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大批涌现。各阶层利益差别的加剧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整合各阶层利益以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益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当前利益协调面临严峻形势:利益分化过度失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分化极不合理,两极社会日益凸显;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主导价值观弱化,社会凝聚力下降。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利益关系格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利益分化和重组。在这个利益分化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出现了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和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等新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应特别注意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并进行合理的利益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是社会转型导致的利益失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法律调整的实质是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发挥法律的利益调整功能,完善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法律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未来发展中,我国要始终处理好利益整合与科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把它们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既要整合好各利益群体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又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弄清构建什么样的新农村、如何构建新农村的必不可少的思想前提。而要正确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则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应的利益协调体系,并有赖于各项利益机制综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的首要职能是控制社会冲突.但是,因为国家不是社会契约的结果,而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因此,国家不免成为在阶级斗争中获胜的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一旦成为为统治阶级谋利益的工具,又不免成为阶级斗争的根源.在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中,国家统治的阶级基础越来越宽广,社会和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当国家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的真正代表时,原来意义的国家和政治也就消亡了,社会成为每个人都能实现自由发展的和谐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利益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内在根据。重视利益协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出现了失衡现象,容易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它会危及社会心理的稳定;导致矛盾激化,引发反社会行为;使我们党执政的有效性面临考验。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折射出社会各阶层之间收益差距、政治地位和文化利益的矛盾在扩大。在和谐社会视野下应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建立健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和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整合利益的功能对执政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增强共产党整合利益的功能,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增强执政理念的整合功能,必须充分体现执政理念的世俗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其二,建立健全整合利益关系的机制、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各种舆论传媒的作用,为民众表达利益提供畅达的途径;不断扩大执政党的群众基础,吸收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内来,为他们表达利益提供正常的制度化渠道;增强社会群众团体表达利益和整合利益的功能;充分保证和发挥参政党对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的作用。进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益关系协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出现了多样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群体,引起了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并带来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格局的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本文着重就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劳资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产生矛盾、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平衡与协调机制,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此,需要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多元利益关系的整合力,增强政府对多元利益关系协调的执行力,并同时增强社会对多元利益关系发展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我国利益关系失衡的实质,就在于社会各阶层并没有能够合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要重视维护和实现工农基本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的利益关系格局,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体制,而利益协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这些无不表现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利益关系妥善协调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是国家通过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确认、权衡各种利益并以此为依据解决利益冲突,从而实现利益关系的妥善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应当坚持权利本位、统筹兼顾和利益分享,遵循明晰化和谦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格局,利益均衡有利于社会保持适当的张力和活力。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把握利益关系的现实变动、分化、博弈、协调和整合;要发挥党和国家机关在建立合理利益关系格局中的主导作用;要形成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清醒认识和理性共识。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没有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利益冲突能得到整合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的均衡。正确认识和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冲突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种种社会冲突现象的普遍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它批判结构功能主义所宣扬的社会均衡、稳定、和谐.社会冲突理论强调冲突的"正"功能,认为冲突虽然导致了社会不和谐,但它更具有对社会的维持与整合的积极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分析和研究社会冲突理论,对于正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我国来说,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利益和谐,是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运行良好的保证,利益和谐,是保证公平正义、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钥匙,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因此,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因此必须认真采取对策,协调新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兴利除弊,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长期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实现利益的和谐,而现代立法其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及利益表达的交涉过程,也即表现为立法的利益协调功能,立法通过通过确定利益主体的范围,分配权利和义务,确立一系列的原则和制度来协调利益关系,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