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从行政法角度看,服务型政府最大的特点是把风险预防作为行政行为的核心目标之一.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行政行为性质的变化、行政行为手段的创新三方面都能看出风险预防的重要地位.行政法基本原则亦在风险预防的目标下,产生了新的变化:法律保留原则在行为性质与行为方式两个向度上都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比例原则的主观化趋势,信赖保护原则在客体、范围、手段的拓展,正当程序原则中“正当”与“程序”之含义的变化,权责统一原则从主体到方式全方位的扩张.这些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变迁引领着行政法走向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地方政府在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方式的改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定位不清、角色错位、绩效不高的情况。本文拟从地方政府在劳动就业培训中的角色定位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从政府职能、政府目标、政府行为角度来看 ,我国地方政府目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着诸如角色错位、目标置换、行为失当等问题。因此 ,只有明确界定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发展中的职责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才能使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江瑜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4-16
法治政府的思想滥觞于古希腊的理想主义和自然法观念,历经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而日臻完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是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不断追寻的目标。建设怎样的法治政府,如何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作用——以武汉1931年水灾为个案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31年江淮流域大水灾中,武汉三镇是受灾最重的城市。水灾发生后,政府认识到了这次水灾的重要性,并进行了较为积极有效的救灾行动,同时设立救济水灾委员会,作为代表政府的最高赈济机构。通过考察救济水灾委员会的组织与工作可以看出,南京政府是这次水灾救济的主导者,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央政府在社会救济中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及职能缺失。社会力量则弥补了政府实际行政能力的不足和在救灾体制方面的缺失,充当了国家救济替补者的角色,形成与政府广泛的合作与互补。而灾荒反过来又促进了政府和社会的成长,促进了国家防灾救灾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效果分析——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选取1992~2006年的数据,对地方政府的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的比重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地方政府从1998年开始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这表明地方政府预算内支出的重点从经济建设领域转移到社会服务领域,地方政府的职能已经开始转向社会性服务.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角色错位的主要根据在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行动者或者说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其中地方政府基于其自资源、价值取向、制度规则和利益关系扮演着的不同的角色,但在不少的环境公共事件和环境保护行为中,地方政府经常呈现出角色错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的束缚,而社会力量不够强大和环保认知观念出现偏差则是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大一统和文化多样性相统一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如何在地方开展有地方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理论和实践中的崭新课题.特别是关于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定位与政府职能发挥的研究方面,学术界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文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大、样式多、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江西省为例,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个案研究,从政策制定、价值维护、合作共赢、社会协调、职能整合、绩效评估、任务实施、信息化建设与资源筹集等九个方面,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具体角色定位,从个案中管见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科学界定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作用,形成在我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协调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互动格局,无疑是探索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原则贯穿于全部行政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的运作。政府公共警告作为一种新型行政行为亦无法摆脱行政法原则的映射效果。政府公共警告的实际运行应遵循合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行政应急原则等法律原则之要求。只有在全面反映行政法原则的前提下,政府公共警告决策才更具有情境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总体要求是政企分开。政府管行业不管企业。政府角色总体定位为:国有资产的拥有者和监督者、宏观经济目标的设计者和调控者、市场规划者、产业政策和行业法规的制定者、市场执法和监督者、对外贸易开拓者、社会保障维护者。 相似文献
11.
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呈政府主导的现状,从慈善事业本身的特点出发,我们应当强调慈善事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准确定位的必要性,分析目前政府在慈善事业的组织管理、资金支持、人事管理和募捐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角色错位现象及其危害,并进一步分析论证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调适,即从主导慈善事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转变为引导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导航者、调控者和监督者。 相似文献
12.
要建设新农村,就必须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而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必须依赖政府、市场和企业自身的经济行为。在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必须在自己的经济职能允许的范围内找准自己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过去30多年所创造的经济持续增长奇迹与中国独特的央地模式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地方自主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命题,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经济剩余分享者和政治权力竞争者的双重身份构成中国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内在驱动力。伴随着分权化改革,市场机制的引入促使地方政府从一种封闭性自主向约束性自主转变,而这种受市场引导和中央适度控制的约束性自主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但经济绩效导向的片面发展主义和地方自主性失衡附带的社会代价提醒我们,必须考虑地方自主性的限度问题。国家要改变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组合,实现政府与社会互相塑造的嵌入式自主。 相似文献
14.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的普遍捐赠基础之上的,政府应合理界定自身在捐赠中的角色问题:制定政策和法规,鼓励和保护民众和组织等积极参与捐赠;引导社会开展多元的捐赠,推动捐赠的大众化与民间化;履行对慈善机构的监管角色,促使慈善机构面向社会开展募捐活动,提升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行为模式及其变迁——浙江现象的行政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自主性是理解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角色行为的重要变量,正是地方政府自主行为空间的日益扩张,铸就了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多样化,铸就了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性和个性化差异。从温州模式到浙江现象,浙江之所以较为顺利地走出了一条区域市场体系发育和市场秩序扩展的成功路径,关键在于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自主性行为,同市场体系的发育、扩展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地方政府在默许、支持民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了对市场经济的认知信念,进而通过政府角色和政府行为模式的适应性调整,为区域市场体系的发育及市场秩序的扩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事人之间的一件专利纠纷案,如果当它影响到一个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一个行业的发展,甚至可能使其因此遭受巨大损失,从而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同时这件专利又存在不当授权或滥用专利权之嫌疑时,政府作为社会公益的维护者,应该有所作为。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政府有责任依法介入;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出于大局考虑、出于公益和地方稳定的需要而介入,从而将纠纷引起的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在贸易保护政策制定过程中,充满了政府之间的竞争.在这些竞争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无一不把自己当做“理性人”来看待.通过博弈论,深入研究作为“理性人”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如何围绕自身福利最大化进行博弈以及最终的政治均衡.研究表明,在博弈过程中,各级政府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福利,更要去关注对方的收益,这样才能在讨价还价中取得政治均衡,从而保证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地方政府投资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经济行为之一,是地方政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在地方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民生、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效应中,1998—2008年辽宁省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效应的引资能力方面最强,经济增长效应次之,其后是:民生效应、生态环境效应。在2008年辽宁省各地市四个方面的综合效应中,阜新、抚顺的地方政府投资综合效应最大,丹东、沈阳、大连、鞍山次之,最后是营口、葫芦岛。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跨行政区公共问题对传统行政结构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区域公共品"问题的论述多限于区域公共品"生产"环节的技术性改进,而对其"供给"环节少有关注.对"供给"环节中地方政府的主导性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协调体系进行法制化制度下再造,才是解决当前我国区域公共品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大都市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向度的问题,不仅涉及的部门众多并且连接到不同的地区。因而,大都市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合作成为必然。在分析都市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动力因素和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建立"问题导向型"的合作机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以及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治理模式完善地方政府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