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多元化”理论是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多元化”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具有两个层面的不同指向:一是作为社会政治现象的“政治多元化”;二是作为特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式的“政治多元化”,即“政治多元主义”。两者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政治多元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面临内外种种困难选择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试图用调整资产阶级统治方式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理论。本文从社会基础、方法论、理论要旨及阶级实质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展开,学术界批判封建主义的呼声一时缄默了。有的人对批判封建主义问题讳莫如深,有的人则有意无意地把批判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立起来,似乎强调批判封建主义,就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例如有些论者在批判近代史上“全盘西化”的主张之时,居然不加分析地全面肯定封建传统文化,认为张之洞用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改革运动的“中体西用”说,“在维护固有传统价值与机制的前提下,采纳西学,以  相似文献   

3.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场思想政治领域中长期的严肃的阶级斗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方法论方面与形而上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剖析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对于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不无益处。本文试就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形而上学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和表现,以及如何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形而上学影响,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政治多元化”实即西方的三权鼎立和多党制,这种资产阶级政治和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也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是一个可怕的政治陷阱,其实质是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反对党、从根本上动摇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为了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极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他们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需要,妄图用西方的“民主政治”代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了澄清资产阶级民主观的影响,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有必要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6.
<正> 资产阶级自由化从根本上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其目的在于把我国直接演变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显然,他们代表了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势力。民主社会主义则是源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中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和派别,它在共产党队伍中的影响,则表现为一种机会主义思潮、路线和政策。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民主社会主义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应该简单地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人们发现,在我国曾经鼓吹过资产阶级自由化并在国内制造动乱而后逃往国外的那些“社会精英”现在也鼓吹起民主社会主义来。他们打起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号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一,他们从失败的教训中看到,在今天中国这块土地上,那样公开地、赤裸裸地鼓吹“西方民主制”,公开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很不得人心,而把“民主”、“自由”冠以社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散布了许多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其中包括反对向人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说:要“允许多元化的理想,不是单一的。共产主义理想也是一种,而且它本身远得很,并不太具体。”又说:“所谓理想,不需要外人灌输,要我们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十年,西方学者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责难是多方面的,在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和伦理学等方面都有,其区别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唯物史观是西方批评者责难恩格斯的重点,他们把恩格斯的唯物史观视为“形而上学机械论”、“以物质为中心的经济决定论”,并企图把恩格斯与马克思对立起来,不是用马克思来反对恩格斯,就是用恩格斯来反对马克思。近几年来,中国知识界中的极少数人泛起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如果抛开政治原因,单从思想认识根源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一些西方学者所杜撰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对恩格斯莫须有的批评、责难,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马  相似文献   

9.
一、繁荣历史科学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27日,邓小平针对当时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明确指出: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现在该讲了。邓小平将我们党一贯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科学地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同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时,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他说:现在一方面,坚持“左”倾错误的人攻击三中全会以来所实行的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一种怀疑或反…  相似文献   

10.
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也是几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未能协调发展的结果。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状态,既是当前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的迫切需要,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正确理论是正确实践的先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正确的透视和反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基本方针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人权卫士”自居,我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为了煽动学潮和动乱,也打着“争人权”的旗号。人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有什么区别?当  相似文献   

12.
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革命”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尖锐激烈的斗争。出于反封建的需要,中国资产阶级的新学家们以从西方输入的“西学”为武器,对中国封建的思想文化即所谓“中学”、“旧学”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这一斗争遍及于思想、文化、学术的各个领域,“道德革命”、“史学革命”、“文界革命”、“诗界革命”等口号先后被提了出来,在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这一斗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试图对中国进行资本主义变革的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这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大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曾经在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了由于一个时期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许多理论问题被搞乱了”这样一个严重问题。在许多被搞乱了的理论问题中,最根本、最严重的莫过于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看法与态度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是多方面的,本文涉及的只是其中的两个基本论点,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与“批判”马克思主义论。其手法通常是,以坚持与发展马克恩主义以及反对教条主义为名,行反对与否定马克思主义之实。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希望学术界的同志们能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统一思想,整齐步伐。这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对于贯彻与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在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明确指示:“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等等。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毛主席还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毛主席的这个极端重要的指示,从理论上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深刻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法权是产生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一个温床,较明确指出了对资产阶级法权,“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认真学习毛…  相似文献   

15.
当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正在深入开展,同时,改革、开放、搞活也正在深化之中。最近,本刊编辑部邀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同志举行一次笔谈会。参加笔谈的同志一致认为,近几年来,在学术界流行着某些有影响的错误观点,它们同政治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既有所区别又有联系,有的成为自由化思潮得以泛滥的思想理论依据,有的则表现为思想认识的僵化。无论僵化的观点、还是自由化的观点,都不利于改革和开放,不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而批评这些错误观点不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繁荣社会主义学术文化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推动改革的需要。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缜密分析,旗帜鲜明地写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文章和著作,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刊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学术理论刊物,热诚欢迎这类来稿。现将参加笔谈会的七篇文章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十八世纪的欧洲,继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之后,在法国出现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伏尔泰以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共和民主思想,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哲学……,百家争鸣,群星璀灿。启蒙运动者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反动势力而顽强奋斗,把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到顶点。哲学革命作了政治变革的先导。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在亚洲的中国,时值清朝“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17.
多元的时代与多元的法学──迈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变动不居的多元化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元并存的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人的心态和行为趋向都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存在。多元化的时代必将产生多元的法学,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也将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1)中国法学将发生分化,大一统的法学格局将被多元并存的法学新格局取而代之;(2)将出现中国法学流派;(3)域外法律文化的影响显得更重要、更深远;(4)法学研究方法多元化。而法学多元发展的实现尚需要一系列内在的和外在的条件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宽容。  相似文献   

18.
勿须置疑,目前书刊市场污染严重,“精神毒品”泛滥,重要的根源在于书刊社。要从根本上扫荡“精神毒品”,使书刊市场清净新鲜,关键是要堵塞污染源。换句话说,要釜底抽薪,整顿书刊社,使之正本清源,真正担负起生产优秀的精神产品的重任。为了有效地整顿书刊社,就要弄清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影响。国际上,帝国主义一刻也没有忘掉企图将中国演变成资本主义,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国的野心。他们无时不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是个很高的要求。近年来的文艺作品达到这个要求的还不是很多,而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倒是出现了一些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不好的作品,造成了精神污染。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我以为在文艺创作上有三个问题——时代气息,时代精神,时代高度——很值得提出来进引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世纪初“国民”问题讨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初,中国一批资产阶级新学家曾大声疾呼,要求中国人由奴隶变而为国民.并曾对国民应具的资格及提高的途径等问题作了探讨。这场关于国民问题的宣传、讨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史上重要一页,对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人民素质的提高,对推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追求.正规说来是从早期维新派开始的。但是,在那时,他们尚没有公开宣传“主权在民”,而是主张“君臣共主”。到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向前迈进了一步。依据西方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