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行户籍制度由于不恰当地充当了分配社会福利的工具,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改革户籍制度,应当从功能矫正和制度创新入手,通过消除户口的福利分配功能,变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来还原户籍制度的设立初衷,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了户籍改革的二元制度模式、一元制度模式、流动户口制度模式,认为一元制度模式既有实施的必要性又有操作的可行性。基于我国户籍改革的现实困境,提出实现户籍一元化的对策建议:(1)加快户籍管理立法;(2)在国家层面统筹推进户籍改革;(3)以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为突破口;(4)变前置准入为后置积分的城市入籍思路;(5)推动"县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改变人口流动单向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户籍制度弊端及改革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户籍制度的改革对实现我国人才的自由流动 ,乃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有利于我国工农业的发展 ,有利于合理产业结构的形成 ,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但是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步履维艰 ,至今未能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坚冰正在逐渐被打破 ,但不可一蹴而就 ,需同别的制度一起进行综合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户籍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命题表现为决策者的政策目标的优先序从工具性目标向权利和平等的价值性目标的转变.户籍改革的本质是决策者放弃以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的权利及其相关的社会福利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工具性目标, 将流动人口的权利保障及其正义性纳入自身的社会总福利函数之中,并赋予其权利价值在政策目标序中的优先地位.改革的路径是以渐进式为基调的,以一种循序渐进的适应内外压力的形式出现的,并对原制度存在强烈的依赖性.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应当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之上的种种福利,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5.
在人才及国民素质竞争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核心竞争内容的大背景下,作为提高国民素养必要途径的高中历史教育在整个人文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日益重要.历史又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其教学的成功与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休戚相关.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动因及如何实现等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制度,曾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现行的户籍制度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利与弊,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警务改革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发展几个时期,呈现出诸多自身的特点,它反映了经济、政治、科技对警务改革的影响。站在新起点,我国警务改革应当遵循警务变革的规律,以民生警务、法治警务和智能警务为方向,重点处理好警务管理层级、警务信息化、社区乡村警务、治安防控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分析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背景,并阐释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动因及限度,探讨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梳理我国户籍制度形成、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城市负担能力、普惠型社会福利、进城农民土地处置等困境,并以当前成都市所推行的户籍制度改革为蓝本分析了其解决这些困境的努力,提出了成都户籍制度改革对全国户籍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已难以适应新环境。尽管多年来户籍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等级身份、劳动力资源浪费、人户分离及一人多户等,这根源于我国以“城市中心主义”为发展理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要加紧完善户籍立法,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动户籍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以推进我国新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回顾我国30年的改革路径,选择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渐进式”与“激进式”相结合、“纵向博弈”与“横向博弈”相结合,并取得了改革与发展的伟大成就。面对改革攻坚阶段的到来,我国应在改革路径上吸取以往的经验,继续把三个结合作为改革的基本路径,并丰富其内涵和拓展其内容,从而把改革继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中已经初步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是在改革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私营企业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发展缓慢;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很大。为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更好的实现,我们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有机结合;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当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这一看法并不准确。从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系统论述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论述来看,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从完善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疏通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法治进程几个方面选择综合性改革路径;应当采取渐进式改革战略,以实行党内民主改革为关键,首先从外围突破,为促进党内民主改革、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条件。综合性改革路径选择与渐进式改革战略相结合是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和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纵观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经历的三个时期,本文就工资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认为深化工资分配改革,必须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培育新型收入分配机制,真正体现效率优先。发挥激励职能,最大限度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积极性,建立与其他改革相配套的工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改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符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作用,但代建制改革试点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将对我国代建制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探索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要想实现管理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针对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推行和建立教师岗位聘任制、完善以岗位津贴为主的高校津贴分配制度、积极稳妥地推动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推拉理论为理论框架,使用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2018年11月有关上海市居住证评估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PSM)的计量方法,研究居住证制度对在沪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住证制度会显著提高在沪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通过稳健性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控制选择性偏差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稳健。交互分析结果说明,居住证对租房的在沪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抑制作用,对自购房的在沪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户籍在沪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对城镇户籍在沪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影响更大。并且,在沪流动人口个体特征、在沪工作生活情况、心理因素和家乡留守情况对其城市居留意愿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配制度改革中公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当前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阶段的公平应当理解为机会的平等和过程的平等。收入分配不公是由机会不均、竞争规则不平等产生的非正常收入差别,而正常的市场竞争产生的收入差别不仅不是收入分配不公而恰恰是公平的体现。在机会公平和条件公平为主体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结果公平的必要补充地位,防止当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演化为严重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变革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它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具体案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呈现出"边学边干"、效率取向、阶段性发展等一般特征,这些特征都与经济发展变革和行政利益因素有关.保险制度作为政府的一项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它的变迁和整个制度环境中的其他制度变革,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密切相关.在变迁的进程中,不论是纵向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分歧,还是横向上不同政府部门间的利益分歧,都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应推动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此过程中,省级统筹成为当前改革最迫切的努力方向.同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体系来代替现行不规范的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