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济慈是一位诗人,给读者留下了许多优异的诗篇,比如《秋颂》、《夜莺颂》、《忧郁颂》和《希腊古翁颂》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但同时,他也试图摸索拯救人类的哲学图式,甚至还常常提出一些至今仍十分深刻新颖独到的见解。如对于想象力的绝对重视,认为“由想象力捕捉到的美的也就是真的”。在《古翁颂》中,他直接唱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样的诗句。  相似文献   

2.
从西周礼制改革看《诗经.周颂》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诗经·周颂》中有关礼仪的诗篇 ,着重分析了其中创作于西周最早的诗章 ,认为这些诗实际上是在一种仪式中被集体庆祝者唱颂过的祷告诗 ,它们的功能和意义都不能脱离这种礼仪 ;又分析了一些大约创作于西周中期的诗篇 ,认为这些诗描写了一种不同的礼仪 ,即由专职祭师在群众宾客面前进行演唱。从《周颂》的这两种诗中 ,可以看出诗歌表现形式与礼仪表演这种从集体参与到祭师与观众相分离的平行演进 ,即从合唱到诗人与观众相分离。以这种分离为起点 ,中国诗歌从“颂”的领域发展到了真正的文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以文本批评为基础,以主题探讨为主线,对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产生重要影响的英国著名诗人W.H.奥登以爱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加深对这位诗人创作思想和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有兴趣的读者对这位诗人的深入研究和评判.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为后世留下了两部相对完整的诗篇——《神谱》和《劳作与时日》.表面看来,两个文本散乱无章,且存在着许多矛盾.然而,隐晦玄妙的叙述背后却另有深意.贯穿两个文本的“普罗米修斯神话”为理解文本的意图提供了一个切人口:通过领会普罗米修斯盗火与宙斯立法之间的微妙关联,也许能够更加清楚地体味古风诗人对人世政制的沉思.  相似文献   

5.
公刘是跟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诗人。其短诗结集的有:《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白花·红花》、《离离原上草》等,还有《阿诗玛》(合作)、《望夫云》、《尹灵芝》等长诗。拜读这些诗篇,回顾诗人在创作上走过的路程,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艰难曲折,诗人还是创作出了许多构思新颖、立意深邃、风骨遒劲、音韵铿锵、具有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诗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新诗创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诗的复活”的今天,对公刘的诗歌创作道路加以探索,肯定会对今后新诗的发展起  相似文献   

6.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夔州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这些诗词反映了夔州人民爱好歌舞、男女青年的爱情表达方式和峡中人民的耕种生活等民风民俗和当地的风景名胜以及由此引起的诗人的情感波澜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同时 ,也以其高度概括的反映方式、精警含蓄的语言风格和娴熟高超的写作技巧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魄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诗人邵燕祥在新时期“归来”之后继续创作了大量诗篇,并呈现出了与他以前的创作截然不同的风貌,对于这些诗作中所展现出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索,是我们理解“归来”诗人邵燕祥的一把钥匙。从“一颗有璺的心”、“人格理想的倔强坚守”和“用‘临终的眼’看世界”这三个方面对“归来”诗人邵燕祥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可探索他的诗作与他的内心世界之间的隐秘联系。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创作了许多吟咏大自然美景和人的心灵的优美诗篇。《咏水仙》就是其中较负盛名的一首。诗人借景抒情,以花传意、动静结合的笔法,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倾情描绘了水仙之美。诗中蕴含意境美、修辞美、音韵美等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审美理趣中的“理”,其主要内涵,既指表现为思想内容的情理和事理,也指表现为艺术形式的文理。理趣中的“趣”,其主要内涵,既指思想内容方面的旨趣,也指艺术特色方面的风致或诗人创作个性方面的兴趣点。清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三百篇》之体制音节,不必学,不能学;《三百篇》之神理意境不可不学。神理意境者何?有关寄托,一也;直抒己见,二也;纯任天机,三也;言有尽  相似文献   

10.
在《爱他罗氏梵书》中有一篇韵散结合的故事《苏那式钵》,描写吠陀时期印度以活人献祭的习俗.王族子弟卢醢多不愿意充当献祭的牺牲,其父以巨额资产换取一位贫困婆罗门的次子苏那式钵作为替身.在火刑中苏那式钵向神虔诚祈祷并念诵颂神的诗篇.在不断的祈祷和颂神中,献祭得以圆满完成.而苏那式钵,虽经烈火焚烧,但却毫发未损.婆罗门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苏那式钵》的文学特征是缘起明确,情节婉曲,高潮渐近,指归分明.《苏那式钵》的宗教学意义是个人渺小,生命脆弱;神具大能,祭祀万能.  相似文献   

11.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影响很大,步韵、唱和者络绎不绝,而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共产党两位领袖瞿秋白与毛泽东的同题咏。三首咏梅词,既灵犀相通,又各具神韵。陆游一生爱梅写梅,以梅为友,以梅消愁,以梅励志。瞿秋白托物言志,借梅抒情,真实表达了自己临刑前洞悉人生、视死如归的旷达情怀以及直面现实、憧憬未来的思想境界。毛泽东则以一代伟人与诗人的风范,写出了新时代的傲骨和操守。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体现着古典诗词意境与精神的现代传承与接受。而瞿秋白的咏梅词可谓在陆游词与毛泽东词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2.
清代重庆江津诗人钟云舫长达1612字的巨幅长联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长对联,气势恢弘,名扬四海,思想内容睿智深厚,艺术手法变化多姿,折射出浓郁的巴渝民俗文化与地域风情。联主神与物游,紧扣临江城楼周围景观及江津所处地域特色着笔,巧妙地以情驭理,借景抒情;立意高远,通过遥想巴蜀俊杰,来展现满腔的奇思异想;联中取自巴渝的传说,恰到好处地表露心迹。董味甘先生立足于文本对前代评点进行了再评点,其解读思考慎密、分析透彻,在综合比较、客观纠误、批判前注、另立新说诸方面用力甚勤,他视野开阔,旁征博引,熠熠生辉,自成一家,显示出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为激发后人对楹联的热爱和追求,做出了难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林鸿为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复古思潮盛行的明代,他的诗歌被视为唐音正声,其本人也被奉为闽中诗派开山之祖。然而经过考察,发现林鸿在明初福建诗坛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他的地位是随着闽中诗派的崛起、发展而得以确立的。在得到巨大的声誉的同时,他的传记却被加入了种种虚构、臆想的成分,“林鸿”成为一个标签,他的诗歌和观念再也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4.
蓝色是神奇的颜色,童话的颜色,迷一样的、梦幻的、冥想的颜色。从远古开始,大海的那片深邃的蓝色便诱惑那些拥有梦想的人们向着怒海狂奔,追寻那份唤醒他们心中渴望的那个源头。涅斯梅洛夫或许是中国大地上最出名的俄罗斯侨民诗人,他用他短暂的生命写出了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歌,吟唱着充满中国味儿的俄罗斯情怀。涅斯梅洛夫的诗歌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情感倾向,也有着不同的艺术区分,但是一务始终贯彻着始终的线便是他对于“蓝色”的那种近乎于偏执的爱。  相似文献   

15.
金代词家李俊民在金末元初文坛的名望仅次于元好问,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家乡,著述繁富,但因金元间战事连绵,遗失颇多,现今存词六十九首,多反映思念故国家山的遗民情怀,受苏轼身处逆境人生哲学的影响,词人在家国之恨、身世之感的痛苦中能够明哲保身且心系"救生灵""安社稷"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16.
查良铮是我国抗战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兼翻译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写了许多反映抗战时期国家和人民苦难的诗歌并翻译了大量外国诗歌。终其一生,查良铮从未放弃对诗歌的追求和对祖国和人民的关注。国内很多学者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翻译家做了研究,但这些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的现象。对于这位翻译家,学者大都将目光放在他的单个作品的翻译艺术以及作为诗人翻译诗歌上;而对于这位历经坎坷的翻译家,其生活经历对于其翻译的影响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以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历史主义为依托,结合查良铮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研究其译作中带有的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17.
菲利普·福雷诺是美国18世纪著名诗人。在独立战争期间以他为代表的“康涅狄格才子诗人”所写的爱国主义革命诗歌成为一支有效的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思想武器,他也因此被称为“美国革命诗人”。此外他颇有独创地把传统的英诗创作模式运用到讴歌北美大陆特有的土著居民和花卉鸟兽中,使他的诗歌充满浓郁的美洲泥土的芬芳,由此开创了美国诗歌的优秀传统而被誉为“美国诗歌之父”。文章分析了福雷诺的革命诗和抒情诗的艺术特色和影响,指出弗雷诺的诗歌具有英国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相似文献   

18.
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姚燮不仅创作有许多反映鸦片战争风云、人民深重灾难的著名诗篇,而且作为一个对衰朽时代有敏锐感触的进步诗人,他还写下了不少关注女性生存状态的优秀诗作。这些诗歌真实描写诗人所处时代的众多女性形象,揭示了时代和社会带给女性的悲剧命运,和作者其他诗篇一样,这些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北宋中期诗坛上,石延年同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一起努力求新求变。他的诗具有意气标举、雄奇豪纵的鲜明艺术风格,在多种题材和体裁上都有足以传世的佳篇警句,对于欧、苏、梅、王(安石)、黄(庭坚)乃至宋词的创作都有影响,他无愧于北宋诗文革新的前驱者和“诗豪”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男女有别:朱淑真的纯女性书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淑真是继李清照之后的著名女词人,著有<断肠集>诗词二百余首.由于朱淑真在诗词中真实描写自己的个性、婚姻生活和感情需求,以至被评为不符合传统的道德观,长久以来,不受到重视.从女性书写来看,朱淑真的自我书写是女性真实性情的表现,感情真实,有异于男性词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