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多有习惯性思维,自古已然,有“路边苦李”的故事为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诸儿”看到路边李树挂满果子,想当然地去攀摘,王戎(不知是否“竹林七贤”之王戎)却没屈从于“习惯性思维”,而是来了个“逆向思维”,认定这是苦李,否则早被摘光了,事实果然如此。若说王戎从中得了什么好处?恐怕孩子们会说:少吃了些“苦头”! 故事终归是故事,想得多又累了。何况,又有谁会觉得这故事里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价值呢?也许这就…  相似文献   

2.
世界万物,所遇的命运, 不少时候是"有得必有失,有 失必有得"。人之不幸,可能会 带来有幸,自己有幸,可能也 会带给别人不幸。"祸兮福之 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同 门,利害为邻,因而"塞翁失 马"的故事所说明的"祸福相 依"的道理是深刻的。古人所 说的"李以苦存,井以甘竭"也 深含着"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重道,认为举凡一切包括个人的发展,均离不开"道",讲话亦有讲话之"道"。讲话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讲话之"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讲话之"道"。离开了"道",就不可能有讲话水平的真正提高。讲话者只有内在的品行修养、文化水平、见解视野等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讲话时才可随意取术、如理应对,达到预期的现场效果。正所谓持大经应万变,随心所欲不逾轨。  相似文献   

4.
诺言     
山里的小学留不住人,张老师走了,李老师走了,最后只剩下王老师一个人.王老师一个人教不了三个班,他就轮着教,每天教一个班,放两个班的学生回家.秋月回到家,问父亲:"阿爸,张老师和李老师为什么要走?"父亲说:"山里苦,他们怕娶不到老婆."  相似文献   

5.
马红梅 《科学咨询》2004,(12):30-31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乐之"是求知的最佳态度.  相似文献   

6.
夏德元 《领导文萃》2005,(9):140-142
一天与朋友讨论起在盲目跳槽中人的认识局限时,突然说到“道边苦李”的故事,没想到,朋友竟然觉得新鲜有趣,原来他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流传甚广且见于多种语文教科书的有关常识的典故。据《世说新语》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自幼就有智慧。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道到郊外玩耍,看见路边有棵李树,树上结满了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没有动。一个同伴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实而没有人摘,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同伴听了,拿到嘴里一尝,果然是苦…  相似文献   

7.
一、言语性障碍语言的习惯性,影响思维的灵活性。如学生回答"如何增大压强"的问题时,常常习惯说:"把针磨尖,把刀磨利……"不能选择更确切的词汇来表达"使受力面积变小"的意思。语言的无序性,影响思维的逻辑性。教学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初中学生语言表达及文字书写不够严谨,逻辑性差,往往不能准确、简炼地描述物理现象,阐释物理问题时不能正确措  相似文献   

8.
自汪中求先生的力作<细节决定成败>问世以后,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精细化之风",深思、探讨、实践,以"模糊思维"与"跨度思维"见长的中华民族,正以一种"精细"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9.
人生"三戒之"孔子提出,人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把人生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结合起来,极富哲理。人生"三要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  相似文献   

10.
一、言语性障碍 语言的习惯性,影响思维的灵活性.如学生回答"如何增大压强"的问题时,常常习惯说:"把针磨尖,把刀磨利……"不能选择更确切的词汇来表达"使受力面积变小"的意思.语言的无序性,影响思维的逻辑性.教学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初中学生语言表达及文字书写不够严谨,逻辑性差,往往不能准确、简炼地描述物理现象,阐释物理问题时不能正确措词.作业中经常可以看到自造词语、词不达意、答非所问的现象,语言的无序必然导致思维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正"悔过"有两种:一种叫"前悔",就是对自身尚未形成或已形成的"错""过",防之、戒之;另一种是"后悔",大肆贪污腐败,在入狱时,出现"悔恨"性的"后悔"。"前悔"与"后悔"既对立又统一。不"后悔",必"前悔";有"前悔",无"后悔";强化"前悔",杜绝"后悔";是否"后悔",取决于"前悔"。这就是"前悔"之甜与"后悔"之苦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山东莱西市的菜农种菠菜讲究角度,菠菜叶片都朝45度角生长。为啥?一是营养价值高,“45度角”使棵棵菠菜、片片叶子光照充足,叶片长得肥厚,吃起来口感好;二是菠菜的形状好看;三是成品率高,比传统的菠菜高出1~2倍;四是售价高,全部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同样是种菠菜,莱西市菜农换了个“角度”,就使菠菜身价倍增。长期以来,很多人往往注重有形的事物,思维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自主或不自主地落入习惯的定势,囿于习惯性思维,因此总是在“穿新鞋走老路”,跳不出“小圈子”,故而总是被动和落伍。艺术大师瓦雷里说:“世界要求我们变。”要跟上飞速…  相似文献   

13.
不传苦     
苦多乐少,本是人生常态.但何以待苦,不尽相同. 清代学者屈大均就视苦瓜为果蔬界的君子,理由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苦瓜是苦的,煮了也是苦的,但同苦瓜一起入锅的食材,不会沾染苦味.这说明什么?自己苦,却不传苦,"自苦而不以苦人",这就是君子之德.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政府治理方式,在为政府顺利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机关事务管理领域尤为突出。在机关事务管理与互联网思维的碰撞下,领导者的思维经历了"嵌入—融合—创新"三个发展阶段。培养以互联网思维破题的"习惯性",确保治理机制下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促进思维张力下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联动性",是推动领导者从融合式思维向创新式思维转变、从传统管理发展到智慧治理的关键。同时,领导者应以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可持续性为目标,把握好线上与线下的结合问题,加强对网络风险的预判和对溢出效应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家长管得烦.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下几种"陕乐教育"的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一、惊奇发现从教二十余载,虽不说成绩惊人,但在我的课堂上,评书式的课堂教学风格,确实能让学生的思维围着我团团转,至于开小差者,几乎无也。偶然一节课,我发现一学生甘林在埋头苦研一本书,早把我的"历史评书"抛之一边。我悄悄地来到他身后,  相似文献   

17.
初中历史新教材,在每课中都设有思考题,"想想"、"议议"该思考题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难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些"想想"、"议议"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唐山厉害.凡华夏子孙若想回避唐山,或说不知道唐山是很难的,容易被认为无知.因唐代极盛时期,声誉远播海外,自大唐之后海外的华侨、华裔便习惯性地称祖国为"唐山".外国人甚至将中国人通称为"唐人".国人即便在国内不熟悉唐山,一出国到处都会听到"唐山、唐山"的,想装不知道唐山都难.  相似文献   

19.
顾伯冲 《领导文萃》2010,(20):102-105
<正>自从隋朝实行科举取仕制度起,我国古代的官场大抵就是文人当官的历史。对于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文人来说,入仕为官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能够辅助君王,成为一代名相,忍受10年哪怕20年的寒窗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为何?说到底,这扇窗户与名利紧紧地粘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0.
陆永健 《领导文萃》2014,(13):124-126
正戊子春,重游浦城匡山。匡山因"四周奋起,而中窊下,形似匡庐"而得名。元朝末年,刘基等"浙西四贤"结庐匡山,他们在此著书立说,关注民生,纵横天下,后来辅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成为一代开国名臣。匡山也因此名扬天下。刘基工诗文,备受世人推崇。《明史》说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刘基曾在匡山驻留较长时间,赋有大量诗文,最著名的是《苦斋记》。《苦斋记》记述了他在匡山住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