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教师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鸿 《理论界》2010,(2):187-18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教师角色随活动时空的变换而不断变换,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师素养是制约课程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前提、保障条件、关键、重点以及外部支持条件等五方面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谌纪红 《理论界》2010,(1):185-18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是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本文就如何推动其有效开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影响的若干课程实施取向,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课程实施的本质,每一种实施取向都有各自的优点与适用之处,但其共有缺陷是导引课程实施者走向机械的本质主义思维泥沼,同时,在日趋纷繁多变的复杂性世界里将失去其理论的合理性.在复杂性的视角下,课程实施的"复杂取向"将是对以往课程实施取向的一种超越,并且对新课程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综合课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翠  鲍淑云 《北方论丛》2001,(5):121-123
80年代以来,综合课程的研究开始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综合课程价值的研究是综合课程研究过程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开发综合课程是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开发综合课程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开发综合课程可以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综合课程是我国实施的义务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的探索,是当代大学文化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通识教育改革成败的薄弱环节。因此,实践教学能否科学定位与创造性开展必将决定高校人文社科通识课程的生命力、制约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成效。人文社科通识课程"PBL模式实践教学法"的设计就是基于自主选择的"问题导引学习",操作上贯彻以学生为本地因材施教,特点在于实践教学"课题化"和唤醒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目标取向于个性化教育地综合训练。进而在理论应用与实践创造的互动中,发挥出"PBL模式实践教学"具有的综合能力培养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7.
艺术课程的综合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它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对具有核心素养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跨界综合发展的趋势。新时代综合艺术课程的实践原则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艺术与学生深度多维的联系,同时围绕艺术学科大观念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艺术课程可以通过主题探究式的综合、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和超学科综合这三种典型的实施路径,激活生活经验,调动知情意行,整合审美体验,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薛风蕾 《中文信息》2021,(7):226-227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将课程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这样才能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价值被充分激发.本文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开讨论,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及现状,提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策略,以及提高小...  相似文献   

9.
实践创生性是马克思自由生存观的本质。自由是人通过实践自我实现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在人与客观世界互为对象化的运动中得以实现的 ,而对象化活动两个过程的分离产生了异化。自由的实现是全面扬弃异化的历史过程 ,它经历了三大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课程创生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一条既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又实际可行的途径。本文从历史教师的课程创生、有效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学操作层面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期望对历史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君子”与“小人”是先秦诸子笔下频繁使用的一组对举概念。通过对这组概念语义内涵及其所处文本环境的分析,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君子”与“小人”概念在先秦诸子笔下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既是先秦时代社会文化中流行的一组概念,也是诸子针砭社会、评品人生所共同尊奉的价值圭臬。在这种针砭与评品之中,“君子”与“小人”的概念也被赋予了更多社会文化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价值取向是主体的意向、意愿和要求及其实践活动的表征。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其政治价值取向是人民主权,经济价值取向是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是整合。  相似文献   

13.
论新世纪大学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健康学的基础上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演法等方法 ,对课程价值与价值取向、新世纪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进行系统的研究 ,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怀取向的课程伦理作为正义伦理的补充,以充满女性气质的感性与柔性特质促进教育实践中各种关系的相互联系与协调组织,在崇尚工具理性、科学理性的课程世界里找寻失落已久的道德关怀。关怀伦理注重道德,强调关系,呼吁共享,试图将人从异化的教育世界中解放出来,寻求教育"求知"与"育德"价值功能的实现。关怀取向的课程伦理通过从理性到感性视角的转换、从价值到事实的实践关照,表达了人对于自我、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注、关照和关心。关怀取向的课程思想直接指向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等,能够有效改观正义思想主导下课程中人与人疏离的现状,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叶丽娟 《南方论刊》2008,(1):103-104,102
社会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课程指导老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辅导,积极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训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活动价值取向指导下所进行的活动,因此,明确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哲学规定性,分析人的活动价值取向形成的必要性、过程性,考察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一系列辩证特性,有助于深刻认识人的活动的本质和促进人的活动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大庆市委今年开展的"执政为民教育年"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入手,阐述开展活动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和保证措施,提出增强活动的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实效性,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推动实际工作,促进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然而,规范的内部体系和合理的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实施策略,是推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
按照中央和重庆市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去年11月以来,奉节县大力开展了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近半年来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基本上达到了“干部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推动”的预期目的。其做法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