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商贸的通道、蓝色的国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空间。进入新世纪,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竞技的重要场所,保护、开发和利用海洋,实施蓝色发展战略,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蓝色海洋事业快速发展,在提高蓝色海洋意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文化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新时期,我国蓝色经济文化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机遇。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蓝色经济研究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与传统的"海洋经济"发展现相比,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蓝色经济"发展思想实现了对以往海洋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思想的综合集成和发展创新,无论对于我国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发展,还是我国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统筹以及国内外蓝色经济发展思路的互补对接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蓝色经济发展的思想脉络和理论逻辑对蓝色经济的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并对我国现阶段蓝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海洋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国家级战略。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有关蓝色经济区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面积在1km ~2以上的湖泊有2800多个,湖泊总面积在80000km~2以上,占全国内陆水域总面积的42%,其中淡水湖泊(矿化度<1克/升)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的湖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湖区经济研究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理论滞后于实践.本文拟就湖区经济的科学含义,湖区经济发展目标模式以及加快湖区经济发展的对策等问题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5.
蓝色经济区以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为其鲜明特色,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海洋经济最集中的区域.蓝色文化是人类发展到21世纪,强调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蓝天碧水、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有机结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海洋生态文明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以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椎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1):159-168
蓝色经济区已成为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建设情况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与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客观赋权法,实证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以及综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协调程度,全面呈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的建设现状,以期在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蓝色经济区其他省份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斯蒂芬·克莱恩《蓝色旅馆》的冲突主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作家敖德斯尔的中篇小说《蓝色的阿尔善河》(载《民族文学》1982年第3期),歌颂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牧区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英明政策,生动地反映了我区牧业战线的兴旺景象。小说在艺术上的成就是令人注目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蓝色的阿尔善河》的重要特点是正面描写了当前牧区在新的变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人物,清晰地凸现出牧区在实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斗争的画面,鲜明生动地展示了一群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9.
蓝色经济的发展须以蓝色文化、海洋文化为支撑,充分发挥"文化"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发展蓝色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山东半岛文化资源的设计转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建立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区域经济实际,并具有高端、跨界、综合、前沿等特点的文化产业格局。具体可从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工业设计产业、创意商贸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四大版块着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0.
蓝色贸易壁垒是世界经济新形势下贸易保护的新方式,是以劳动权益保护为旗帜、以SA8000社会责任体系为约束的又一贸易准入高栏。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化,蓝色贸易壁垒呈泛化势头。尤其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出现确定性复苏的情势下,蓝色贸易壁垒如同其他贸易保护一样,成为发达国家挽救经济颓势,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具有劳动优势的出口大国,劳工标准问题既突出也敏感,往往成为蓝色贸易壁垒牵制的主要对象。因此,研究蓝色壁垒问题,用辩证的方法与理性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并积极调整与完善我国蓝色贸易制度,对于促进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提升跨越新兴贸易壁垒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蓝色经济是新时代的海洋经济,体现了新时期的理念创新."蓝色经济"是一个立体的产业集群,涉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型高技术产业,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需要多产业、多学科、多领域通力打造的新兴经济群.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发展中找准定位,实质就是竞合发展的专业化和统筹发展的一体化.胶州市立足自身优势特点,明确打造蓝色枢纽的功能定位,无论是从区域战略还是自身创新实践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打造蓝色枢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推进中,应建设“两大引擎”,突出蓝色枢纽的战略主攻重点;做强实体经济,增强蓝色枢纽的核心发展动力;优化环境要素,打造蓝色枢纽的幸福宜居品牌;创新保障机制,提升蓝色枢纽的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半岛蓝色经济带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既要体现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外向型经济特质,又要兼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点.按照“黄蓝国家战略”的要求,半岛蓝色经济带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两带四区,在空间布局上要相对集中.“两带”即山水圣人休闲文化旅游带和海滨文化旅游带;“四区”即齐文化民俗旅游区、鲁南山地生态旅游区、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古运河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4.
曲新英  丛松日 《东岳论丛》2012,33(6):176-180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仅是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举措,也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生态文化作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的文化,是蓝色经济战略的必然选择和价值取向.从山东半岛经济社会文化实际出发,促进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为蓝色经济战略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撑,已经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指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四地市中适合于休闲旅游的滨海地区.构建山东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有利于整合沿海四地市的休闲旅游资源,发挥各地优势,促进资源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早日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点,它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群众幸福感、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带动山东休闲经济的发展.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模式:多层次的“竞合”发展模式和“竞合”机制的“4-6-N”模式.对策建议:统一海滨城市休闲旅游形象——“东方瑞士”海滨度假连绵带;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做好市场细分;共搭区域营销平台,丰富系列旅游产品;以休闲文化丰富休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6.
就其实质而言,生态文明是一种具有经济与生态双重维度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通过环境净化、生态维衡等措施,实现自然资源的"节流"与"开源",确保生态良好状况的持续存在,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蓝色经济依凭海洋丰富的矿产与能源资源可以实现对陆地资源的"节流"与"开源"。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有效维持良好生态循环,并可以其特有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蓝色产业体系。由此,发展蓝色经济是构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希望之途,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带动下,山东省的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遇到管理体制不畅、同质化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开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从政府到企业都要同心协力、各司其职,通过管理体制改革、产业链延伸、品牌战略和创新战略,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等有效措施,着重解决突出问题,努力促进山东海洋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蓝色是传统五正色、五间色之外的原色,由于至汉代才有颜色义,其地位被青色所代替,且与青色一样有多义的表达。宋代蓝通青、通绿,青蓝常被混用,但另有单独的蓝色,且新出现一批表示蓝色的新词语和创新的“内蓝”。宋人分得清蓝色与青色。宋代有两样以蓝命名的服饰知名度较高:蓝袍,一指新科进士的服装,另指低级官员品服,其虽非官方词语,但在史家记叙朝廷事务时也有使用;萌发于晚唐、流行于宋朝的蓝绶,无中生有,表示入仕和等级较低的官员。鬼神的形象多蓝肤、蓝衣。宋代呈现的蓝色意识崛起迹象,意味着随着社会发展,文化色彩的丰富,人们对色彩辨识度增强,从青色中分辨出蓝色单独命名使用。11世纪,是世界范围的蓝色崛起时代。  相似文献   

19.
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能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政策引导,纠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必须围绕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秉持"公共财政"和"绿色财政"两大原则,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市场经济规律,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系统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促进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海洋科技人才集聚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樨樨  朱庆林 《东岳论丛》2011,32(9):143-14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人才的支撑,人才集聚在特定的经济氛围中滋生出特定效应场,表现为独特的效应体系。海洋科技人才集聚促进蓝色经济增长的经济性效应体系包含技术效应、协同效应与综合效应三大模块。运用改良模型对典型效应——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定量解析,打破集聚效应定性分析的研究规制,使集聚效应大小与方向的评判与比较成为可能,拓展了人才集聚效应对实体经济贡献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