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科学构建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不仅关乎新工科教师发展的实践路径,更能有效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嵌入理论视域来看,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受到教师个体认知、学生工程技术素质、院校工程技术教育目标与社会工程技术需求四个维度的影响。这四维度的相互关系既是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解释模型的形成基础,也是构成其工程技术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文章在对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的嵌入要素分析基础上,建构了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的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投资项目科学决策则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概念进行了定界,通过分析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阐述了项目社会评价的内容,步骤,并对项目社会评价的方法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投资项目科学决策则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概念进行了定界,通过分析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阐述了项目社会评价的内容、步骤,并对项目社会评价的方法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进行社会评价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提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社会评价的基本框架,指出社会评价应当做出项目在社会方面是否成立的基本判断,以对项目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综合分析了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特征,探讨了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必要性、评价原则、内容及方法,针对项目社会评价在我国研究和应用的情况,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等教育投资项目是一类特殊的投资项目,国内外有关的文献亦不多见,高等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对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合理评价成为一个难题。特别是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问题更是刚刚起步。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基本特点,进而构建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这对于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投资项目评价理论,正确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模糊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到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项目的社会评价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在阐述了社会评价的内容和难度之后,建立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从社会评价的角度应用模糊优选方法对多个项目投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优劣排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社会行动理论为水电项目社会评价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从社会行动的理论出发,水电项目社会评价的行动理论范式围绕"项目社会行动"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焦点在项目社会行动与社会发生关联的区域.水电项目社会评价的行动理论范式是过程性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与重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涵义,分析了开展项目社会评价的必要性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大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转变观念,树立大工程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凸显工程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行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研究式学习方法,形成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工程价值观、目标体系、管理定位等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从工程系统整体出发,通过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活动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的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理论和工程实践体现,是在全面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将工程管理的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集成,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最优化的目标的新的管理模式。工程系统分解结构是在工程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按功能和专业将工程系统分解为一定细度的功能面和专业子系统而形成的树状结构,它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的重要实现工具,是各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管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尼尔基水利枢纽位于黑龙江省与蒙古交界的嫩江干流上,工程基础可能存在分散性粘土。由于分散粘土对水利工程的危害极大,有必要对该工程使用的土料进行分散性鉴定。本文通过三种试验方法鉴定得出统一结论,判定该批土样为非分散性土。  相似文献   

13.
工程图学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工程图学就是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 ,以计算机绘图技术为主线 ,培养学生的读图、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谈一些想法和建议 ,通过分析认为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应以强化工程意识为主线 ,突出工程特点 ,注重实践 ,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工程设计的文化背景是人类的第三种文化 ,是综合思维 ,是创新文化。以工程设计为主线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创新型国家,因此近年来国家研招政策从以培养学术型为主向培养专业型为主的战略性过度,以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势在必行。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上要以结合工程特色、强化工程意识、增加工程实践、增强工程能力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一条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培养模式。首先,结合工程需要,以创新性、开放式培养为理念,设置专业方向;其次,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建立宽口径、创新性的课程体系;第三,结合工程需要,探索以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16.
工程伦理作为工程活动的道德评价与规约体系,是防范工程风险的第一道精神防线。不过在具体的工程活动中,工程伦理实践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系统分析了工程伦理实践困境的内外成因,认为工程活动本身蕴含的利益矛盾与道德冲突、工程运行层面的技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以及哲学层面某些工程活动蕴含的真与善的矛盾是造成工程伦理实践困境的内在根源。从外在根源看,一些社会因素,如不合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观念等也会影响和限制工程伦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视域下的工程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日本大地震引起福岛核危机后,人们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生态性的反思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绿色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人类步入生态文明所应当选择的道路,如何在绿色发展的视角下审视工程领域的问题,如何构建适合绿色发展的工程伦理,对于人类的最重要实践——工程实践的走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论文就从绿色发展视角出发,通过技术范式的转化和工程价值取向的重构,来解析绿色发展下的工程伦理的构建问题。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当今世界工程建设的绿色化趋势,先是指出了传统工程建筑的高碳性和现代大型工程中的工业化和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威胁,然后论述了绿色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筑的发展趋向。第二部分分析了技术范式转换影响工程伦理的演进。这一部分从阐述工程伦理与工程入手,论述了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发展中起到的价值导向作用,然后又分析了现代技术范式转型下的工程,通过对传统的工业文明下的技术范式的反思和生态文明技术范式的转换,阐述当前技术范式转换对工程实践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工程伦理的低碳化。第三部分呼唤重建绿色的新工程伦理,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主题,绿色工程成为主流。它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所以陈旧的工程观必然被新的工程理念所取代,要求我们要重塑工程伦理,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社会和谐的准则,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形成生态化的政策环境;大众化的工程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8.
谈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工程制图课程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 ,分析了现代工程制图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指出采用多媒体教学、研发和应用课件 ,逐步实现网络化教学 ,为工程制图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测评体系与测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工程能力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既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也有别于实验教学;开展工程能力培养测评体系与测评方法研究,是关系到如何正确地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系统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高等工科学校学生工程能力的评价原则、内容和指标体系,并根据综合模糊评价理论,提出了具体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终身学习力是助力工科学生适应新时代个体生命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要素,应是推进和深化“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从整合知识、能力系统和创造价值三方面来理解新工科背景下终身学习力的内涵。面向未来新工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对工科学生终身学习力的培养,不仅关乎未来工程师社会维度职业身份的发展需要,而且关涉主体维度终身成长的价值诉求。为此,学校应积极建设工程可持续课程、开展服务性工程实践和建立价值共创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