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日南国》2014,(9):40-41
读书有三个层级: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哪些书是好书呢?名家一再强调,多读原著,多读经典.经典历经岁月淘洗而不朽,总有神奇之处.近日,14位知名大学校长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书目,你读过哪些呢?  相似文献   

2.
4月23日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后,在全民中掀起一股读书热潮。读书要读好书,什么叫好书?温家宝曾这样说过,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  相似文献   

3.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4.
吴晗同志《谈读书》一文,针对有些“学生、教师、也有编辑工作者等等”常提的问题“怎样做才能读好书,作好学术研究工作呢?”谈了他自己读书与做研究工作的经验。他主要谈了三个问题:一是方法问题,二是先后问题,三是工具问题。谈得深入浅出,条理清楚,读了很受启发。 现在有点上进心的人每谈到读书,往往有“悔之晚矣”的感触,因为十年浩劫,使我们损失了许多时间,少读了许多书;现今,“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不少人在如  相似文献   

5.
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先读好书。读书时必须有选择地读,专心致志地读,要不耻下问,积累知识,善于动脑筋,辨别真伪,学会养气。这样才能读好书.读懂书,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在不少人都主张重读经典。我自然也赞成。这就产生三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读?第二,读什么?第三,怎样读?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只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  相似文献   

7.
我们爱阅读     
《新少年》2023,(Z2):26-29
<正>从进入学校,开始识字那天起,阅读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平时喜欢读什么书?你认为应该读哪些书?怎么阅读效果会更好?本期我们就来讨论关于读书的话题。一、越读,越有益(阅读的益处)多多熊“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阅读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大家具体说一说。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低年级这一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儿童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10.
叶辛 《社区》2012,(14):4-4
所有的人都说读书是一件好事。我插队落户在贵卅I的贫困山乡村寨里,那是“文革”的特殊年代,社会上到处泛滥着“读书无用论”,偏僻的山寨里人们的文化程度不高,许多老乡还是文盲,但是乡亲们还是希望他们的子女们能读上书。省吃俭用地供他们的后代读书,希望以后能掌握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惜的是,那个年代的偏远山乡里书籍不多,要找一本好书来读,真要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借到一本好书。还得点起油灯抓紧时间读,后面还有人催着、等着呢。  相似文献   

11.
一、每天留心观察一种周围的事物。作文如建房,材料不可少。材料哪里来?生活中去找。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每天重点观察其中的一种。这样,日积月累,脑子中的材料就多了,在建造“作文”这座房子时,才会有更多的优质材料可选,建出的“房子”才会更美。二、每天读一篇好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每天要读一篇好的文章,并随机记下其中的好词、好句、好的章节,用心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此日积月累,便会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增加知识的储备量,强…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的书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这个哲理小故事对我们的读书方法有什么启示呢?现代人读书很方便了,但是收效却变了。很多人读了书没有效果,俄国著名的作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这…  相似文献   

13.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近年来,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许多学校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节”“书香满校园”等活动,形成了大量的书面资料,课外阅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学校还评选了一大批“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可谓可喜可贺。但这其实这都是表面的繁荣。我们发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结合本校的读书情况,发现课外读书活动效果并不是很好,表面热闹的读书活动背后,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搞好写作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生活,捕捉灵感;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写日记等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就文取材,开掘文本宝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写作教学中,与文本相对应,我和学生刊物般把作文分为八个专栏:(1)解“言外之意”,品“弦外之音”;(2)与名家对话;(3)“狗尾续貂”篇;(4)赏析“生花妙笔”;(5)读书札记篇;  相似文献   

15.
读书,古人曾有妇儒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之说法;今日也有大作家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的感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只有培养学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这已成为很多老师的识。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习惯,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就要从低年段培养,从一年的新生做起。这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16.
“多读书才能教好书”自古以来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是,有关教师读书情况的调查显示,当前不少教师很少读教科书以外的书.究其原因。我想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前清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在四川提督学政任上,撰有《书目答问》一书,所列书目,上起先秦,下至晚清同治之世,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列举书目2200种,涉及作者2400余人,大体能够反映中国古籍的概貌。张之洞编写《书目答问》的目的,是教导当时的举人秀才们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书目答问》问世以后,在清末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传当时的读书人近于“家置一编”。笔者受张之洞编写《书目答问》一事的启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告诉现代的读书人,主要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同等水平的读者,他们在课外“应该读什么书”?要不要给他们提供一份课…  相似文献   

18.
小编信箱     
《21世纪》2007,(6)
欢迎来信提问,问题请发至21bjb@vip.sohu.net想去西班牙读研的同学:您好,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想去西班牙留学。看了关于萨拉蒙卡大学的介绍,非常想去。请问您:1.我本科读交通专业,我想换一个专业读研,在萨拉蒙卡大学读什么专业好呢?2.我知道不同的专业费用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学费要多少?生活费要多少呢?3.在念语言期间可不可以打工?4.在大学读书期间可不可以打工?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定?谢谢您。  相似文献   

19.
读闲书     
雷颐 《社区》2010,(20):4-4
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不论读书多少,每人都有自己的偏爱,无法强求一律。我最喜欢的,则是读“闲书”。但什么是闲书,却难以界定。我认为,凡是读对自己没有用的书,就是读“闲书”。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我深知一本本好书对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我问一年级的孩子最爱看什么书时?孩子们齐声回答:奥特曼、蜡笔小新……翻开这些书,内容荒诞,毫无教育价值,心痛之后我开始努力营造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