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不仅透视出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关注事件背后的"失意群体"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30余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导致的贫富巨大差异和社会保障滞后是孕育"失意群体"的根本因素;加上法治建设滞后及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等制度原因,加深了本已处于弱势的群体的"失意感";而危险人格的膨胀与心理疏导工作的缺失则成为造就"失意群体"的社会文化因素,也是恶性犯罪的直接原因。消融"失意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应抑制和缩小贫富差距;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拓宽、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论是精神层面的信仰诉求,还是实践层面的法事活动,宗教都是攸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宗教影响社会稳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1)统治阶级的"神道设教"策略;(3)下层民众以宗教为幌子的"反叛"运动;(3)不同教派之间的纷争与冲突.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域社会的构成,宗族继嗣理论注重宗族裂变的作用,社会交换理论则强调"女性交换"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摩哈苴彝村口述史材料的分析,揭示了如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宗族裂变分支的散布与婚姻联盟的范围在地域上可以是吻合的,由此消除了继嗣理论与交换理论的对立;第二,在父系社会中,不仅存在着"男性的继嗣"与"女性的交换",而且也存在着"女性的继嗣"与"男性的交换",后者亦为地域社会构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灵渠作为国家遗产地和旅游热点区域,当地人必然受到旅游迅速发展的影响,改变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熟人社会"。以关于灵渠的旅游案例为切入点,通过田野材料论述了旅游开发下的灵渠乡土社会是一个新型的"陌生人社会"。灵渠乡土陌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主要表现为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外部的关系主要是灵渠东道主与游客发生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显性的陌生人关系。内部的关系则是乡土社会内部在旅游开发下自发形成的"契约"关系,这是一种隐性的陌生人关系。认为灵渠旅游情境中的"陌生人社会"关系网络,与当地的乡土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正确处理好东道主与各方的关系,是灵渠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香港男性北上"包二奶"行为的调查,审视了当代婚姻及家庭的观念的维持与变异. 与一般论述以男性角色为讨论中心不同,本研究突出女性在这个关系里面的主体性,通过香港和内地妇女自己的说话,探讨女性如何参与制造"包二奶"这个想象并构建为他们生活中的现实;这种主体之间的互动,又如何为延续父权的社会文化制度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1,(8X):2-2
<正>2011年8月29日,由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海与中国及周边社会"研究生暑期高级研讨班(暑期学校)在中山大学南校区逸夫楼举行了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8.
刘秋芝 《回族研究》2011,(1):131-134
2009年12月23日,国家民委在北京隆重表彰了第三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打开<第三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名册>、<中国民族报>及当时国家民委网站,发现其中有郝苏民.这个名字在北京圈内学界、高校是多数师生耳熟和注目的.他,被同行前辈、同仁戏称为"西北王",同学们因他一副连鬓圈脸胡须的个性"酷像"而窃称其为"帅爷"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西南民族社会生活史>的出版,不仅在民族史以及民族学、民俗学方面有着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也将有助于推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它的学术贡献主要有系统地提出了"民族社会生活史"这一新的学科概念,翔实地考证了西南民族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图瓦游牧部落作为蒙古族的一个支系,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纳斯,同俄、哈、蒙三国接壤.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图瓦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开始融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潮.旅游业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作为边缘性传统小族群的图瓦人在获得发展的同时,其传统社会文化也面临着种种挑战;聚焦于处于现代旅游业影响下的图瓦游牧人群的社会文化变迁,经济、文化、社会组织与环境变迁为讨论重点;提出当前喀纳斯旅游业的开发应当向"文化生态旅游型"转型,旅游业的开发应当基于图瓦人传统文化的保护而展开.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论形态和现实内容,置身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的理论先哲们对"市民社会"作了不同的阐释."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矛盾的概念,它是随着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动而不断变化和丰富的,有什么样的市民社会现实,也就有什么样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为理解"民考汉"在校大学生行动的内在意义,笔者选取了10名维吾尔在校大学生(其中6名是"内高班"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展示了他们对语言、伊斯兰教、维吾尔族历史以及对自身和维吾尔族前途的期待等四个方面的认知,发现:1)该十名访谈对象对其母语具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同时对其他语言也持开放态度;2)该群体为典型的文化穆斯林,"重信仰,轻行为",同时他们对新疆当前的宗教治理实践有各自心理反映;3)对维吾尔族历史的认识呈现一定的分化,其对官方历史的态度更需引起注意;4)大多数人对其自身和整个民族的前途持乐观态度,但其中存在一定的阶层分化。文中最后讨论了"知识分子亚社会"实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治理少数民族社会的一种职官体制,是从羁縻制度转化而来,这一转化不仅是政治一体化逐渐强化和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民族区域社会结构过程。本文以土家族地区老司城遗址为中心,从身份等级、宗族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这一变迁脉络:一方面,"国家"采取多种治策如朝贡、册封和军事征调等不断加强对民族区域社会的控制;另一方面,民族区域社会在与中央权力的互动过程中则建构起自身"地方"自治的权利架构和统治秩序。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基本模式和要素都受"国家"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区域社会"地方"对"国家"的认同不断加强,民族区域社会的内在体系建构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西城区的"老字号"企业为例,梳理"老字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指出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社会责任走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路径,并非西方的追随者,但两者都以规范自身为起点,并扩展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17日,以"慈爱人间,五教同行"为主题的"宗教慈善周"启动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宗教慈善周"活动是我国宗教界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公益慈善事业以扶助危弱、救济贫困为宗旨,以增进社会福祉、提升公共利益为依归,是人性向善  相似文献   

16.
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否很好融入城市社会,是关系到城市社会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稳定的重要问题.他们在城市经历了"从流入到生存、适应再到融入"的过程,但从总体上说仍只是部分地融入城市社会.作为少数族群,他们的族群认同带有一种强烈的"选择性",极大地促进了族群内部的整合,但不利于城市社会各族群之间的融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不断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既遭到了来自社会的排斥,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的限制,从而使其社会融入困难重重.应该大力构筑以融合为中心的社会政策体系,但不能对少数民族"一味"地实行保护政策,否则会形成"隔离"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澳门外地劳工"社会认同"自我评价总体属于一个"中偏好"水平,社会交往素质、职业能力、品质特征、社会行为心理等四个公共子项目评价都高于"中性社会认同线";外地劳工"待人友善,容易相处""遵纪守法,不挑事端""积极勤奋,吃苦耐劳"等一些传统优点仍得到较多受访者的认可;而"综合素质不高"和"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有自卑心理"等"外劳"的传统"负面"形象有较大的改变。研究还显示,面对巨大的社会差距,特别是以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外劳"群体有一定的社会不平衡感。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校大学女生普遍存在着"为恋爱而恋爱"的非理性心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婚恋价值观还在左右着人们的观念,另一方面是受社会性别的影响.因此,要从人文视角来关注高校女生的婚恋问题,提高女生的恋爱风险预测能力和处理恋爱变故的应变能力;同时,女大学生婚恋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整个社会意识的人文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正>千百年来,人类向往和谐,追求和谐。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人类学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从最早的对亲属关系的研究到在工业社会的霍桑实验和曼彻斯特车间研究,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的结构视角一直为人类学所坚持,并成为人类学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以人类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为起点,将"作为文化的组织"的思想加以延伸,就得到"作为文化的社会网络",可以为时下偏重结构而将文化作为结构的对立面而忽视的社会网络分析增加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