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体性思想是康德批判哲学的精髓和灵魂。在知识领域中,康德明确完整地确立了认识的主体,把认识论的方向由机械被动的认识论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主客统一的能动的认识论上来,实现了认识论上哥白尼式革命;在道德领域中,康德确立了以迪德主体为中心的主客统一的原则,扭转了伦理学说史上的那种以对象为中心的主客体关系,从而把主体自我提到道德哲学的最高位置,实现了欧洲道德哲学发展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在情感领域中,康德把审美主体提高到主客体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就是把“人”提升到审美的中心位置,并从主客体关系来揭示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看成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判断力和客体对象(美)的形式的统一,从而实现了欧洲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场哥白尼大革命。  相似文献   

2.
中西美育的历史有着不同的演进轨迹,中国从近德教化走向人格完善,西方从灵魂净化走向人性解放,这不同的演进轨迹和美育观念是为中西方不同的育人目的所规定的。中国育人目的主要是如何塑造人的“品性”,西方育人目的主要是探讨如何解放人的“人性”.而不同的育人目的则又导源于中西方哲学上不同的人论基础:中国哲学议论的主要是人伦之人与守法之人,西方哲学谈论的主要具自由之人与个性之人。  相似文献   

3.
“以美育代宗教”命题中包含着对信仰问题的深切关注,只不过在蔡元培看来,信仰所指向的对象并非现实世界之外的超绝世界,而是本身就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与现实世界互为表里的世界。蔡元培的这一观念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从本质上说乃是渴望在人心中建构起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与传统境界论所倡导的回归心性本根的思路不同,蔡元培依托于康德、席勒的观念,提出要以审美为中介、以完善人性的恢复为基础来实现现象与实体的融合,其中彰显的乃是以席勒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人性哲学精神。心性哲学与人性哲学之间天然的异质性,使得蔡元培的信仰观念充满了矛盾,但即使是这样,“以美育代宗教”命题对中国特色的现代信仰建构以及“境界美育”观念的形成依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代美育理论建设理应从中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4.
康德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康德哲学,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其认识论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对于其伦理学中的“卢梭式革命“则似涉足不够;这大概是和人们习惯于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以及把康德哲学的产生主要看作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调和这样的定势思维相关。其实,就康德本人来说,他向来是不主张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的;相反,在其整个“批判哲学”中,“人是什么”等道德本体论问题倒是一直被摆在首位的;其中尤以实践理性优先权的确立为最。换句话说,“实践理性优先”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主旋律,整个康德“批判哲学”就是为说明这一主题的。因此,若要真正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康德哲学,就必须捕捉他的“实践理性优先”这个思想。  相似文献   

5.
关于康德哲学,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其认识论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对于其伦理学中的“卢梭式革命“则似涉足不够;这大概是和人们习惯于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以及把康德哲学的产生主要看作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调和这样的定势思维相关。其实,就康德本人来说,他向来是不主张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的;相反,在其整个“批判哲学”中,“人是什么”等道德本体论问题倒是一直被摆在首位的;其中尤以实践理性优先权的确立为最。换句话说,“实践理性优先”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主旋律,整个康德“批判哲学”就是为说明这一主题的。因此,若要真正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康德哲学,就必须捕捉他的“实践理性优先”这个思想。  相似文献   

6.
崇高思想是席勒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勒对康德崇高思想的继承主要在于对主体性原则的发挥,这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席勒对康德思想的超越主要在三个方面:将崇高导入客观化方向;将崇高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成为美育最重要的一环;悲剧性与崇高的成功结合拓展了崇高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谈惊异(Wonder)─—哲学的开端与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旧形而上学认为惊异只存在于哲学的开端,哲学靠结束惊异而完成其目的─—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本文受海德格尔哲学的启发,认为人不仅在从无自我意识(不分主客)到有自我意识(能区分主客)的“中间状态”中能激起惊异,兴发诗兴,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从主客二分到超主客二分、从有知识到超知识的时刻也会激起惊异,兴发诗兴。本文吸取了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主张打破西方旧传统,建立以超主客二分的主客融合为最高原则的哲学,把惊异和审美意识看成不仅仅是哲学的开端,而且是贯穿于哲学之始终的目的和任务。哲学本身应该是诗意的创造,哲学和人生本来是美妙的─—令人惊异的。  相似文献   

8.
卡西尔早期的认识论思想囿于康德哲学和新康德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将“科学事实”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和最终所与。通过对康德“理性批判”建构术的改造和扬弃,卡西尔的认识论思想历经从“发生学”认识论和“符号”认识论的演变。他将神话、语言、科学视为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不同符号形式,提出一切概念认识都必须基于最原始层次的神话世界,突出表现于自然语言,终点是理论科学。由此,卡西尔不仅将认识论的论域拓展到人文科学诸领域,更重要的是推进了认识反思的层次,并为其寻找到新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对自己早期认识论思想进行的修正,也是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与传统的康德和新康德主义最本质的差别。卡西尔认识论的转向是继康德之后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卡西尔以“符号”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人类文化整体观来把握理性,探索人的本性。卡西尔哲学思想所具有的高度包容力和开放性,为现代西方哲学走出理论困境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卡西尔早期的认识论思想囿于康德哲学和新康德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将“科学事实”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和最终所与。通过对康德“理性批判”建构术的改造和扬弃,卡西尔的认识论思想历经从“发生学”认识论和“符号”认识论的演变。他将神话、语言、科学视为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不同符号形式,提出一切概念认识都必须基于最原始层次的神话世界,突出表现于自然语言,终点是理论科学。由此,卡西尔不仅将认识论的论域拓展到人文科学诸领域,更重要的是推进了认识反思的层次,并为其寻找到新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对自己早期认识论思想进行的修正,也是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与传统的康德和新康德主义最本质的差别。卡西尔认识论的转向是继康德之后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卡西尔以“符号”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人类文化整体观来把握理性,探索人的本性。卡西尔哲学思想所具有的高度包容力和开放性,为现代西方哲学走出理论困境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从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对比研究中,本文指出康德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先验反思”的现象学性质。在康德之前,西方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绝对对立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康德美学以一套“准现象学方法”给予了前康德美学中主客二分的自然主义立场以巨大颠覆。然而从根本上看,康德又只是属于传统的,康德美学只具有“半现象学”性质,康德超越自然主义的立场与胡塞尔现象学相比是极不彻底的。以现象学为视角,本文批判地指出:一方面,康德对于审美判断之中介性的确认,表明他并没有达到现象学关于意识的始源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康德对于审美二律背反的解决及其暴露出的二元论哲学的内在矛盾,又表明他没有达到现象学关于主客不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席勒的美学思想中,“自由”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从康德的自然与自由的二律背反思想中衍生出来的,经过了席勒美学思想的改造,成为席勒美学中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要点。从康德到席勒,“自由”这一概念经过了何种变化,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这些问题对于理解席勒美学乃至理解其后的美学发展历程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美学包括认识论美学、主体性哲学美学和“情本体”美学3个部分。其思想来源复杂,早、中、后三期美学价值取向分岐较大,其中理论观点互相掺和甚至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李泽厚的关学思想往往融合在哲学和中国思想史研究之中。具体地说,李泽厚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家园,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营养,构筑了他独具特色的关学理论形态。分析认为,尽管李泽厚美学思想比较庞杂,但是其主线仍是比较清晰的,即以主体性实践哲学为骨架和灵魂,通过“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美是自由的形式”、“积淀说”等命题或范畴的论述来建立起自己的实践关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席勒的美育思想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并深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席勒试图建立的审美王国的目的是拯救日益败坏的心灵和使人实现自由的人性。为此 ,他主张通过“游戏”的途径把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结合起来,从而使人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他的美育思想体系是完备的,对当代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的"艺境"论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他的诗集<流云>的意象分析,则可从实践的角度加深对"艺境"的理解,并进而把握"艺境"的本体论涵义在心灵"世界"化和世界"心灵"化的双向契合中,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物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活泼玲珑、最终通向音乐的灵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席勒与现实紧密关联的世界观、人生观与法国革命对席勒的真实影响以及席勒所主张的人类最高理想之实现途径与马克思的消除异化劳动说是否冲突三个层面对支撑席勒美育思想“脱离现实、乌托邦式空想说”的主要论据予以辨析。并由此得出结论:席勒的美育思想是切合实际的,并具有深刻的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图式特质论-基于康德、皮亚杰图式学说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皮亚杰在图式学说方面具有某种内在的、必然的历史承继性.二人图式学说的特质有四:结构性、动态性、主体性、中介性.结构性、动态性、主体性为图式的基本特质,中介性为图式的本质特质.图式的结构性与动态性让我们明晰了认识的基本架构与内在机制;主体性为主客体统-的进程扫除了障碍;中介性是批判与完善传统的直观的镜式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与必然结果.康德对于图式的基本特质的探讨,是认识论史上第一次通过假设图式存在的方法,基于先验哲学体系的需要,试图具体解决感性到知性的过渡问题.而皮亚杰则以实证科学为基础,澄清了认识的发生、发展的实际进程与机制,为康德的图式理论在发生学与心理学上找到依据,证实了图式的客观存在性,使认识结构问题成为认识论研究中的必要内容,可以说,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是康德图式学说的发生学,是对康德图式学说的进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晚年提出法治国家理论,作为对早期理想国家观念的修正,但柏氏的法治观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没有脱离人治的窠臼。亚里士多德从不同的人性观和认识论的角度批判了柏拉图的法治思想,提出了良法之治的观点,为现代法治奠定了基础。主要从二者法治观念所预设的认识论和人性论前提之不同,梳理法治理论在二者之间从理念论到经验主义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8.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来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有两个来源:一是休谟;二是卢梭。康德在对休谟的“因果大原理”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明确区分了“自然”与“自由”,从而为“道德”提供“地盘”;卢梭社会契约论展现出来的“普遍性原则”和“自由原则”促成了康德对先验纯粹的“道德法则”与“意志自律”原则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建构。除了休谟和卢梭,莱布尼茨也是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重要来源,其理性灵魂单子的“自发性”与“自决性”思想开启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自由”理论---“先验自由”与“实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对舞蹈艺术来说,意境美的创造是其审美追求的一种境界,是舞蹈的灵魂。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深化的作用,而且还会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称之为艺术品并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20.
为了澄清人们对实践的误解,康德划分并区别了两种不同的实践,并用“道德地实践”统摄“技术地实践”,使技术实践成为理性的体现和人类追求“至善”的活动.康德在理性的旗帜下,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将重心从自然转向了人,强调人在技术活动中的能动性,完成了认识论领域的转换,“将颠倒的东西又颠倒了过来”.在他的目的论之下,在自然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沟通了此岸与彼岸世界.尽管康德对技术实践的见解仍有缺陷,但他的理性精神对其后的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