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经验,在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共同富裕的实现步骤,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和方针等方面进行了发展,从而使共同富裕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他认为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其制度安排,以人民利益为其价值标准,以消除两极分化为其关注重点,以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为其突破难点,惟此,才可能实现这一理想追求,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他并不明确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战略,并且错选了一条仅重公平、不顾效率的同步富裕发展之路,其结果虚幻并苦涩。所以,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有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追求中国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纲领性文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实现农民整体上的共同富裕,农民与"城里人"的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由核心要义、基本前提、根本方法和精神动力构成的逻辑体系。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启示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定要处理好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共同富裕与部分先富、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生产关系、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向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脱离田园式生活环境并放弃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村农民的福利保障方式,削弱了家庭和土地对农民的福利供给,接纳地的福利保障制度尚未形成,这给正在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风险。本文基于对重庆市两江新区48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调查,从经济福利、文化福利和发展福利3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福利保障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福利保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毛泽东为了使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起来,从理论角度和现实角度从经济上对农民进行组织化探索,趟出了一条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尽管这种探索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我们客观地分析这一过程就会发现,它能够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引导农民走合作组织道路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如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要把组织权赋予农民,并搞好示范推广;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等。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制度结构松散、价值观念滞后、人才队伍短缺、市场培育不足等问题,这使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存在一定的现实挑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乡村产业经济、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激发农民主体动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乡村文化市场,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毛泽东首倡“共同富裕”,到邓小平将“共同富裕”上升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历经了一个逐步完善的演进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倡导“共同富裕”,是为了克服工业与农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使农民能够逐步、彻底地摆脱贫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倡导“共同富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贫穷”以及“消除两极分化”,并把它提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倡导“共同富裕”,是为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说明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实现路径上,要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在初次分配时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物质基础,进一步发挥再分配功能;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有益作用,进而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虽然城乡发展差距在持续缩小,但距离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厘清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认为当前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因素主要是城乡发展中仍存在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城乡生产要素流通不畅和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因此,要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通通道、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助力城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实现全方位、高质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作为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更是毛泽东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共同富裕"的科学命题,强调共同富裕目标是实现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毛泽东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过于乐观和理想化,过分强调社会公平忽视经济效率,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物质利益,一定方面又影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这些经验教训应当为我们今天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贫困是近代中国乡村的普遍状态,其根源与土地问题密切相关,解决民生的关键就在于土地问题。中央苏区建立以后,中共为解决乡村贫困及民生问题进行了土地改革,但在推行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了贫雇农阶层的土地问题,这是中共在当时革命的形势下所做出的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正在发生扬弃现代工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变迁,这一变迁的重要阵地在农村,而实现这一变迁的重要主体根据在于新型农民的现实生成。武陵山区的广大农民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实现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更新,这也是生态兴农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民问题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问题,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农民之所以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主要是"左"的方针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理顺生产关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须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必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不仅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且成为农民得以离开土地到城市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它正在成为农民工实现城市转移的现实羁绊。土地的国有制、集体所有制,抑或是国家管理下的土地个人所有制,到底哪一种土地所有制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实现一次性的城市转移呢,我们力求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相关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以农耕立国的中国,"农村兴,国运兴;农业衰,国运衰;农民定,天下定"的历史定律,在今天以前的历史里,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国民党的失败,从宏观和根本的角度,是由于政治的堕落而背叛农民和时代:在一个启动近代化的世纪,却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推行封建的统治,将农村、农业和农民置于近代化之外,导致农村没落、农业衰败和农民的普遍穷困.最终,抛弃历史创造者的人,终归被历史所抛弃.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文章首先从农民现状及存在问题、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住问题、新型农民培养的对策和途径问题等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仍需要进一步从总体上加以研究和解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农村扶贫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胡锦涛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开发,从新的视野和新的理论高度深化了扶贫开发理论,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扶贫的科学路径,取得了农村扶贫的巨大成就。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胡锦涛农村扶贫思想,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政治文化观现状是农村村情民意的重要表现,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这一村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从自己所具有的知识优势、角色优势、身份优势、智力优势出发,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心,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和农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农民仍然没有摆脱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发展前景来看,只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实现了现代化,全国才能实现现代化。笔者认为研究毛泽东同志一生对农民的强烈情怀,对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收入存在差距.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不能采取"均贫富"方式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富者寡贫者众均贫富的结果也只能是共同贫穷.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只能是使贫者脱贫致富,消灭贫困.邓小平提出,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即应当更突出地关切共同富裕问题.当前解决这一课题我们应该也能够有所作为,最急切的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