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英国 一天傍晚,我来到图书馆。德国学生盖尔德在计算机前,他问我想不想去海边?海边?去!我回答。 我们驱车前往。车离开罗马风格的巴斯,向西驶去。 穿过英国的乡村,美丽的小乡村、英国的乡村别有一番韵味。小石头屋子的酒吧,门前是大的长条木凳,也可以叫木椅。老式的灯悬挂在墙上,玫瑰色的鲜花从悬吊的花蓝里伸展着野味与艳丽。古老的教堂在村庄中静立,仿佛在默默地祈祷或守卫。当教堂的钟声铿锵地在空中升起,又袅袅地飘然荡去时,远山也会传来悠悠的回音,象是宇宙的和谐的叙说。一个一个的小乡村象一个一个的古朴的珠宝,…  相似文献   

2.
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溶溶,清辉洒满大地。不久,天空飘来几朵灰色的浮云,月光被浮云全部遮蔽。浮云过后,一碧如洗的苍空,明月又重放光辉。月光下,纯朴率真的情侣,手捧着芬芳馥郁的玫瑰,倘徉在花间小径,沉浸在轻松欢愉的爱情王国;失恋折翅的人儿,在林荫小道踽踽独行,暗自忧伤。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把美丽的鲜花奉献给了纯真的少男少女,而她自己却在田间小陌独自徘徊,在人生和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历经艰难坎坷,尝尽了各种不同的滋味。  相似文献   

3.
月亮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象征符号。其能指是圆缺变化,所指是长生不死。寄居月亮之中的白兔、蟾蜍、嫦娥与桂树都具有不死特征,这些不死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月亮的长生不死形象。这是渴望长生不死的中国古人赋予月亮的文化意义,而作为月亮的对立面太阳则被赋予短命夭亡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至今仍闪耀着瑰丽光芒的《庄子》一书,以其自身的蕴藉奇伟给无数学子以人生的启迪和美的感发。《庄子》中,庄子对“心斋”,“坐忘”、“逍遥游”的向往与追求溢于言表。其汪洋恣肆、滔滔侃侃的哲理思辩,不仅孕含着庄子的审美倾向,也向人们揭示了庄子审美心态之形成。所谓“心斋”,《庄子·人间世》有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也者,心斋也。”即要人们排除耳目心意,从而培育,发现,铸造,实即积淀成一种与道同体的纯粹意识和知觉。所谓“坐忘”,《庄子…  相似文献   

5.
《月亮之上》歌词:(演唱:凤凰传奇)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昨天以往风干了忧伤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长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谁在呼唤情深意长让我的渴望像白云在飘荡东边牧马西边放羊一摞摞的情歌就唱到了天亮在日月沧桑后你在谁身旁用温柔眼光让黑夜炫烂听这首歌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把它置放到绿色草原的背景上。一向喜欢旋律舒缓、歌词里郁积着伤感的  相似文献   

6.
从天圣年间科举应试到景祐三年贬官夷陵之前,是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早期.早期的欧诗能吸收西昆体的合理内核,矫正其弊端,它对西昆体有"入"有"出",并由此一步步走近宋调.  相似文献   

7.
生态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受到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为诗歌,同样也在关注生态问题。广西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在其中,既有美丽的风景,又有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作为生态诗歌,其主要的功能不仅在于对美景的讴歌,更重要的,是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和批判。广西当下诗人的某些诗歌当中就呈现出这种明显的生态情怀。  相似文献   

8.
因舆论的热烈关注,陆川电影新作《南京!南京!》和五位学者的新书《中国不高兴》强力吸金,“争议”带来的是惊人的票房收入和销售数字。当然,同样高涨的还有观众、读者的激动和亢奋。—部电影、一本畅销书中所引发的民族主义与大国民思维,不时散见于社会舆论中。  相似文献   

9.
生和死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两极,对死亡的不同诠释,形成不同的生命取向。在冯至二十到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中,诗人对死亡的理解经历了由最初的直觉感悟到对死亡的追慕再到哲学思考的发展过程,反映了诗人别具一格的审美选择:即在死亡的审美观照下对生命蕴奥的积极探索以及对理想生命形态的构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金代初期的诗坛是“借才异代”的时期。许多汉族士人因各种原因羁留于金朝,对乡国的怀念和仕金的无奈时时流露于笔下,表现为其诗歌中浓重的乡关之思和无奈仕金又心怀愧疚以及仕与隐的彷徨与痛苦,形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人文景观。在这些金初诗人中,以宇文虚中和蔡松年为代表,他们的心态体现了金初诗人的典型心态。  相似文献   

11.
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诗坛上影响巨大的诗人之一,李金发也以独步一时的诗作赢得了“诗怪”的衔头,从艺术成就的角度看,两人的诗坛地位并不平衡,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两人的诗歌创作了都受到欧美象征诗派的影响,两人都自觉运用象征诗派的创作理论和技巧付诸艺术实践,写出了一些象征意味浓厚的作品,仅此一点,即可成为比较两位诗人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默君是近代南社重要的女革命家、诗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一生重女权、兴学办报,积极从事教育改革事业,积极倡导民主思想,呼醒国人。默君一生笔耕不辍,其诗歌创作具有典型性,多以弘扬民主思想为主题,内容比较充实,题材广泛,总体而言以叙写现实,反映战乱,抒发爱国、忧国情怀为主,较少闺阁气。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学批评著作中,诗歌创作与诗歌赏评作为两个独立的话题自古不乏高见与专论,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理论体系来进行论述还很不多见.结合20余年来教学中的探索积累,尝试从诗歌形成的内在机理上,阐明诗歌欣赏评析所应遵循的规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文铎教授今年83岁,中等个子,身材匀称,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走起路来一阵风。从他的面容、举止行动看比实际年龄年轻20岁。他每年的体检结果显示:从生理、心理及体征检查,五脏六腑正常,心脑血管理化指标明显年轻化。平时总见他谈笑风生,体魄健壮,几十年来很少感冒生病。200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老龄委评选李文铎教授为山西省10位健康老人之一。李文铎从医50多年,是山西省神经学科的创始人。经他治疗的脑血管病和其他类型的神经系统病人成千上万。他在职时任山西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全国神经精神学会委员。李…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礼治文化和专制制度的长期统治下,出于对政治权力的依附和追求,文人群体积淀成某种集体意识,这就是依附心态,而当专制历史使他们的这种依附不可得时,又让他们在心理上成为弱者,形成一种自卑情结.这种期盼与失落并存,自傲与颓废同在的矛盾心理格局,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不可避免地给人留下一种"南柯梦、黄粱枕"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把握作者情感的角度,对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三位典型的隐逸诗人归隐时的真实复杂的心态作一解读,借以比较清楚地看到隐士的理想、悲剧性与超脱性,看到人性的压抑、反抗与回归。在作者清新脱俗的诗句中去感受他们心灵上的创痛和精神上的追求,可以推断出中国隐逸诗人闲适的背面:退隐中包含着无奈,超脱中隐藏着哀伤。  相似文献   

17.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年鲁迅南京求学时期的诗歌创作,情感上既有抒发离情别绪、崇尚高洁品格的,又有展现民风民俗、致力追求新知的;艺术上用温情脉脉的叙述展现深沉婉约的风格,语言幽默,善于化用典故.而社会变迁、时代风云和个人遭际的烙印,以及古代诗文的浸润,造就了这位文化巨人诗情诗艺之开端.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一些政工人员做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遇难术攻,却不知“道”治。结果,术因“道”盾非术,难因“道”盾作难。  相似文献   

20.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照大革命失败后茅盾与鲁迅的心态,可以看出鲁迅能在逆境中表现出乐观与从容的原因在于鲁迅在本质上作为一个具有丰富人生阅历且已习惯独战的思想家,既能为追求真理对自己的思想作深刻的反思和明快的否定,又对社会现实和革命前途保持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敢于“反抗绝望”和“作绝望的抗战”。这是鲁迅的过人之处,也正是当时的茅盾所缺乏的。两位文豪的情感心态与他们的政治心态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