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间故事的类型研究意义重大。东北民间故事是东北民间文学的主体,是东北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记录了东北各族人民在特定地域中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独特自然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优秀高尚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是人民口头文学宝库中蕴藏量极为丰富的两宗珍宝,在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民间文学叙事散文中不同的门类,它们各自具备相互区别的一些鲜明的表现形式特征。当然,这些特征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从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提取、概括出来的普遍的、一般的、共性的东西,而实际上部分民间故事、传说却呈现出相互转变、演化、融合等复杂形态。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对这种客观存在的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民间故事《叶限》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壮族的民间文学与民俗事象,解读民间文学的“神人”、“神物”等形象。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神人”与“神物”等形象是崇拜对象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神思”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灵感和想象力的艺术思维,交融着民间信仰的神秘力量。它对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 如何认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和意义,是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中,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书面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都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一般的文艺学或文学理论,应兼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是各民族文学的源头,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着。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民间小戏、谚语、迷语等,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为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搜集、整理出版青海蒙古族民间故事、传说和其它种类的民间文学艺术,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诸如才布喜格、莎仁格尔勒的《青海蒙古族民间故事集》(1986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乌云毕力格、跃进等人的《海西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海西州卷)、《海西民间谚语》(同上)、《海西民间歌谣》(同上),齐·布仁巴雅尔,却苏荣、图格等人的《德德蒙古民间文学精华集》(内部资料)等,共发表故事传说290篇,其中只有几个故事是重复的。当然,这些故事也只是青海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一部分。据乌云毕力格同志说,《海西民间故事集》中的145则故事是从已经搜集到的500多则故事中挑选出来的。可见,海西蒙古族民间故事之多。  相似文献   

6.
要学好语文,作文是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为了让儿童对写作感兴趣,为了提高儿童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论文提出了用民间故事指导儿童写作训练的有效途径,概括了民间故事的涵义、特征,介绍了民间故事适应于儿童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可能性,并且从提高语文教师的民间文学素养、把民间故事阅读与写作训练结合、利用民间故事设置写作情景三个大方面探讨了用民间故事指导儿童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观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迪士尼在影片题材上大量借鉴了世界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元素。迪士尼电影作品在对民间文学的改编中,主要以塑造具有激情与灵性的人物为核心手段,所以在每一部高口碑、高票房的动画电影中都会有一个极富影响力的人物形象。复杂与丰满的情节也是其对民间故事改编的主要着力点;当然,对美国的文化内涵表达也是其改编民间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民间故事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 ,汉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人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民间故事作品 ,在创作特点方面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文从民间文学的一般特点、故事结构特点、故事语言特点、故事人物特点等方面对两民族民间故事进行比较分析 ,旨在从文学的一个侧面更加深入地理解两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9.
简析土族民间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席元麟土族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口耳相传而具有群众性、广泛性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土族在历史上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无法采录、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少数...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大地上居住着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锡伯、满、朝鲜、回回、俄罗斯等少数民族。这些兄弟民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自治区成立以后,尤其是建国以来,内蒙古各民族民间文学,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虽然经历了十年浩劫,但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多少年来,在达斡尔族人民中间,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事  相似文献   

11.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定什么是民间文学艺术并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对于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的比较以及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几个相似概念的区分,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由某个特定的群体集体创作,在世代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该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能够以某种形式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的传统思想和信息。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民口头文学在当代中国勃发的深层原因及对文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认为民间口头文学在当代中国呈现一种勃发却又尴尬的状态,文学工作者理应予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民间传说中的昭君与史书中的昭君截然不同,也不同于文人墨客笔下的昭君.从民间视野对昭君传说进行分析,认为在民间传说中,昭君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才成为当地劳动人民的保护神.昭君的神奇能力是昭君神化的主要体现,有些神奇能力是昭君自身具有的,有些则是通过百折不挠的努力感动神灵而获得的.昭君的神化体现了劳动...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西方民俗学创立,20世纪中国民俗学诞生,分别在各自特定的历史时期关怀"民间",其出发点有着一致性,也有相异之处;中、西方对"民间"之"民"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文化精神也使得"民间"的内涵同中有异;反映在文学领域,西方文学秉承"民间"人文精神,张扬个性、思想自由,文学创作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并表现出自下而上(个人指向人类)的特征;中国文人则始终没有摆脱"民众导师"的立场,自上而下地俯视人间(民间),这一特点主宰着文艺创作.  相似文献   

15.
摩苏昆是鄂伦春族在漫长的游猎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对摩苏昆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具有说唱性质的、曲艺类、民间文学史诗类、特定长篇叙事歌曲音乐类等,它属于唱一段、讲一段的古老艺术形式,用鄂伦春语讲唱。鄂伦春族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语言的逐渐流失,使古老的艺术摩苏昆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分析和实地访谈,分析西江苗族鼓藏节与区域文化差序格局的关系,并从性别和权力的角度分析贵州鼓藏节传承主体的不同角色和地位,透过鼓藏节解读西江苗族独特的社会性别文化,同时探讨民族旅游业背景下鼓藏节民俗文化发生的变迁。开发民族旅游资源应以尊重民俗传承主体的族群、文化等观念为前提,以保护民俗文化内核本真性为基点,并重视在传统文化的嬗变中构建平等和谐的社会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是指在民间文学艺术流传过程中继承其精华并加以传播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后继乏人,民间文学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此,必须加强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既可以是公民,又可以是单位,其认定应当体现意思自治与国家公力干预相结合的原则。法律既要界定各类传承人的权利,又要明确其权利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8.
布依山歌是布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口头传承文学,研究、挖掘布依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促进布依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文学的平民化叙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互联网的兼容与共享性,使它以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开启文学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网络文学平民化的叙事模式,即民间本位的写作立场,凡俗崇拜的认同范式和感觉撒播的表达视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中的“湘西形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与文学现象,表现出多重美学样态。其中民俗传奇的“湘西形象”中却呈现出一种二元对立态势,深刻的体现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审美歧途。沈从文对湘西乡土的诗意呈现、对湘西子民生存形态的展示实现了对湘西最为成功的“自我塑形”。其作品中浪漫与诗意的民俗湘西形象背后蕴藏着深邃的价值核心,即对于人性的洞察与展现。而当代网络文学中的“湘西形象”书写则表现出一种“他者”视角下,对湘西民间秘闻、诡魅习俗的猎奇演绎与神秘文化趣味,其众多文本刻意塑造出“鬼魅幻象”式的湘西形象,这无疑是对“湘西形象”的一种单向度的书写与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