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从原始哲学到生存实践哲学:对西方哲学史的重新分期》一文中以人和世界的关系为终极尺度,将全部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三个时期:1、直接断言世界阶段——原始哲学时期;2、以精神活动为根据观照—→阐释—→断言世界阶段——精神哲学时期;3、以生存实践为根据建构→发现—→阐释世界阶段——生存实践哲学时期①。前两个时期属于传  相似文献   

2.
<正> 一、现代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所处的地位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反思,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能够从最高层次上反映出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过程的每一个特定发展阶段,人类必然具有这个阶段所特有的思维现象。西方哲学史以其具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而著称,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一个无限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在这无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直至现代西方哲学,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下面三个大的阶段: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近代认识论哲学阶段和现代人类学哲学阶段。1、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从欧洲哲学的起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讲,西方哲学史大致可以分为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对垒与双线并行发展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基本面貌.然而,牟宗三在这"一般"之中发现了"特别".他不赞成这种"两系统说",而以莱布尼兹为核心提出了"三系论".以此"三系论"为根据,牟宗三进一步分析了西方哲学的特征、精彩及不足.对牟宗三的"三系论"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增加对牟宗三哲学的了解,而且也有助于增加对整个西方哲学史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论中西哲学的现代趋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方哲学在科学理性的建构和解构过程中 ,经历了认识论的、语言学的和后现代主义的三次根本性的转向 ,其根本目的是拒斥形上理性、回归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现实生存以及终极关怀问题 ;中国哲学以道德理性为核心理念 ,追求抽象的人格完善和道德理想 ,但自王夫之哲学起发生了重大转变 ,从此呼唤主客二分、主体性的努力一直延续至今 ,其根本的理论旨趣也是要回归人的生存本身 ,从整体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而我国当代学界在人本主义抑或物本主义等多种维度中 ,也形成了关于现代哲学转向的诸多视界。本文认为 ,只有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 ,才能融通古今中西的现代生存理念 ,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的实践生存论  相似文献   

5.
进行中西哲学比较,进行任何哲学化而非哲学的思考,至少可以区分出两大传统: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经过海德格尔的整理与研究,西方哲学传统在长期的徘徊与歧出之后,应当返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的"道论".而在这里,中西方哲学传统不期而遇了.我们的中观论,借助了大乘佛学的中观方法,其宗旨是在中西哲学传统比较下同时接续上西方古希腊的哲学传统.用西方哲学的语汇述之,中观思维可以说是一种否定的辩证法.这种中观的哲学观,虽然突出了过程与变动,并且是从海德格尔返回到希腊古义,其问题却承接康德而来.这就是:它的问题意识来自于人的生存处境.康德将人的生存处境视为一种"悖论",中现论则试图超越之.中观式生存是以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这种两元结构作为前提条件的.中观哲学观作了一番大体的透视,知道观有两种:有观与空观.透过这两种观,世界在人面前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即"有的世界"与"空的世界".故中观哲学对存在问题的理解看来是海德格尔与康德之合.中观哲学有体与用.如果说中观哲学之体(本体)源自于人的生存本性的话,那末,中观哲学之用(运用)则是人与其周遭世界打交道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6.
浅淡西方哲学中语言与哲学命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淡西方哲学中语言与哲学命题的关系剑慧,新元90年代初期,我国学术界普遍意识到当代西方哲学对语言的重视。开始研究语言在整个哲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发展宏观上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模式,即古希腊哲学本体论、近代哲学认识论和20世纪...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儒家哲学研究可以1949年为界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其中1949年以前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文化运动前西方哲学理论的初步输入时期、新文化运动前后儒家哲学研究理论框架的形成时期、三四十年代儒家哲学三大研究局面的确立时期。1949年后的儒家哲学研究可从地域上分为中国大陆、港台、海外三部分,其中大陆的儒家哲学研究又可从时间上分为文革前、文革十年、文革后三个阶段。各时期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法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其中儒家哲学史分期问题、儒家哲学能否成立及如何成立等问题,作为儒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为各时期研究者所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由古代的以客观存在为本位的本体论哲学,发展到近代的以主客关系为本位的认识论哲学,到十九世纪中叶,发展到"形而上学要由‘人类学’来取代"(海德格尔)的现代哲学的人类学转向。马克思处在这一转向的滥觞时代,并开辟了这一哲学的新方向:广义人类学哲学。其特征,其一在于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以人类为本位构建新哲学;其二在于通过"人类的感性活动"来理解世界("事物、现实、感性");其三在于通过"革命的实践"来"改变世界",使人类能够合理生存与健全发展;其四在于以"人的社会存在"来理解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自由解放问题;其五,在于从人的现实关系来揭示人和人类世界。这一哲学的基本价值精神在于:在对不合理世界的批判中争取"每个人和一切人"的合理生存、健全发展与走向自由解放。这是当代政治理性可以引以为据的重估一切价值、重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重构各民族健全发展的人类学关系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对当今的全球化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规律和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与运用,是文本与诠释者的互动。实践性和缺少全面详细地阐述自己基本观点的文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特点,极大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它的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从客观方面看,中国人是以苏联哲学为中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从主观方面看,中国的国情、革命的实践需要、革命领袖的个性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起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了三种形态。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27年,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7—1949 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精神;1949—1978年,在两种思想的斗争中“左”的思想日渐占据上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现出唯意志论的特点;1979年以后,以实践唯物主义为特征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在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10.
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经历了启蒙介绍、传播融会、曲折发展和走向新的繁荣四个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解读方式的转换,构成了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传播与研究过程的一条基本线索.通过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种形式对话,来全面阐释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意义,是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按时间顺序,把不同时期的西方哲学思潮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分为3个阶段。一是英国古典经验主义对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二是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三是证伪主义之后的科学哲学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进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西方经验主义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深刻影响着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无疑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得到发展的 ;新的轴心时代将是一个多元对话、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时代 ;2 1世纪将是精英哲学与大众哲学相结合。中国哲学必须在发挥自身固有的内在精神的同时大力引进西方哲学 ,以便跟上当前世界哲学发展的总趋势而成为新轴心时代的哲学重镇。  相似文献   

13.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4.
对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科学划分对于促进其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以往我国哲学界对哲学仅从时间一维角度进行划分,存在着许多缺陷.通过确立地域分类标准,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区域(民族)哲学、全球(世界)哲学、宇宙哲学三个发展阶段.在世界哲学阶段,适应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深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中建设一个既能与世界哲学体系有机接轨对话又有浓烈中国特色的哲学学科群,应当成为我国新世纪哲学发展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与近代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本原论上,古代哲学崇尚大而化之的混沌,近代哲学推崇具体精微的存在;在生成论上,古代哲学宣称世界万物从大同之中流变出来,近代哲学断言宇宙万殊由个体粘合堆积而成;在变化论上,古代哲学侧重对世界的静态的共时性的考察,近代哲学侧重对世界的动态的历时性的考察。古代与近代不同的思维方式凸显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如前者注重整体性、因循守旧,后者注重个体性、冒险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气论存在着四大特点泛生命性;泛道德性;经验性;前逻辑性.这四大哲学特点,实质上是古典气论的四大先天性缺陷.基于此,气作为哲学概念何以可能?这是一个值得学术界讨论的问题.古典气论的四大缺陷,在张载哲学中已经得到了部分的超越.步张横渠气论之后尘的王廷相,其气论却陷入了一个停滞与倒退的阶段.中国哲学“前进--停滞--倒退--前进”的逻辑衍变模式,在古典气论中表现得尤为典型.在近代严复沿引西方哲学与逻辑学原理改造中国哲学传统概念之前,中国哲学史不存在黑格尔意义上的“纯粹概念”,存在着的只是一个个“前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17.
创新概念进入科学哲学论域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学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框架,从现实的生活世界出发,以实践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科学的哲学问题,实现了科学哲学研究的生存论转向.  相似文献   

18.
哲学发展是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理论哲学是用理论方式,从理论领域出发探讨哲学问题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探讨哲学问题并改变世界的哲学。从理论哲学转化为实践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实践哲学有不同的派别,总的说来有两种实践哲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另一种是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是经验主义的实践哲学。以实践为核心,持实践核心论,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实践一元论",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哲学",认为实践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本原。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又称为"实践主义",把实践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范畴。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和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哲学,实质上都是实践核心论,搞实践核心论或实践一元论很难与实用主义哲学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9.
西田哲学是以东方思想特别是禅佛教为基础、西方哲学思想为素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创立的一种融合东西方思想的哲学体系。将其置于世界场域中与其他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重阐释西田哲学体系基础之"实在论",分析王阳明"良知"学说对西田的精神提撕作用,并通过"统一力"与"良知"等概念的对比,考察西田哲学及其与阳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真理问题是中西哲学的核心问题.但现代以来,随着西方传统认识论被解构,三个问题暴露出来首先,由于人认识能力的有限和世界的无限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知识能否切中对象成为一个引人质疑的问题;其次,既然人的认知能力不足以把握世界整体,关于其存在根据的本体设定就更缺乏对世界实然状况的揭示能力;再次,人作为认识主体,理性灵魂长期被视为人获得真知的内在根据,但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发展,却对这种内在根据进行了否定.这三个问题导致了西方传统知识价值体系的瓦解,使反本质、非理性、去中心成为现代哲学的走向,并使虚无代替真理成为世界最后的本相.虚无的发现是西方现代哲学出现人类学、语言学、生存论转向的根本原因.而中国哲学由于在其奠基期就对人认识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并因此产生了道家的本无论和禅宗的空观,所以在这一问题上,中西哲学不但可以相互印证、相互发明,而且中国哲学虚无论的漫长传统,可以将相关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