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人物审美观主要是崇尚素雅洁白的容貌美和轻盈飘逸的形态美,这是一种病态的女性阴柔美,一种与传统审美风格截然不同的新的人物美学风貌。这个新的人物审美特征与当时兴起的社会思潮——道教有很大关系。道教中长生不死、腾云驾雾、洁白柔美的神仙形象是魏晋士人人物审美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魏晋风度形成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志人小说"的《世说新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魏晋女性是中国女性史上一个独树一帜的群体。作者借魏晋士人表达其特有的审美标准及风尚,对其描写是略其外形而重其内质才华。表现了魏晋士人进步的妇女观及魏晋女性对人格尊严的追求和维护。  相似文献   

3.
色、才、德是古代文学作品对女性审视的三个维度,刘向《列女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以女性为主角的文艺作品,该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美的认识态度无疑具有强大的审美影响力。在《列女传》女性塑造中,表现出对“色”的理念颠覆与淡化,以及对“才”的关注和全面认识,而对“德”的高度礼赞是《列女传》女性审美的最强音。色、才、德三者的重要性依次逐步增强。《列女传》女性美学呈现出一种游离于现实环境的理想性状态,从而为传统女性审美注入了新的因素。但对“女色”的抵制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色、才、德是古代文学作品对女性审视的三个维度,刘向<列女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以女性为主角的文艺作品,该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美的认识态度无疑具有强大的审美影响力.在<列女传>女性塑造中,表现出对"色"的理念颠覆与淡化,以及对"才"的关注和全面认识,而对"德"的高度礼赞是<列女传>女性审美的最强音.色、才、德三者的重要性依次逐步增强.<列女传>女性美学呈现出一种游离于现实环境的理想性状态,从而为传统女性审美注入了新的因素.但对"女色"的抵制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书法审美的根源与实质的基础上对中国书法的文化支撑儒释道的审美进行了阐释与比较,提出了书法相对统一的审美观为自然与和谐。并对书法的审美实质、审美意识与方式、审美境界、审美言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书法的审美实质是"精神关照"、审美意识是"澄怀观道"和"澄怀味象",审美方式为"直观感悟"和"味无味"。中国书法的审美境界可分为感境界、知境界、识境界、智境界和慧境界;书法的审美言意是"得意忘言"。汲取古人的智慧采用赋、比、兴的诗性语言来对书法的审美进行阐释,则是书法审美观在书法意象审美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的审美对象存在着一个明晰的由"人"向"文"的转化过程,即由魏晋时期的以人物为美向南北朝时期的以文学为美的转化,这种转化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人物品评上,魏晋时期关注人物的言行与谈吐,南北朝时期更关注人物的文学才能;在审美标准上,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以"清"为美的标准转移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评论上来;在审美方法上,魏晋时期人物品藻的品第人物、论人物优劣以及直觉经验的品评方法均成为南北朝时期品第作品、比较作品高下的基本方法。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的发生并非是同步的,而是有着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7.
严羽诗话批评崇奉汉魏盛唐的古典诗歌理论传统,追求"以汉魏晋盛唐为师"的文化意蕴。"以盛唐为法"凸显了严羽真切的诗话文艺鉴赏思维方式和"师古"的审美理想情怀。严羽一直期待从"学汉魏晋与盛唐诗"的传统诗艺理论中汲取教益。因此,对严羽"师古"审美情怀的作进一步的研究,对当下诗话文化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严羽诗话批评崇奉汉魏盛唐的古典诗歌理论传统,追求"以汉魏晋盛唐为师"的文化意蕴。"以盛唐为法"凸显了严羽真切的诗话文艺鉴赏思维方式和"师古"的审美理想情怀。严羽一直期待从"学汉魏晋与盛唐诗"的传统诗艺理论中汲取教益。因此,对严羽"师古"审美情怀的作进一步的研究,对当下诗话文化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晋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转型期,其中楷书、行书、草书等多变与兼容的书法形式可以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一时期的书法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实用性需求,而是进入审美自觉的艺术领域。从魏晋书体视觉形式的嬗变中,阐释和证明魏晋士人在书法上审美的觉醒与自觉。通过视觉形式呈现出点画、线条以及空间上墨与色的关系,以此表达审美内涵中的自然韵味和生命精神,从而达到魏晋士人对艺术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女性“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中记述了大量魏晋时代的女性,她们的言行多与封建礼教要求传统女性顺从和守贞的特点相悖,在妇德、才智、审美和情爱诸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思想和个性,呈现出异于前后期传统女性的时代风尚,彰显了魏晋时代女性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男才女貌"是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这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大胆反叛,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女子那张扬的个性、机智勇敢的才情,而魏晋男子的仪容之美、形态之美和言辞之美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魏晋时期"女才男貌"意识产生的原因既是时代风尚的影响,也与女子地位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韵文由字数、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等诸多因素所构成的格律,其美学趣味在总体上以中和之美为主,然而各阶段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其发展规律是,先秦格律以阳刚美为主的美学趣尚,汉魏六朝格律以阴柔美为主的美学趣尚,唐宋格律以中和美为主的美学趣尚,元明清格律对阳刚美趣追求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概念,演变为广泛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范畴,则完成于魏晋玄学阶段.尚"清"意识是玄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六朝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浅析《古诗十九首》畅情的美学价值与意义@顾敏$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贵州水城553001~~  相似文献   

15.
针对“魏晋风度”迅速式微的事实,从“魏晋人物”所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个体因素诸方面进行分析,汉末、曹魏与司马氏统治时期严苛的社会政治生态,“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以及门阀体制下“魏晋名士”独特的家世、形容、才情、少年风范等因素的综合,是形成“魏晋风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画和山水诗同时起源于魏晋,而在唐朝达到鼎盛。魏晋时期的山水诗与山水画,在审美上也应该有互通之处。那么,两者就不仅仅是单纯独立的,而应该在艺术上有所联系。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以期引起同行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7.
诔文兴盛于汉代,历经魏、晋以迄南朝,渐呈衰微之势。南朝诔文继承了汉魏晋以来诔文重抒情、求审美的传统,抒发个体主观性情更为深刻突出,行文高度骈化,藻采纷呈,用典繁密,音律协畅,对偶精工,与时文风气完全相合。南朝文人过于强调诔文的审美价值,相应地,其实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盛,这一时期的女性也受到魏晋风度的影响,《世说新语》中的女性有才识、有个性、有风度,但她们仍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些独特的女性形象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主张诗品、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人格之美的集中反映.从先秦到明清,这种理论经历了"文如其人"理论的滥觞、"言为心声"的理论发展、"魏晋风骨"的审美性位移、"文以载道"理论的深化扩展、"文品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等不同阶段.随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和文学观念的更迭,历代文人学士对文品与人品之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世说新语>为例证,分析了玄学对魏晋士风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玄学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魏晋士人人性的觉醒;二、玄学也深化了魏晋士人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