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和续集《满月》中,厨房不仅成为樱井美影摆脱孤独的寄托,更成为她维持生活的依靠。这种欲罢不能的厨房情结并非现代女性袁层生活的映照,而与女性深层次的传统继承有关,与女性的生理本能和心理需求有关。它是现代女性与社会妥协调和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厨房》围绕主人公美影的精神状态的恢复展开。与雄一母子共同生活后,美影重获了生存的信心和勇气。本文就厨房对美影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的意义,以及雄一母子对美影恢复精神状态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如下:厨房是美影判断他人善恶的标准,直觉是她的处事原则;雄一和惠理子之所以能帮助美影走向未来取决于相同的处事原则和相似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3.
徐坤是一位不受某种既定格局局限的作家。她的笔致流淌着女性的清醒、敏锐与纤细。《厨房》是一部给人享受也让人折磨的作品 ,从中可窥见作者的智慧及对女性、男性的心理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80后”青年作家颜歌于201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我们家》,有意避开宏大严肃的命题,另辟蹊径以一种轻松调笑式的独到笔触,书写蜀地永安县城平乐镇一家人的喜忧日常,开辟了新生代作家乡土文学后家族书写的新范式。《我们家》中有三条突出的叙事线索,即“昼夜,厨房与爱”,分别代表时间、饮食和情欲,加上麻辣鲜香又生猛呛鼻的,带有郫县豆瓣气息的川味方言,共同建构了《我们家》的隐性叙事,从而把琐碎生活的真相完整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5.
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死亡与新生,成长与蜕变,丧失与疗伤的浪漫画卷。男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亲人相继离世、沦为孤儿的沉重打击后.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相互鼓励,相互温暖,经过短暂的痛苦沉沦、漫长的疗伤后,最终走向新生,并收获爱情。  相似文献   

6.
死亡与救赎是日本当代作家吉本芭娜娜和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们的代表作《厨房》与《挪威的森林》成功地塑造了经历了失落、失去,并最终成熟、坚强起来的人物形象。这两篇看似"恋爱小说",但其实均讲述了成长的故事,可以看作"成长小说"。本文在论证了两篇小说之所以可以称作"成长小说"的基础上,得出两篇小说在体现"成长"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创作的娜拉形象,因其觉醒和出走震惊了世界文坛,成为女性解放的代言人,娜拉精神唤醒了成千上万的女性与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进行斗争。《康蒂妲》和《终身大事》是在娜拉精神的感召下分别由萧伯纳和胡适创作的剧本。三部戏剧都是以女性在婚恋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为出发点,反映不同社会环境下女性独立和女性解放的问题。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在人物塑造和表现深度上各有差异,但她们和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娜拉精神对世界文学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玉台新咏》收录南朝时文人拟《行路难》诗共九首,在题材上均与女性有关,主要反映了女性的生活遭遇和情感,在形式上以七言为主。作为最初流传在民间的歌谣,《行路难》在产生之初顾名思义是感叹道路难行之意,并非挽歌,在经过袁山松的改造之后才作为挽歌在南朝广泛流传。鲍照是《行路难》发展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的拟《行路难》组诗中既保留有挽歌的影子,又对《行路难》在题材与风格上进行了拓展,率先将女性题材融入《行路难》之中,用绮靡的笔调与华丽的词采来抒写女性的悲哀;此外,鲍照《行路难》中那些"发唱惊挺"的篇章则被唐代李白、骆宾王与王昌龄等人所继承。  相似文献   

9.
"人肉筵宴"与"厨房"是鲁迅对"中国的文明"和传统中国社会提出的两个比喻象征.它们成为贯穿鲁迅作品的一对固定意象,集中而典型地表达了鲁迅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的整体批判.其"人肉筵宴"的制作流程必须具备四要素"材料"(百姓)、"工具"(封建等级制度,伦理道德)、"厨师"(统治者)及"厨房"(社会环境).其象征所蕴含的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文化批判精神,是颇具深意的.  相似文献   

10.
在《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的婚恋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她描述了封建社会末期、军阀混战时期以及现代中国初建时期女性的不同婚恋模式,包括传统型、传统与现代并存型以及现代自主型,并由此揭示了中国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命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文集,是一座最有魅力的文化宝库。《旧约圣经》这部历史书具有鲜明的叙事色彩,是记录古代犹太人历史的伟大书卷。它是一部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把女性降低到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她们生活于父权社会中,受父权与夫权的支配,在宗教生活中被视为不洁净的人。《旧约圣经》中所包含的女性观,成为基督教女性观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妇女的解放应首先破除《圣经》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步入中国文学的艺术殿堂,迎面而来的栩栩的艺术形象中女性形象虽数量众多但各个风采独具光耀照人,有温婉的,有贞烈的,有活泼的,有文静的,有庄重的,有放荡的……她们之中的多数人出演的都是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杨贵妃、林黛玉、莎菲、子君……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妇女解放成为社会解放问题的一个部分。探究妇女悲剧命运问题已成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重大问题。许多文学作品把妇女的悲剧命运归结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完善。笔者认为,妇女摆脱不了悲剧命运固然与外部条件有关,但女性走不出自我心灵的牢笼更是造成现代妇女命运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来阐述自己的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作家池莉以开创了"新写实小说"而在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但身为女性作家,她更是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关注时代变迁给女性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小说。《生活秀》和《看麦娘》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分别表现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底层女性与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视角,还是小说的写实手法,抑或是小说的情节建构,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而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经典剧作之一。剧作家曹禺以其特有的艺术感受和生活体验,塑造了两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侍萍和蘩漪,并在戏剧冲突中揭示了个性与母性在女性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雷雨》中寄寓着曹禺对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5.
小说《毒瘾难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海伦加纳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女主人翁诺拉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的生活与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解读:现代女性身份的主人翁虽然获得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却陷入面对情人与丈夫情感纠结的两难抉择中,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重担。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单身母亲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女性追求纯真爱情的强烈愿望,探究了现代女性在情感逆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与伴侣》2006,(4):42-42
你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女性性欲的隐藏杀手会是饮食。有关专家提醒:如果你常常感到性欲低落.看医生又找不出原因,那么就要从你家的厨房下手。  相似文献   

17.
小说《赫索格》中的女性角色体现了索尔·贝娄进步的女性观。依赖丈夫生活的传统女性的地位岌岌可危,打压男性的极端女权主义者注定走向男性的对立面,而兼具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的中间女性才是两性关系走向融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中国剧作家曹禺的《雷雨》讲述了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觉醒历程和相同的结局。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父权文化对两名女性是同样的残忍。因此,现代社会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宽容,使女性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实现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夏·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首开女性文学的先河,奉献给读者一个追求独立、平等的新女性简·爱。她一无美貌,二无财产,但却有自尊和反抗精神,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幸福。一百年以后,英国现代作家简·里斯写成了《藻海无边》。这部作品将夏·勃朗特未能刻画出的另一个女性——《简·爱》中的疯妻子——悲惨的一生丰满而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两部作品在内容上互补,艺术上各有千秋,都成功地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追求,简·里斯还将女性受压迫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社会,揭示出只有进行社会变革,才能让女性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平等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爱德华·阿尔比 (EdwardAlbee)作为六、七十年代美国荒诞性戏剧的代表性人物 ,其作品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 ,以荒诞夸张的表现手法 ,真实地再现现代美国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比阿尔比的两篇同素材的作品———《沙箱》和《美国梦》 ,从创作手法和社会意义等角度 ,剖析其作品深刻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