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后300多年间,教派林立,各执一说,没有统一的经卷。4世纪初,西撒利亚主教犹西比乌受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之命,从各地流传的经卷中,主持选编27卷,然后又以君士坦丁的名义予以颁布,作为各基督教会共同遵守的经卷。这就是《新约》的雏型。4世纪末,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结合而成国教。397年,第三次迦太基宗教会议确定《新约》与《旧约》的内容目录,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因而定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理清犹太人移民塞浦路斯的时间和原因,犹太人移民对基督教在塞浦路斯传播的影响,通过历史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公元前2世纪中叶至公元116年,犹太人相继移民塞浦路斯,并将基督教传入塞浦路斯,公元116年萨拉米斯的犹太人起义促进了基督教在塞浦路斯的传播,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密切交往、《旧约》译成《七十子希腊文本》、塞浦路斯不同地区崇拜某一希腊众神的一神教特征,是促进塞浦路斯的希腊人接受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源于《圣经》的英语成语、谚语傅勇斌,李岗根据《圣经·新约全书》中的故事,公元一世纪初,犹太人耶稣创立了基督教。在他被犹太当局拘送罗马被总督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他的门徒离开巴勒斯坦,四处传教。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把《旧约》看成是上帝与希伯来人签的约,《新约》是上帝与全人类签的约。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旧约”“新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深藏着耶稣与其门徒们伟大的政治智慧。发现这种智慧,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更重要的是为哲学上探讨宗教的本质提供经验事实。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介绍党的十九大报告英文版对"少数民族"及相关中文概念的翻译做切入,通过考察分析希腊文"■θνο■"在西方古代后期犹太教、基督教等文献中的内涵及其流变,厘清古希伯来文"■θνο■"、拉丁文"gente"和"natio"以及希腊文"■θνο■"所表述的对象,并进一步讨论由希腊文"■θνο■"转化而来的现代英语"ethnic"和"ethnic group"等词汇的内涵。文章认为,现代英文"ethnic"与"ethnic group"等词汇的内涵深受西方古代后期文献如犹太教《旧约》、基督教《新约》之中的希腊文"■θνο■"的影响,它虽具有多种意涵并时有贬义性,但总体却是中性的。该词所表述的对象是可大可小的"族裔群体"或非国家层面的"民族共同体",这也意味着与古希腊文"■θνο■"相关的现代英文"ethnic"、"ethnic group"及"ethnic minority"所表达的内涵同中文"56个民族"层次的"民族"内涵相一致。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英文版将"少数民族"翻译为"ethnic minority"、"各民族"翻译为"different ethnic groups"等是正确地用英语表述了这些中文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一、基督教的基本情况公元 1世纪初 ,基督教形成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 ,起初只在城市中组织小的社团 ,信徒多为贫民和奴隶 ,受到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2 -3世纪 ,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到罗马帝国全境 ,各地的社团开始统一 ,出现了教会组织 ,中上层社会人士介入教会 ,逐渐掌握了领导权 ,改变了早期基督教敌视政府的态度 ,主张效忠当权者 ,因而受到政府的欢迎。公元 3 13年 ,罗马皇帝颁布《米兰敕令》 ,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从 4世纪末开始 ,基督教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相似文献   

7.
《圣经》——特别是《旧约》,其内容之丰富多彩是前所未有的,其巨大的吸引力更是无与伦比。它一向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源泉。《旧约》原文是希伯来文(Hebrew)。历史上人们相信《旧约》的作者是犹太人的领袖,如摩西(Moses)、撒母耳(Samuel)及大卫(David)等人。但近代学者认为其中很多卷帙是后人整理前世历史和记载的成果。《旧约》的一些卷书早在公元前十世纪就已出现,但最后成书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公元404年左右,学者哲罗姆(St.Jerome)参照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校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诗篇》中一些被寓意解经法解释为预表耶稣的受难与复活的章节,加尔文按照字义解经法,将其解释为关于大卫王的历史记载,从而消解了寓意解经传统对相关经文的反犹式解读。加尔文承认《旧约》与《新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肯定了《希伯来圣经》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地位;他坚持认为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旧约"和与基督徒所立的"新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他还超越了基督教传统中长久以来将福音与律法相对立的观念,认为犹太律法对基督徒的作用不仅停留在路德所认识的消极层面,也有积极层面的功用。与对待基督教的异端分子相比,其著作《回应某位犹太人对基督教的质疑与反对》也反映出他对犹太人的态度是相对宽容的。加尔文对字义解经方法的推崇则与他个人所接受的人文主义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他的"启示神学观"认为上帝的启示是一种"渐进式"的启示,《希伯来圣经》和上帝与犹太人所立的"约"以及犹太律法都是上帝启示的一部分,这构成了他对犹太教相对宽容的神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唐代景教入华以来,传教士们从未停止过中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和合本《新约》与《新旧约全书》分别于1905年和1919年出版,其语言形式直接影响了白话文运动,《圣经》故事及文学体裁也常被现代文学作家所采用。当"五四"知识分子意识到基督教文化不过是救国救民的一轮幻想的太阳,他们便很快放弃了这一工具。文革后的作家遭遇了十年浩劫,他们不再像现代文学作家那样以实用主义态度来看待基督教,反而在内心深处对基督教言说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10.
在《旧约》(希伯来圣经 )和《尚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以色列人和中国的上古先民在有关上帝的观念 ,以及上帝如何护佑善人和他们的国家 ,如何惩罚罪人和毁灭他们的国家方面 ,存在诸多相似看法。而在《新约》和《论语》中 ,随着保罗阐发“原罪”和“基督拯救”的观念 ,和孔子对“天命”和“君子”的义务的新解释 ,它们间的重要区别就显露出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基督教和儒家思想各自的特色。本文试以保罗和孔子的观点为代表 ,比较基督教和儒家有关罪与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启示录》(Revelation to John)是《圣经·新约》的最后一卷书。它是承《旧约》时代后期启示文学传统的著作。该书假托耶稣所爱的门徒约翰被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发遣于爱琴海拔摩岛所写,故又称《约翰启示录》。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文化与科学——兼评欧洲中世纪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习惯于把从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一千年时间称为欧洲中世纪。这是一个神学大一统的时代,基督教不仅是欧洲社会统一的意识形态和统一的政治领导力量,而且也是统一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命运不仅要取决于基督教会对它的评价,而且科学的生存与发展也要依附于神学这个母体。  相似文献   

13.
瓦拉著有《君士坦丁赠与的辨伪》、《〈新约〉注》和《菲迪南统治阿拉贡的历史》等。瓦拉的辨伪工作唤醒了西方史学家的历史怀疑精神,开创了下一个世纪整个伟大的文献校勘运动。导致瓦拉辨伪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正统思想、帮助阿尔方索发泄对教皇犹金四世的愤恨,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的史学观念。他认为,"历史学与颂词不一致",需要实事求是,"历史学和修辞也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4.
“摩西五经”是《圣经·旧约全书》的开首五卷。《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经书,后来全部为基督教所承袭、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经典。犹太人称它为《约书》(Testament),据说因为书中记载了上帝通过犹太人的先祖如亚伯拉罕(Abraham)、摩西(Moses)等人和希伯来民族立下的“契约”。后来基督教承继了这种说法,但又认为基督降世后,上帝与人重新立了“新约”,乃称自犹太教承受下来的经典为《旧约全书》,基督教自身所编的圣书称之为《新约全书》,并以这两部经书为基本经典。汉译作《圣经》。  相似文献   

15.
传统意义上的圣经汉译是将圣经原文语言信息转换成汉语来表达,让读者在汉语语境下以汉语思维模式领悟圣经原文的语言信息。而中文代表字原文新约圣经与此相反,它是以汉语符号系统展现新约圣经希腊原文的“原貌”,目的是让读者通过汉语进入希腊语原文语境,以希腊文的思维模式来体验经文原文信息,在翻译思想及翻译理念上具有很大程度的相“逆”性。试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能够较好地阐释中文代表字原文新约圣经的翻译策略及其所体现的翻译思想与理念。  相似文献   

16.
首都是国家最高政权机构的所在地,是国家的政治和权力中心.首都所在地的确定对国家的大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和影响,成为历代统治者及其最高权力当局立国施政的首要问题.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的都城从罗马迁至拜占廷.这一果决的迁都之举不仅关涉到罗马帝国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未来几个世纪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末,西欧文化与中国文化这两个在宗教、哲学以及语言等方面截然不同的世界有史以来首次直面相遇,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却引发了东西文化的持续而激烈的冲突。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作家才把《圣经》视为灵感、创造和批评的源头。受到基督教影响、改写《圣经》题材的中国(男女)作家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基督教信仰——及其制度——有所体验的人,人数较少;另一类人则对基督教持有消极负面的印象,人数众多。令人遗憾的是,从知识分子的交流与理解来看,《新约》缺少一种与"雅各的梯子"类似的神话,作为传教士来自的国度与传播福音的国度之间沟通的桥梁。神话之"梯"的搭建往往依赖于一套比较简单的方法,但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之"梯"的建造则不可避免地要复杂得多,我们应根据"彼此"不同的文化体系与结构,建立在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基础上。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互相接纳,彼此尊重,通情达理,明辨审视。  相似文献   

18.
《死海古卷》中的《圣经》手稿提供了用《圣经》原文语言写成的迄今最古老的《圣经》文本见证。一方面 ,它们印证了作为传世的各种现代语言《圣经》译本之底本的马所拉本的精确性和权威性 ;另一方面 ,它们表明马所拉本并非希伯来文本中唯一的范本 ,并证明与马所拉本时有不同的《七十子希腊文本》有其希伯来底本 ,有效地消除了人们在马所拉本的局限下对《七十子希腊文本》所持的怀疑态度。此外 ,《死海古卷》不仅补足了一些重要的文本细节 ,而且让我们窥见某些经卷和章节的历史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9.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与早期拜占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古典的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是延续性的, 由此应该以君士坦丁皇帝统一地中海世界 (324 年) 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4 ~6 世纪是自古典罗马帝国向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时期, 查士丁尼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此外,中期拜占庭 (565 ~1081 年) 是拜占庭最为强盛时期; 晚期拜占庭 (1081 ~1453 年) 则是拜占庭的衰落时期。  相似文献   

20.
《新旧约全书》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的圣经,一千多年来,对许多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对圣经的研究,思格斯曾专门写了《启示录》一文对圣经作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恩格斯指出:“从历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来批判圣经,研究构成新旧约的各种著作的年代、起源和历史意义等问题,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0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