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经验论,经历了从唯物论到唯心论最后到不可知论的曲折发展过程.这个曲折发展过程,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的、阶级的背景,也有其理论本身的逻辑必然性.这里仅就英国经验论演变的内在必然性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从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如何看待过去的历史问题,而且尤其关乎到如何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等一系列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这里根据自己的思考,也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初步认识是 :它是一个由 2 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 ,到 1 9、2 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 ,再到 2 0世纪 40年代之后的“定格” ,最后到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 ,是由古典文论的传统的“诗文评”学术范型向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转换的历史 ,是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由“诗文评”旧范型脱胎出来 ,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论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 ,是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 (现在正处在这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之中 )。这是中国文论历史性的转变和发展。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选择 ,同时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因此 ,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进行回顾与反思 ,应该紧紧盯住近百年来从古典文论到现代文艺学的历史发展中学术范型转换这个最显著的特点。这百余年的历史 ,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 ,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的 ,一是最初那二三十年 ,一是最末这二十来年 ;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和单调了一点。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要发展文艺学 ,必须不封闭 ,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17世纪前期,西藏地方与清王朝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互遣使者到隶属统治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迅速地自然演进的。它是由中央政权更替的历史局势决定的,也和满、蒙、藏文化的相似性、相融性是分不开的,是当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演进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20世纪的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20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也完成了一个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演进的过程。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站在现代化的立场对传统文学进行新的价值重估,是促进本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以"五四"、建国初、新时期为标志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相应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在这三个阶段分别对传统文学进行了三次大的价值重估。由"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传统文学的批判继承,再到新时期对文学传统的弘扬。正因为每个阶段对这一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才形成了不同阶段的研究特色,推动了本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史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某些事件的行进轨迹,似乎是在绕了一个圆圈之后,重又回到了它的起始点;今天的现实几乎就是昨天史实的重演。“全盘西化”论在半个多世纪里的沉浮消长,为我们从历史中认识真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 有一种看法认为:“全盘西化”论是维新人士在1898年首先提出的。其实,从“全盘西化”这个概念的提出,以及围绕这个概念而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这两点考察,“全盘西化”论的问  相似文献   

7.
船山在《尚书引义》中提出了气有不善、性有不善的看法。而在其两年之后撰写的《读四书大全说》中,船山即对这种看法进行了修正,认为性无不善,这种认识贯彻于之后他学术的始终。由性本善而用有不善的看法到性始终为善的这个转变不仅可以扭转其体用观的扞格不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其人性论的这个转变导致了其"工夫"修养论与宋儒在侧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即不是气与性之不善,不善是由于主体在与外界交往过程中不能善于驾驭情势与正确对待的结果,不善的结果主要由主体负责。船山之意是要人当下就负起改变自己的责任来,一刻也不能拖延;而且船山也坚信人在当下能改变自己(此类似佛教的前念迷即烦恼,后念悟即智慧)。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发展轨迹。对五个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其意义在于,给定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认识市场经济发展中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条件、原因和结果,进一步把握其运动规律,并以此认识和指导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事业。(一)15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达三个世纪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欧洲经过了漫长的中世纪,即封建主义社会。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市场经济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发展。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多年来我从事近代史研究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使我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的史料,并对许多历史人物,至少有几十个历史人物作过评价.微观评价和宏观评价的都有。我对洪承畴这个人物也曾从宏观上发表过一些议论.’‘’尽管后来王宏志《洪承畴传》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史料和问题.可以深入地引为思考,但这个起初的宏观的看法却至今没有改变。由于我还缺乏对洪承畴某一历史阶段或事件进行微观分析的条件,在许多专家面前我不能班门弄斧,只能从宏观角度就洪承畴评价问题再谈几点看法:其一,洪承畴评价问题是个学术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的浪漫主义诗学有一个复杂的发生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由充分肯定到完全否定再到部分肯定和部分否定,由对西欧和美国式的浪漫主义的模仿到经过日本和苏联式的政治变迁再到中国式的“结合”的历史过程。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不是西方浪漫主义诗学的翻版,它具有现代中国自己的个性和特征。从总体上来看,西方浪漫主义诗学输入中国后,虽然失去了许多浪漫主义固有的“本质规定性”,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中国性”,我们之所以还承认它是“浪漫主义”,是因为它的基本倾向仍然保持在“主观”的范畴,它所糅进的“现实”因素更多的是带有“想象”的性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性的现实”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天津经济中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中心问题,是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来的一个新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要从许多方面进行深人的研究。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是关于天津作为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的形成问题;同时,也就它的特点、性质和作用等问题谈一点看法。天津成为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经历了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如果从1860年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强行开辟天津为通商口岸算起,直到廿世纪三十年代为止,经过了七十多年的时间。天津经济中心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逐渐地自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6,27(5):8-14
20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末世的近代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的历史过程,它的苦乐悲欢、成败得失,都通过报刊话语得到宣泄、得到表现,构成20世纪中国报刊话语“被历史言说”与“为历史言说”这样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一方面展现了20世纪中国处于空前转折与巨变时期所爆发的巨大能量,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报刊话语袭承中国传统文本为天下言说、载道传道、忧国忧民的可贵品格,同时也体现了它与历史的一种互动互应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压力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到21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伴随着高速发展的节奏,人类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提高自己,学习知识技能,锻炼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成就越高,责任越大,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人们在掌握能让自己取得成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有学会如何面对压力和有效地管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称得上是现代意义的研究并取得长足进展,那还是本世纪以来的事。20世纪是中国学术近代化的时期,是现代学术启蒙和发展的时期。这个世纪既承继了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特色,又显示了中西学术文化交融的过程;既展现了变革的成果,又显示了新的走向。因此,在本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叩门而至的今天,回顾一下我们这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总结得失,展望未来,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为此本刊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四位博士研究生作了这个笔谈,就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科重点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以期共同担负起我们的学术责任  相似文献   

15.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弄清这个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性质,对于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直到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马克思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有人认为逐渐达到了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有人认为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有人认为既不是唯心主义的,也不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正在形成的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过渡,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个题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揭示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我们党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我想从学术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迄今为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就是建立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 在今天,我们的事业,我们的道路,乃至我们的共同理想,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可能  相似文献   

17.
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等同起来,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不能搞市场经济这种纯粹计划经济的观点,从16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到中国的二十世纪70年代,已有46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纯粹计划经济从理论到实践自始至终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徐剑 《学术论坛》2002,(4):89-91
艺术社会学是一门形成相对较晚的学科 ,从世界范围看 ,其萌芽约在 1 9世纪 3 0年代社会学问世以后。本文对 2 0世纪中国艺术社会学由引进到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 ,并结合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加以论述 ,主要介绍了各时期对于艺术社会学的不同看法及不同研究成果的优缺点 ,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这一学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光辉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在建国后的头七年所实现的伟大转变,历史地结论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个结论和表述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它对阐明和维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严整性,对正确地研究和理解党的历史,对科学地总结我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对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有些同志对《决议》的这一表述还有着某种程度的不大理解或不同认识。有的说这个表述同过去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等没有什么区别;有的说这个表述没有过去的提法科学;也有的说不知道这个表述是什么意思;等等。为了共同学好《决议》,正确领会其精神,就自己的理解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杨剑龙 《江汉论坛》2007,5(9):82-87
人类的历史是人类本性不断改变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作为以人为本的文学,正是以形象来反映记载人类不断改变与不断认识的历史,在文学史的记载中蕴涵着人性思想的发展变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从最初的开放到走向封闭、到回归开放的轨迹相似,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性的呼唤与认识也几乎呈现出一种"U"形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