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史良是近代中国法制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她的法律实践和法律思想是其历史重要性的基石。不能仅仅看到史良的一生,也不能在皮相层面上对她的法律思想进行解读,要透过史良及她的实践、思想的这扇窗,看到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民主法治问题。无论是在律师执业生涯中,还是“七君子”事件中,抑或是史良未竟的愿望,反映的都是国家与社会相互关系、理想与现实相互关系等。中国只有渡过了社会转型这个历史三峡,才能真正地实现一转而百转的目的,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法治,实现史良未完成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以救亡为宗旨的《风雨》周刊,是抗战初期颇具影响的文化刊物,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影响,在民众动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注重与读者互动,开启民智、促进民主,以及关注精神动员是其主要特色。《风雨》周刊是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关头自救活动的文化载体,也是河南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王造时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是活跃在中华民国时期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其抗战时期的"主战和取消一党专政论"为研究对象.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爆发,王造时就提出了救亡两大政策对外准备殊死战争,与日拼命到底,促成日本革命;对内取消一党专政,集中全国人才,组织国防政府.详细地说明了其国家理论如何应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  相似文献   

4.
抗战儿童文学是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抗战儿童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日渐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孤岛”上海和延安根据地等三大区域。民族救亡的共同目标使儿童文学的主题、风格表现出空前的一致性;不同地域的作家共同描写与讴歌抗战大时代中成长的小英雄、小战士和新的民族性格,使抗战儿童文学呈现出一种昂扬激奋的气氛与慷慨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写下了闪光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正> “宛属平津同学会”(简称“同学会”),是抗战初期我党在南阳组建和领导的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她为了宣传救亡,唤醒民众,团结青年,共御外侮,活跃在南阳盆地上,推动了南阳一带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南阳人民革命斗争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沦陷,华北危急,民族危急。在这中国人民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  相似文献   

6.
广西桂林在抗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文化中心,以<救亡日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介的文化功能和报人的文化创造特性推进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救亡日报>"要闻"版上新闻报道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中性消息为主,消息主要来源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稿件编排上注重同题集中.政党类报刊可以而且也应该灵活地采取多种办报形式和手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办报经验和思路,为新形势下政党类媒介的发展和地方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战文坛,作家云集,期刊荟萃,团体如林,出现了蓬勃的崭新气象。这一时期,报告文学异军突起,作为一支文艺的突击队,随着日益高涨的救亡声浪兴起,在武汉迅速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它以轻健敏捷的姿态,走在各类形式创作的最前头,一跃成为战时文学的主流。茅盾在论及这一时期的创作时说:“在作品方面,这一时期——从七·七到武汉失守,最流行而最精彩的是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8.
韬奋提出要把民众救亡放在抗战的首要地位;民众救亡需要开放民众运动,发挥民力,集中民智;需要改善国内政治生活;需要民众自救推动全国形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解放区前期文学的价值观是以民族利益为中心,倡导文学要服务于民族解放、抗战救亡之大业。中共领导人、相关主管部门和各解放区军政负责人伸张民族大义、强调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使命,为这一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调。在他们的引导和影响下,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着重通过对文学为何与如何为抗战服务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形成了以民族救亡为中心的价值观;并通过其创作和文艺活动,使之在实践层面得到了落实。解放区前期文学的价值观是解放区文艺工作者顺应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响应时代召唤的结果。虽然其中也有阶级性的因素,但它们并不是一种自足的存在、而是服从于民族利益的。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新文化的两个中心北京和上海沦陷了,以巴蜀为中心的大西南集中了全中国的文化与文学的精华,时代风云际会催生了四川期刊,抗战作为时代的主流,抗战诗歌以鲜明的时代性、激情饱满的文字、昂扬的斗志和对时代的深切感受,肩负启蒙和救亡的责任,开启了新文学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灵史》和《荆棘鸟》均以其对人生、人性的深刻透视关注着人类的精神世界。文章从 两部作品的人物入手进行分析,并试图对作品所呈现的宗教观、苦乐观、女性观等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希兹克利夫和卡门“恶魔”气质浓郁而独特。他们富有叛逆反抗精神,以“恶”抗恶,果敢地与物欲横流、罪恶孳生的时代社会进行曲折的斗争,追求自由本真的人生,对19世纪初叶西方“文明”社会的种种丑恶和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  相似文献   

13.
从中枢神经系统延伸的由来、有关“真实性”、实现和未来四个方面论述在电影《黑客帝国》中涉及的数字技术对人类未来社会将可能产生的影响。沃卓斯基兄弟通过电影媒介形式的《黑客帝国》传递了关于未来的讯息:人们正在被深深地卷入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人们的选择将决定自己未来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观"在审美中的重要地位,从"观"的滥觞之地,即《周易》哲学的"观"着眼,分析其美学命题"观物取象"、"观卦"中的"观"等所具有的美学意义,以揭示"观"在中国传统审美方式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中"范畴"一词,本是西语category的翻译,系来自《尚书·洪范》篇,取"洪范九畴"之义。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为背景,试从思维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将"洪范九畴"思想作一研究,以期呈现出"洪范九畴"思想迥异于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的思维方式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7.
《近思录》与《传习录》皆是兴起于宋明理学中的思想传记类型的著作。一为“辑略”之新体 ,一为“记言”之变型。两者的差异 ,则可以自“录”字的再解读中 ,掌握住“文”与“言”的本性而得以进行区别。二《录》都企图在“当下即逝”的时间状态中 ,分由“文”与“言”的途径以进行“当下即是”的传道活动。二者一名“近思” ,一名“传习” ,同出于《论语》 ,反映了追随孔子的理想。但其同名为“录”及其何以为“录” ,则尚可探究。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各州为了吸引公司注册,在公司法上展开了竞争。这种竞争是"底线竞争"("向下的竞争")抑或"上限竞争"("向上的竞争")一直存在着争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关键是要看在公司法的基本矛盾中应当如何取向:一方面,基于平等的主张,保护包括小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防止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基于效率的主张,促进公司管理者更为便利地行使权力,保证公司创造社会财富。法律的目标在于强调哪个方面?联邦化,抑或地方化?股东保护,抑或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保护?等等。这实质上是法律理念的一个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
论题试图从“NP+在+处所词+VP”结构的语法分析、“在”的历史演变和“在”的方言用法三个方面论证副词“在”是从介词“在”衍生而来的.演变的轨迹似乎是:从唐代开始,人们用“在这(那)里+ VP”表达在这(那)里某种动作正在进行,由于其在口语当中被大量经常地使用,出于表达简洁的需要,在长期使用当中“这(那)里”逐渐脱落,至近现代形成“在+ VP”的表达正在进行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