达重蹈他的覆辙,而祈愿他们能够避害自全,保存家族实力,以维护整个家族利益.尽管对此信心不足,但阮籍内心的这种祈愿却蕴涵了他不欲子侄"作达"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6.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颖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相似文献   

17.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作为人们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是非观念.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古语说;“仓禀实而知礼节”尽管这句话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却道出了经济对道德的限制和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孟加拉首都达卡的街头,像这样的行乞者随处可见。他们原来可能就是依赖土地而生活的人,粮食对于他们是每年都会收获的希望。但是,现在他们离开了土地,依附于城市而生活,食品对于他们就是需要用尊严来换取的血浆。他们确实不受土地的束缚,却真正为贫困所厄。  相似文献   

19.
顾瑛并非天生就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隐者,他早年有荣进之意,周旋于达官时贵之间,并佐父经商,光大门楣。中年曾壮志报国,却英雄失意。晚年避世叹隐、旷怀自逸。尽管顾瑛前后有数次却聘经历,但并不代表顾瑛自始自终以隐士自居而毫无事功之心,一味离世。顾瑛也曾心系传统的修齐治平情节,期望经世济用,只是恶劣的时代环境没有给他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顾瑛忠其一生,最终的退隐不能看成是对元庭的背弃,而是一种自全于乱世的不得不尔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动势”艺术是一种能“产生炸弹爆炸一般效应”的艺术.古希腊著名雕刻家米隆塑了一条牛,使一只猛狮扑上去嘶咬它的身躯,也使一头牛犊钻进它的腹下使劲吸吮它的乳头,使一个牧童想把它赶跑,还使一个小偷想把它牵走.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从“动势”中去加以刻画.米隆的牛之所以被雕“神”了,就是因为艺术家没有用呆板、单调的“静态”手法去雕刻,它的肌肉线条充溢着气韵生生的动感,眼瞳流盼着灵灵欲动的神采,姿态跃跃欲试.难怪卓别林说:“我只要眉毛一动,就比说五十个字更能表达感情.”这确是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