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由于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即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在创立根本不同于以前一切哲学体系的哲学变革进程中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他们还多次明确承认在早期曾受到过费尔巴哈的影响。但是,以往人们总认为,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 ,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是在批判宗教、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主要是通过分析自然宗教和基督教 ,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同时他认为宗教和封建专制是当时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 ,而封建神学又是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本文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三个方面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对费尔巴哈人本学之功过的反思毅耘人本学是费尔巴哈整个哲学体系一以贯之的基本理论,他在哲学史上的卓越贡献与存在的理论失误,均集中体现和导源于其人本学。但是,审视一下我国已发表的哲学论著,我认为对其人本学的研究、阐发尚不够系统、深入。笔者在近几年较系统研...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式表述见诸其“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大都只是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整体性和历史性三方面来诠释这一经典论断。笔者认为,这种现有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它未能完整、准确、彻底地阐发马克思这一著名论  相似文献   

5.
在对人的看法上,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影响,但又同时不断地摆脱这种影响,总的趋势是由费尔巴哈抽象的人过渡到现实的社会的人。费尔巴哈的异化学说只关涉宗教和思辨哲学等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异化现象,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不是从理论上抽取人类的共同性来把握人的类本质,而是从劳动这种人的生命实践活动来说明人的类本质,并发现共产主义是一切异化的积极扬弃,对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异化"思想的进行了革命性改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现这一变革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都不能正确对待黑格尔哲学,他们或者局限于黑格尔的思辩范围,或者对黑格尔简单地加以否定,因而都不能完成哲学变革的历史任务。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从而取得了哲学变革的真实结果。这份稿件就是根据《费尔巴哈论》及其相关著作的有关论述,对坚持“扬弃”原则与实现哲学变革的关系问题所作的理解和阐发。  相似文献   

7.
1914—1915年列宁集中深入地研究和阐发辩证法这个科学的发展学说,写下《哲学笔记—黑格尔、费尔巴哈及其他》等八本笔记,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素、辩证法的实质、辩证法的研究和叙述方法的论述,以及对整个辩证法体系的构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和发展。文中着重讨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异同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表现为从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到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在他为详细制定自己新哲学的观点而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把握属人存在,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它是对一切旧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由之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新视野、新境界和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的关系李锦昆1932年,朗兹胡特和迈尔出版了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出版以后,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就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问题。这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起源研究中一切分歧意见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受动性”是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既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实践论的改造。在马克思那里,受动性至少包含这样三层意思:有意识的受动性;实践的受动性;社会化的受动性,把受动性理解为受制约性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通过对受动性概念的改造和阐发,马克思既克服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同时也扬弃了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他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将受动性与能动性辨证地统一起来,重新确立了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制定了科学的实践概念,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论断,精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成果——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了自己新世界观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使命。《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到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马克思引入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文章具体阐述了实践思想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思想中的发展以及他的关于“人的本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及社会教育问题时,始终围绕着人的本质这个核心点,从人的主体性、社会性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等不同角度去阐发其教育思想,并以实践为主线论述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为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为当今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是自然存在物的角度论述了人不但具有能动性,同时还具有受动性.在此基础上他在其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尤其是费尔巴哈和唯心主义的批判,间接地阐明了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基础,能动性是对受动性的反求,人是通过实践实现二者的统一的.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未能认识到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未能真正理解"实践".  相似文献   

16.
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石,是新唯物主义形成的逻辑起点和本质特征.这一观点的基本内容最早提出和论证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手稿中.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性考察.马克思首次对劳动的性质和内容进行了系统阐发,即作为实践自然前提的感性存在、作为实践本质内容的对象性活动、作为实践歪曲形式的异化劳动.为实践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正式提出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曾被恩格斯称为"包含有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张楚廷先生曾在<高等教育研究>上撰文表达了自己对<提纲>的解读并阐发了它对教育学的启示与意义.受该文的启发,笔者认真考察了<提纲>的来龙去脉,并在对<提纲>的理解上与张楚廷先生有很多的不同.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张先生文章已发表多年,但仍有必要与其所阐发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质疑与商榷,以彰显<提纲>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第一部分将恩格斯论述主体性问题的一个纲要性文献,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加以比较,论证了二者要点的相互对应,并揭示了恩格斯认识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从对象的选择与建构、对象本质的揭示、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作用等方面,系统地阐发了恩格斯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费尔巴哈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进行了猛烈抨击之后,施蒂纳又特别地针对费尔巴哈再度向哲学—形而上学宣战。但无论费尔巴哈还是施蒂纳,他们对一般形而上学作战的结果最终却不幸都复归于形而上学的本质之中。其间的差别在于:费尔巴哈的不幸乃是悲剧,而施蒂纳的不幸则到处表现为喜剧性。而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乃是对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正是由于并且通过这一批判,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一事对于马克思来说才是现实的、可能的。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与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在性质上是十分类似的,就马克思所面临的思想任务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同一的。这一批判首先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重要性,因为正是这一批判才充分而完整地触动并瓦解了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正是在这一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以及由之而来的“历史科学”的纲领,才可能内在巩固地建立起来,其完整的意义才可能在本质上重要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在普遍意义上被理解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论并没有进行考察,更没有研究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关联。理论研究表明,马克思在早年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理论著作创作,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与超越,形成了实践哲学这一科学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