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地方高校应从实际出发,更新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我们需要提高办学质量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的核心。文章针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社会的需求情况,分析了如何科学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以动态和发展的原则,以先进、开放性的原则,纵观全局,科学合理构建立体的课程体系,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提高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发展、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探讨现有高校创业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结构及指标体系,以及全面落实这一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创业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如何构建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深度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育人体系,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质量,服务和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应满足社会时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机制等进行系统化的重新构建,创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管理学通识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管理素养,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高等院校开设管理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当前管理学通识教育课程教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实施管理学通识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建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建设路径,是一种适应社会形势的新型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7.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要求,是落实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有效动力,是推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通过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确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搭建有效的教育平台进行针对性的社会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肩负培养国家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应充分结合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这对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目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通识课的课型发展具体要求,以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为理念完善课程建设,打造体系化课程,融入地方文化与学校特色,拓宽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途径,依据课程需要构建师资队伍,深入思考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开创高校人才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玉河  赫荣革 《理论界》2004,(6):195-196
研究了高校人才的基本概念,提出教育创新时期高校人才工作新理念,对当前高校人才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忽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重外延轻内涵,以及缺少科学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揭示了高校实践人才管理新理念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之殇,依然要回归到"通识教育"的本源.论文从我国高等教育之弊端,追溯"通识教育"的起源和本旨,梳理"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通识教育"和"美好社会"的关系.逻辑性地阐述了"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印证"通识教育"对于"美好社会"构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大学多开有通识教育课程,但由于教育观念落后,重视不够,操作不当,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应从转变通识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立管理协调组织等方面建设通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密切配合,本文通过分析创新教育的内涵、特征与目标以及当前高校教育创新存在的问题,寻找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高校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入手,论述了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高校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目标和措施,从而实现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剑英 《理论界》2007,(10):151-152
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体现,并且具有推动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之一,而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则是确保人才质量的重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反思和探索的过程中,协同创新应运而生。它具有多元参与、打破常规、整合资源的特征,为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为此,高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激励、制约、保障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面临21世纪的挑战,社会十分关注人才的培养,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是国民素质的基础之一.因此,如何运用高校体育的途径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发挥高校体育最佳的育人效益,就需要构建高校体育科学的体系,实现其最优化的目标.建国及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体育体系逐步形成、建立和发展,为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看到许多客观的问题存在.一些以往的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结构、目标等各方面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必然要面临着历史的变革,要从单一的、枯燥的、被动型、竞技型的体育教学方法,逐步转换成适应信息化时代,满足社会各种要求的体育教学策略.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祁冰洁 《理论界》2005,(10):237-238
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高职会计教育根据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需要,必须构建科学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模拟实习条件,依托具有协作关系的实习基地,在“双师型”指导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师的指导下,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高素质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担负着培养解决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高校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挖掘融入课程思政资源、构建"课程思政"多元体系以及制定多元化评价机制四个实践路径,探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为培养新时代优秀的地下水科学人才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迫在眉睫。要求确立全新的新时期高校生命教育理念,构建新时期高校生命教育体系,探索新时期高校生命教育渠道,创新生命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新时期研究生艺术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中国新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研究生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针对新时期研究生的特点,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探讨怎样进行素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