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是人关于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是什么?哲学界主要存在着“属性说”和“关系说”之争。我认为,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既不是客体所固有的某种属性,也不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本身,而是主体的一种认识,即主体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或称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的认识,这应是哲学价值范畴最一般的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那将矛盾百出,不能说明哲学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论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所谓价值思维,是指价值主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一系列价值认识活动。而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则是学报编辑(价值主体)为满足社会需要,根据其办刊宗旨,对作者、选题、文稿(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所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  相似文献   

3.
普世价值的性质及其基本理念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世价值(或全球价值)就其性质来说,不是实体性价值、规范性价值和属性价值,只能是一种关系性价值.就是说,普世价值的价值客体不是"实体"、"规范"、"属性",而是"关系"性客体.根据这种定性,和谐、责任、平等、互利、可持续发展、关爱等,应当成为普世价值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哲学价值论是八十年代我国哲学论坛上的新兴课题,价值的实现和创造是它的逻辑归宿,笔者认为非常重要,是以撰文探讨.一、实现和创造价值是实践的根本宗旨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客体及其属性的存在固然是价值之源,但客体本身还不是价值.价值不是既成的,需要人们去实现和创造.为了理解这一点,有必要引入可能价值与现实价值的概念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物质客体的属性要阐明物质客体范畴,还必须进一步分析属性范畴。这里所讲的属性就是物质客体的属性亦即物质实体的属性。不可能有脱离物质客体(或实体)单独存在的属性,属性总是属于实体,刻划客体特征、特性的东西;同样客体(实体)也不能脱离属性而存在。人们认识客体,也就是认识客体的属性。莱布尼兹说,凡物莫不相异,即宇宙间没有任何两个全部属性都相同的客体,这可以算是一个定律。全部属性相同的客体就是同一个客体,所以,认识了某一特定客体的全部属性,也就是完全认识了特定客体本身。属性范畴对物质客体论之所以重要,原因就在这里。关于属性范畴,已有许多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例如形式逻辑从概念的内涵上,数理逻辑从谓词或命题函数的形式上,辩证唯物论从质、量等范畴上讨论属性范畴。  相似文献   

6.
一 自法国社会学派巨擘列雄—布留尔以来关于原始思维的几个主要学说,如同泰勒的“万物有灵论”一样,已被普遍认为是值得信赖而不再需要论证的学说。史前先民的思维特征一般被概括为以受“互渗律”支配的、神秘的“前逻辑思维”(Prelogical thinking)。它表现为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的神秘互渗,社会集体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巫术仪式、接触等)占有其它客体的神秘属性。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神话思维”或“隐喻思维”(Metaphorical thinking)。这种在时间上先于逻辑思维的神话—隐喻思维,它形成概念(神话概念)的方式不是象逻辑思维那样靠“抽象”的方法,而是遵循所谓“以部分代全体的原则”形成一个“具体概念”。E·卡西尔在《语言与神话》一书中试图注明,  相似文献   

7.
个人的价值在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创造”,这是近几年在我国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中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会出现,我们认为除了一些社会历史的原因之外,人们还没有从理论上真正搞清楚社会价值对个人价值的重要作用,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反映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的范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在人类生活中一直是既互为主体又互为客体的社会和个人,由于各自都具有满足对方某种需要的属性,因而也各有其价值。所谓社会价值,就是社会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属性。一般说来,它  相似文献   

8.
1、价值是事物(或客体)对人或以人为组成要素的社会群体(或主体)所具有的意义、效应或效果。它并非是事物自身,而是事物由其内在属性所规定并实际产生了的作用。因此,价值概念反映的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就经济领域的价值而言,它反映的是经济领域中各类经济主体同这个领域中的一切经济现象、事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这关系中,经济主体成为价值主体而经济客体构成了价值客体。经济主体作为价值主体,意味着经济领域的价值是为经济主体的利益服务的,是就经济主体需要的满足而言的;经济客体作为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恩全集》第19卷第406页)这就是说“外界物”——客体——只有与主体确立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客体的诸多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时,这种与主体联系在一起的客体才具有价值。在这里,有几点必须加以深入的说明,才有助于我们明了价值的起源以及价值的基本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0.
公平与效率如何可能:社会哲学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关于公平与效率之关系的争论 ,不能仅限于概念的界定和所谓适用范围的讨论 ,尽管这是必要的。公平与效率本质上不是一个语言与逻辑的问题 ,而是一个社会历史问题 ,进言之它们是由人类活动衍生出来 ,并由人类活动的目的所决定的。当人们弄清公平与效率是什么以后 ,必然要进到它们是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的阶段上来。前者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目的 ,后者决定于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合理化。只有从人类活动以及活动的规范化形式即社会制度入手 ,才能真正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实现的机制 ,这是一种社会哲学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1.
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正确地解决了主客体的本质和属性问题.主体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理性属性;客体具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和三个基本属性即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三个不同层次即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要从主、客体的内在联系中把握它们之间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是双向逆反建构的关系,在主体走向客体的同时,客体也走向主体。主体走向客体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阐释:文学写作首先要求作者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文学写作活动关注的是客体的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文学写作中的客体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法和经济法都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且都强调法律关系主体的多元性、权利义务的共生性、行为模式的非对抗性,都将公平和公正作为第一位的价值追求,都更为关注法律实施的实际效果。区别在于社会治理法的原则涵盖且远远超出了经济法原则的内容,并且更为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在调整对象的主体方面,社会治理法和经济法的法律主体的类型是相同的。在调整对象的关系上,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都被涵盖在了社会治理法的法律关系之中。在调整对象的客体上,社会治理法的客体囊括并超出了经济法的客体。  相似文献   

14.
在最近涌现的诸多学者中,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已被新的观点所取代。新观点认为,技术不再被当作工具,而成为人们思考的基础;随之,主体与客体关乎社会的观点也被主体与客体主要与技术相关联的理念所取代。此论点聚焦于思考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生命概念本身,就像是资本主义的公理一样。生命本身既有有机又有无机状态,一方面通过去领土化过程产生(资本原理),另一方面通过归域过程产生(国家)。主体、客体和技术通过这两种过程产生。只有完善不分类属的本体论,而不是仅仅关注非人类、非有机体和后人类的本体论,人类才能真正进入当代。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辨析前人关于"悲剧性"范畴的性质诸说的基础上,采用语境还原法,从"存在"性质和"概念类属"两个维度对"悲剧性"范畴的性质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悲剧性是一种人类现象,悲剧性是一种意向性存在,而不是一种实体性事物的存在。"悲剧性"范畴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事物范畴,表现的是处于具体语境中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契合关系。这将为彻底清除制约悲剧理论研究的概念障碍、建构现代形态的悲剧理论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旅游的内涵及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生态旅游理论不是以生态旅游(概念)作为生态旅游理论的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也不是自然环境生态学与旅游理论的联姻。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的是一种类似于生态学中的生态链的平衡关系及变化规律。旅游生态链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广义)和环境四要素组成。初步探讨了生态旅游中的生态链的平衡、准平衡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内容。进而提出生态旅游理论是旅游理论发展的必然,是旅游理论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指出能够出现百种以上的生态旅游概念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是我们在误区中研究生态旅游理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试技术客体的二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技术客体的二元性,即结构属性与功能属性。陈述了技术客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二元属性关系并不简单地适合于因果对应律,此二元属性统一的基础应该是基于因果关系之上的实用主义准则。在揭示出技术客体二元属性统一的准则之后,对技术客体的设计范式进行了思考,提出技术客体的设计应该是一种二元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客体是一种权利的逻辑起点。一种权利的客体对于一种权利成为其自身而与其他权利相区别至关重要。在我国,知识产权的客体一般认为是无体物,从而认为无形性是其基本属性。其实,知识产权的客体与对象是一致的,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与物质产品(即民法意义上的有体物或物权的客体)相并存的一种民事权利客体,非物质性是其基本属性。民法典严谨科学的体系必须建立在对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民事权利的相对准确界定和清晰区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公平是对社会关系的评价,这基本上是一个可得到多数同意的论点,特别是在哲学界。但是,人们虽然赞同却未必真理解这一论点。主要原因是对评价概念的一般特征并不了解。——如果熟悉评价概念与规范和描述概念的本质区别,就多半不会将公平等同于平等之类概念;如果了解评价概念的一般特征,就可以从其中得到有关公平的许多内容,包括公平的标准。评价可区分为评价判断与评价概念。评价在通常的意义上,是指一种以判断表达的评价活动。它是以主体的价值目标或规范为标准而对对象客体所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而评价性概  相似文献   

20.
现代心理学必须克服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的缺陷,坚持辩证唯物的统一观。人类的心理活动既具有自然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的属性,自然性是其基本属性,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人类个体只有参与社会实践并掌握反映人类实践经验的概念和语言,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有人类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