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进行比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因为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的继承性和一贯性。这里,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二次革俞论”不是“党内合作”而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理论依据。我们党和陈独秀所以接受“党内合作”是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在中国指导和运用的成果;我们党和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是因为坚持“党内合作”,而有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从我党和陈独秀来说,主要是由于对形势的分析和对资产阶级力量估计的错误,是重提“二次革命论”的结果。把“党内合作”归结为“二次革命论”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陈独秀在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前途两个问題上的观点的分析和论述,认为:在陈独秀的思想中,虽然有许多错误的观点,有的甚至于近乎“二次革命论”,但他思想中更多的是对“二次革命论”的否定。陈独秀的真实思想应该是: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陈独秀不是“二次革命论者。”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第一次规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阶段依次进行。这种认定为毛泽东两步走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在两个革命如何衔接,特别是现阶段民主革命的主要动力及领导阶级方面,二次革命论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与缺陷。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两步走思想是在对二次革命论批判性的继承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参加并领导过中国的托派组织,然而在1937年从南京监狱释放出来以后,他与托派就再也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了。探讨陈独秀与托派结合和离异的原因,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谨以此为目的,求教史学界。(一) “二次革命论”作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自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党内的不断批判。“二次革命论”认为,既然目前的革命(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大革  相似文献   

6.
共产国际对中国民主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指示,便中国共产党彻底抛弃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但是,指示的含义并不很清楚,随后党内又接连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毛泽东在和“左”的右的思想的反复斗争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正确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为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开辟了现实的道路,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转变论升华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7.
自三十年代以来,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一直被视为机会主义,赋予俄国孟什维克主义相同的内容,备受抨击,完全否定.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果真完全如此吗?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史学界的研究者大多把研究陈独秀的重点放在他在大革命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及其造成的危害和形成这一错误的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的揭示和剖析上。而在谈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二次革命论”时,不仅着墨不多,研究不力,而且还存在着一种偏向:往往把他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看作是一个既定的理论依据,只要一提及与这一思想有关的问题就以陈独秀在1923年4月和12月简写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两文中的有关论述对各  相似文献   

9.
再评陈独秀“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提出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及其给革命运动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与“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共产国际的下级,陈独秀在无奈地接受了党内合作形式的国共合作政策之后,不得不同意和执行共产国际的各项指示.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与国民党的排挤之下,陈独秀才发表了所谓的具有"二次革命论"倾向的文章."二次革命论"中所表露的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及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的放弃,恰恰来自共产国际,而不是陈独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如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论、社会冲突论、社会发展论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与中国社会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以来,理论界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初级阶段论与新民主主义论的关系问题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拟通过对“两论”的比较分析来探讨一下二者的关系。新民主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前后相继地形成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过程的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将苏俄革命经验神圣化,以苏俄利益为中心,加上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形成的一部奠基性的著作.这部著作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和文化建设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在《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中,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念,诠释了关系中国革命和命运的文化建设相关理论,为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应向外国学习,这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献《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纲领性文献《论十大关系》中,他又一再强调向外国学习的问题,说:“我们堤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到了毛泽东晚年,尽管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左”的方针占了主导地位,但他仍没有放弃向外国学习的思想。在1971年接见美国作家斯诺时,毛泽东还讲到,“中国应该学美国把责任和财富分散到五十个州的那种发展办法。中央政府不能什么事都干。中国必须依靠地区和地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时代主题,这就是中国现代化,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大课题。从两宋以来,中国先后有六次痛失完成社会变革、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机遇;今天正是一个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带领20世纪中国现代化起步的三位历史巨人。“三民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改造论和建设论)”,是指引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面主要理论旗帜。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邓小平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也有毛泽东的奠基之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思维高度回答了三大课题: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体制现代化目标问题;中国现代化主体确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理论 ,即所谓“两结合”论 ,其之所以在对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继承中有所变异与创新 ,是因为毛泽东的精神深处存留着传统诗学“奇正”说的深刻印记。通过对“两结合”论与“奇正”说的探讨 ,认为毛泽东的“两结合”论 ,既是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民族化 ,也是传统诗学的“奇正”说的现代化和革命化。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一部分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内容是极为广阔和深刻的。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与经济理论,其代表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本文拟主要从毛泽东关于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关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等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对陈独秀作过多次不同的评价。五四时期 ,毛泽东积极支持并配合陈独秀的建党活动 ,对陈独秀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思想推崇备致 ,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 40年代初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史上的陈独秀作了客观的、辩证的分析评价 ,既指出其缺点和错误 ,又肯定其地位和贡献。建国后 ,随着个人权力的增长 ,毛泽东对陈独秀作了全盘否定。不同时代的不同评价 ,反映了时代演变的痕迹和毛泽东斗争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北伐战争初期,蒋介石通过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等手段攫取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为了抑制和削弱蒋介石的个人军事独裁统治,国民党左派企图让远在欧洲的汪精卫回国复职,开展了“迎汪复职”运动。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该运动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当北伐革命统一战线出现危机后,把挽救危机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精卫身上,并主动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让给所谓的“国民党左派”。在北伐战争不断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没有抓住时机积极广泛地开展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势力,而将全部精力用于迎汪复职上。“四一二”和“七一五”的历史事实,充分表明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策略的失误。之所以犯此错误,一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国民革命──国民党主体论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影响,二是对蒋、汪缺乏正确的认识。迎汪复职运动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统一战线中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采取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方针,才能使革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