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在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两者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本文指出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经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理论研究中,人们往往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替代“少数民族经济”而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少数民族经济应是个历史范畴,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存在的与地区其他民族经济融合的保留鲜明少数民族特点并体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藉新时期以降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对梅里美、肖洛霍夫、艾特玛托夫、马尔克斯等作家作品不无独特的接受取向,揭示了接受者的少数民族立场、审美趣味,并阐释了接受主体与客体间潜在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时间顺序梳理20世纪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文学思潮,并展示其在“五四”新文学思潮、抗战文学思潮、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极左”文学思潮和多元文学思潮影响下的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6.
赵玲 《学术探索》2001,(Z1):156-15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内地汉族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其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时,不能"一刀切".应改变以往那种预定性、一元化的计划方式,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分散化、运动化等社会文化发展特质,制定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对策,才能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7.
曾静 《学术探索》2013,(10):130-134
“少数民族电影”命题包含了世界电影、民族电影及少数民族电影的自我定位,也隐含了少数民族电影在当今电影产业结构中的边缘存在,及其自我表述的立足点,它是电影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须借助“深描”式的电影作品和不断积淀、创新的理论分析系统来持续建构,以获得世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同,从而彰显出其揭示具象的、多样的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虽然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科技创新力量相对较弱,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基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仍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认真实施国家科技政策,不断完善区域科技政策,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出台的科技政策,提出了重点部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伴随着新中国 50 年的历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剖析了少数民族文学所积贮的巨大潜力,论述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主体意识的建构,从而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家面对新世纪将会成为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资格的阐释人和中华文化的阐释人,而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将不可遏阻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双重挤压,使少数民族族群文化被迫进入与他者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互动过程。乡与城的空间书写成为民族文学书写的主导叙述范式,空间场景的转换其实是在重构某种价值立场,完成的是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囿于二元式价值立场的选择,在城或乡书写的同时面临着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民族文学的空间阐释能够更清晰地审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书写的主要症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当代六十年的建构史中,被给予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以及"后殖民弱势文学"三种身份定位。它们都是不同语境下话语的主体性生产的结果。通过历史的梳理与西方相关理论(尤其是后殖民身份话语、德勒兹等的"弱势文学"理论)的深入对话,我们既可能有效地破除困扰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中的简单性、本质化的认识误区,同时也可能从此一特定角度出发,推动中国文艺理论建设与世界对话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性视域下考量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认同路径,一方面是在中国现代性的政治语境中,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审美自律;另一方面是在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与共同符码中采取一种去本质主义的身份建构姿态,而且,这种基于对话关系的主体性的文化身份建构,绝不是以取消少数民族文化本身而融入单一的现代性洪流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3.
讨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必然会牵涉少数民族电影与中国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电影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等三个层面的关系。在媒介化和市场化的今天,广大电影工作者实际上无法避开现代性的视域来完成少数民族文化的电影表达,因而,放下传统/现代、国族/族群、我族/他族的对立思维,在一种平等对话中完成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基于此,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必然前景开阔。  相似文献   

14.
普丽春 《学术探索》2013,(8):108-1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以本土民族生活为源头,深切地探讨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家庭伦理、情爱伦理和人的正义观等人伦道德的嬗变,揭示当下道德变异和人伦困境。进入新世纪西部少数民族作家从关注现实人伦转向生态伦理的探索,提倡走近自然,保护生命的人文关怀。西部少数民族作家坚守民族文化立场,追求日常生活审美叙事的现实手法,又在世界文学背景的映照下,自觉地借鉴西方现代小说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支奇葩,它是少数民族群众表达思想情感、服务生活和社会的审美结晶,具有相异于作家文学的特点和功能。本文结合西北歌谣来论述少数民族文学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旅行到中国,掀起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也引起中国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在自己的文化政治背景中接受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并展开具体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大型《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出版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新时期发展新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成果,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又一成功实践,它凝聚着党和政府与广大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的心血。  相似文献   

19.
20.
陈金全  杨玲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128-133
少数民族法律制度是中华法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许多原始智慧、原创文化、价值因素至今存活在各民族的法律生活中,甚至还发挥着调整社会秩序的作用.本文大量的调查分析证实了中国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中包含的合理因素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