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吕璀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312-313
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从而使语言产生了词汇空缺现象。在英汉互译时,针对此种现象,译者必须采取有效的补偿手段,以克服这种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茹金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空缺会给交际带来障碍,通过分析英汉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提出英汉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一些方法,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益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45-46
词汇空缺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或词义非对应现象。英汉民族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英汉语言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而不同的词汇系统必然使得英汉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从而产生词汇或某一词义“空缺”现象。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翻译造成较多困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 ,它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 ,造成了障碍。因此 ,对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原因及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青青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110-112
词汇空缺现象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因为它给英汉互译造成一定障碍。本文通过理论和举例分析了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英汉互译时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一些合理的方法:(1)音译法;(2)直译法;(3)意译法;(4)替代法;(5)用泛指词或特指词。 相似文献
6.
秦建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空缺”(Lexical gap)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或词义非对应现象。英汉词汇空缺的类型有对应词空缺和词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联想意义、感情意义)空缺。词汇空缺的成因有: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认识观念的差异以及语言形式、体态语差异。译时可采取音译、移译、直译、意译、增译、易译和加注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蔡立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2-75
从英语和汉语跨文化视角的词汇入手,分别研究了它们在语义上的并行、空缺、冲突等特点。以此为基础通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两种语言的语义进行对比,发现其结构上、语用上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通过对比找到两种语言的等值成份或结构,才能从原语得出目的语,因此词汇的对比研究对外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侯琳琳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90-391
英汉语词汇空缺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同语言之间产生的不对应性.对空缺词汇的翻译,便是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加工与融合.通过大量举例说明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途径,对词汇空缺现象的翻译方法做出总结概括,是基于大量语料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石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88-90
文章以俄罗斯语言学家索罗金和玛尔科维娜的空缺理论为依据,将语言类空缺现象从词汇空缺、语法空缺、修辞空缺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语言空缺现象普遍存在,既存在于中文与英语、日语、俄语等外国语之间,也存在于汉语与哈萨克族语、傣族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之间.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词汇空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晁雯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2-303
一个民族的文化独特性在其他民族文化中经常体现为空白.词汇空缺是这种空白的表现之一.词汇空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价值观念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分析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灵活处理词汇空缺问题,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王永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119-122
英语中,习语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俗语、谚语、格言、警句和俚语等。汉语中,这类表达称作"成语"或"俗语"。对于英汉翻译中的习语问题,说法也不尽相同。对于带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习语,在翻译中应该体现出各自的民族特性,其主要的体现原则包括完全体现原则、部分体现原则、辞格体现原则、解说性体现原则以及创造性体现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刘冬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22-124
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译汉练习出现的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翻译水平低主要是缺乏教师指导的翻译基本知识及方法.本文仅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上的差异角度,强调英汉翻译教学应注重语际转换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言学论述的基础上,以英汉的同义词为例,对英汉同义词的模糊性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同义词的模糊性是由同义词的外延不确切,具有游移性和重叠性所产生的,并指出模糊词义产生的基础是人类思维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4.
杜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49-52
涌现论,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视角,弥补了传统先验论与经验论存在的不足,强调机体和环境间的互动,认为相对简单的学习机制和大量复杂的语言环境相接触,促使了复杂的语言表达自然发生。此理论为语言习得的研究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范围。简单介绍了涌现论的基本内容,探讨了涌现论与语言习得尤其是词汇习得研究相结合的问题。从词汇层面对学习者习得过程中涌现的特征进行了揭示,并为二语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阮彦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70-71
本文对英汉两种文化中词义联想差别和言语交际差异的文化背景原因进行了探讨,说明这种差异在现代交际中的重要性。为证明上述结论,通过具体的语言现象如颜色、动物、数字、社会意义诸方面的差别来具体阐明;同时也列举了问候语、对恭维的反应和称呼方面区别的实例来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罗敏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4):56-59
翻译中的词汇对等现象,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这么一组对等公式:王さん=老王,Mr.Wang=王先生,王さん=Mr.Wang,那么汉语中的老王=王先生吗?笔者对这几个词分别进行了考证,运用"等效原则"加以分析,指明机械翻译的弊端,并认为注重语境和文化因素在追求等效翻译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轮机英语篇际词汇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蘋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09-112
以100万字的轮机英语语料库为基础,研究轮机英语篇际词汇分布的特点,包括对篇际词汇重复率为零的单词的分析以及任意两个相同大小样本的词汇重复率和多次篇际词汇重复率的分析,并指出其对轮机英语词汇教学及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常自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115-117
外语实践教学中的词汇层面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利用翻译对比法讲解意义。词汇语义理论告诉我们,这种方法在讲解词汇的概念意义时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联想意义的传授就容易产生负迁移,结果在整体上导致意义缺失,造成语言交际时的偏差。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自觉掌握词汇习得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提高语义对比和讲解的意识,使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词汇意义,从而促进理解和运用外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常用词语联想意义的中西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69-71
词语的联想意义最能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文化间的差异往往导致词语联想意义的不同.日常交往中常用到的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必然反映某国家某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英汉词语的联想意义或偶同,或殊异,或相悖,或没有对应性.对此有了充分认识,才能主动化解不同文化带来的交际障碍,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失误,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