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突破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对马克思民主观的丰富和拓展。究其根源,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个特点:其一,在民主的价值取向上,强调民主“全过程”的主体性,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人民性;其二,在民主的道路选择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性;其三,在民主的实现形式上,强调协商民主是中国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创新性;其四,在民主的实现机制上,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参与,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世纪西方民主理论的演化,呈现了四种主要趋势:从人民民主论到精英民主论,从一元民主论到多元民主论,从政治民主论到社会民主论,从代议制民主论到参与式民主论。这四个趋势表现了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对视民主为“人民的统治”的古典民主理论的否定,另一是从规范的民主理论向经验的民主理论的转换。这两个特征一方面反映了传统的民主理论与现代的民主事实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本世纪后半期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实证化趋向  相似文献   

3.
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领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探索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种民主形式,克服了西方简单票决民主的诸多局限,基于全过程逻辑重塑民主,实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突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实质即人民当家作主,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民主,并且通过民主理论和实践创新而使人类民主意识、民主制度、民主过程等赋予了新的内涵,丰富了人类政治意识文明体系、政治制度文明体系、政治行为文明体系,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新征程中,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优化民主实践、完善民主理论、坚定民主自信,经由改革创新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保持生机和活力,创造政治文明新形态,在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民主”思想是毛泽东在晚年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民主理论。毛泽东提出“大民主”思想的最初目的是反对官僚主义,后来则用于进行政治斗争。“大民主”思想存在严重误区,它违背了民主的本义,忽视了民主的阶级性,违反了民主的程序性,缺乏法律上的精确性。但是,“大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模式,蕴含着一些合理成分,被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理想形态。而且,毛泽东在进行“大民主”实践时,其理论思维的主观动机和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有其清晰的逻辑理路,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有全过程性、人民性、全面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民主理论、扩大了民主范围、确保了民主真实、拓宽了民主路径,赋予民主新的时代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探索开创的、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  相似文献   

6.
选举民主和政策民主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采取选举民主形式,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现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也不能实行选举民主,而只能实行政策民主,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要求和目标定位,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过程。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作为人类共同价值的民主呈现出不同于西式民主的发展道路、本质属性和推进路径。在党的领导下,在民主之路的探寻中,实现了民主从价值理念向制度形态的转变;在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中,构建了完整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民主实践的推进中,保证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前提下,以党内民主建设为引领、以党的群众路线为依托,推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互动优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不仅具有完善的民主制度体系,而且具有完整的民主实践链条。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结构谱系中,不同类型的民主制度之间相互配合,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民主环节之间有效衔接,为人民群众全方位、全过程、持续性地参与公共政治生活和国家治理活动提供了重要渠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民主形式与民主实质、民主与集中、民主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有机统一,是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的社会主义民主,既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又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政治文明历史演进中,以古希腊为源点、以人民主权为根基、以人的解放为宗旨、以精英为模式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谱系丰富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与把握。在对民主的探索中,人们也遭遇到民主泛化、独尊化、标签化、宗教化、工具化、格式化和终极化等民主观念的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一再阻碍着人们对民主内涵与本质的正确把握。在探索民主政治发展中,中国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观念,认为民主是一个复合型的观念,是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五大民主”观念的高度互通、互相依存和协同一致,能够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性,切实发挥出民主的治理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不仅是民主观念的更新,更是对时代蜕变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展示出人类对民主制度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文章立足于基层民主的中国实践,简要阐述了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阶段,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层群众自治和党内民主的实践历程,从群众自治和党内民主两方面阐明了基层民主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助推效应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系统论证了基层民主实践与助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明确了中国基层民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和有益贡献,为学界继续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和优势”等重要命题提供了一些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社会能促进民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民主建设实质上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十五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一般的方针政策提高到党的政治纲领的高度,同时纳入了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这样也就真正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摆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如何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开创高校民主建设的新局面,就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工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高校的民主建设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笔者就此谈点体会:一高校民主建设的现状不可否认,工会组织对高校的民主建设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推动高校的民主进程方面,做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论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揭示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和关键,论述了民主政治建设要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坚 《社区》2008,(19):18-19
在基层民主实践的过程中,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八村把四个“民主”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来推行,通过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保障了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居民民主自治权利。现在潍坊八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得到了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正与目俱增,形成了一种浓浓的居民自治氛围。  相似文献   

15.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探索、实践、发展民主过程中的伟大政治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中国化发展的集中呈现,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基于新时代中国民主现代化建设成就而对中国民主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最新概况和最新表述,塑造了中国民主的新形象。全过程人民民主拥有完整的制度依托、程序保证和参与实践,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6.
民主是理应关涉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但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却异化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齐泽克认为,资本主义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统治,将民主形塑为一种崇高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化的民主试图对人民这个整体性概念进行切割,削除其潜在的革命性,使之成为接受资本主义统治的纯粹对象。这一目的借由意识形态化民主的三重表征——民主的符号化、对反对性概念的垄断和对“人民”的剥削得以实现,它们分别塑造了民主不容置疑的神圣性,消解了否定性的话语,解构了无产者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性。为了超越意识形态化的民主,使人民的解放重新成为可能,齐泽克提出必须以无产阶级政治组织为先锋,探索和发明一种无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虽然齐泽克对新的民主形式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体现为“绝对民主”的乌托邦,但他对政党政治合理性的肯定揭示了实践新的民主形式的重要性,民主这种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不应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定义,有必要以无产阶级为本位探讨未来可能的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既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对西方自由民主表现出真实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比较优势:真实性优势来自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广泛性优势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共识凝聚功能,有效性优势来自于民主全过程性带来的治理绩效。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具有更新了民主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提出了民主政治发展新道路新模式,以及给出了使自身永葆生机活力的答案等的时代价值,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西方主流民主模式是选举民主,其核心是“一人一票”的公平程序。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则强调民主过程中的辩论、反思、公共利益等实质要求,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集中在了民主协商的程序要求和实质要求当中。在这一问题上,哈贝马斯将民主协商的合法性完全置于理想的协商程序当中;罗尔斯则认为,理想的协商程序所确立的原则构成了协商民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但协商过程中的实质要求和协商结果同样构成民主合法性的检验标准。新近的某些协商民主论者则结合现实的制度和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协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理清不同主张之间的异同,有利于理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演进、核心观念和最新进展,进而有助于理解西方协商民主同我国协商民主的差异和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这既表明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政治的决心,也表明基层民主还在路上,还任重道远。本文论述了对基层民主的概念、发展现状、基层民主不理想的原因和对策,以及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两次历史性的挫折后,在抗日边区提出了民主、团结、抗战的口号,继承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民主宪政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指导下,结合边区的实际,提出了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思想,并付诸实施。它的实施揭露了国民党假宪政的欺骗,树立了真正民主宪政的榜样;增加了人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推动了边区民主政治建设;从实践上完善了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的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