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化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改革发展趋势与潮流,它是许多非营利组织克服资金困境、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及其社会公益目标的有效理性选择,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然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企业化是传统组织形态的一种转型,需要在组织外部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条件,而在组织内部则要构建新型的价值理念与组织文化,调整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提高组织自身的社会公信力以及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企业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的通过商业化运作实现组织公益性目标的新兴组织形式。一些非营利组织为了克服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资源短缺问题,扩大组织的影响力,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转型路径。为什么非营利组织需要转型?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转型后是否成功摆脱现有困境,促进组织影响力的提升?这是伴随着非营利组织转型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决定因素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划分为以下四类:关键阻滞因素、资金资源、普遍阻滞因素、人力资源、显著阻滞因素、行动资源,特有阻滞因素,信任资源。为了克服以上四个因素对组织自身发展的阻滞,一些非营利组织尝试转型为社会企业。基于2015-2016年中国慈展会认证的中国首批及第二批社会企业案例库,从中选取四家典型的从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成功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发现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能够有效解决四类阻滞因素对组织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组织战略升级,更好促进使命实现。因此,非营利组织转型的核心在于结合自身愿景和目标,寻找能够解决资源依赖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的法学概念与法治化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6.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7.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8.
李霞 《阴山学刊》2008,21(5):99-105
慈善超市是在“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转型过程中一种社会福利和救助制度的创新,是集中社会扶贫济困资源以实现社会救助目的的非营利组织,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资源紧缺的问题。慈善超市的筹资机制具体包括对体制内资源的利用、对体制外资源的动员和特卖经营。政府选择型非营利组织的资源获取依赖政府资源和行政力量;外部制度对非营利组织筹资有促进和约束作用,政府应在加强行政支持的基础上改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9.
社会创业为处于困境中的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尽管国外有文献指出创业导向能够提升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帮助其获得竞争优势,但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着更大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关注社会创业是否能够提高组织绩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创业导向是不确定环境条件下非营利组织可行的战略选择,有助于达成组织使命和财务上的可持续性,但非营利组织在实施社会创业导向战略的同时、需要重视开发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等柔性化的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0.
易艳阳 《新疆社会科学》2023,(2):142-150+160
组织边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中其他主体相区别相联接的界线。根据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社会组织的组织边界主要涵盖业务边界、职能边界、运营边界、形象边界四重维度。在实践中,以Z助残机构为代表的创新型社会组织,突破传统社会组织管理运营定势,持续跨越业务边界、职能边界、运营边界、形象边界之多重组织界线,通过“跨界行动”策略带动组织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多重动力因素驱动下的社会组织“跨界”实践是促进组织资源持续、资源交换、资源内生与资源转化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组织的“跨界行动”中,亦须关注其中可能蕴含的盲目性、浅层化、模糊化、景观化等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防范,探索可持续规范化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如何挖掘社会资源来提升组织能力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关键,名人被视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资源,个体成名之后往往从事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和广大的受众。因此,非营利组织和名人之间可以形成某种合作关系。这种互利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共同意义空间的传播行为基础上的。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探讨了非营利组织与名人之间存在的社会交换规律,分析了影响非营利组织与名人之间的社会互动传播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策略来优化两者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性非营利组织成长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尔平 《人文杂志》2002,(6):131-135
市民社会的缺失极大地影响到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公民通过非营利组织维护自己的权益 ,影响和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是公民社会的题中之意。中国民间组织发展历史及政治性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 ,政治性非营利组织是一把双刃剑 ,它们既可兴邦 ,也能乱国。从政府机构分离、自上而下形成与国家合作互补的非营利组织 ,是当前中国政治性非营利组织的成长模式。随着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政治性非营利组织既与政府合作互补 ,也致力于监督政府行为、限制政府滥用权力。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的文化管理及机制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杰  曾维和 《学术研究》2004,(11):84-88
非营利组织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社会第三部门。它的文化管理特质决定了其管理方式必须着眼于创建文化管理模式。我国非营利组织创建文化管理的作用及条件 ,说明创建这种模式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然而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是如何尽快实现管理机制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转型与整合:社会企业的性质、构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立荣 《人文杂志》2007,(4):181-187
本文的要旨是提出中国"社会企业"这一新的组织类型概念。社会企业是公益经济型组织的统称,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各个阶段社会企业都有其存在的不同组织形式,它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粘合作用。社会企业本身具有性质双构性,它以社会价值为目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经济和公益双重功能。从网络体系分层的视角看,社会企业是非营利体系中具备经济性的"结点",它能够活化各类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和运作,这使得驾驭市场经济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思想具备了组织可行性。社会企业包括扶助弱势群体发展的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如残疾人福利企业,也包括提供公益性人本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如民办非企业和事业单位。本文认为,在社会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企业发端于非正规就业组织,扩展于经济企业,从非营利组织中演绎,必将在社会事业单位改革中重构。中国社会企业这一新的组织类型概念的形成,对于打破旧的分散化的公益组织管理,提倡新的规范性的组织管理和制定更有效的社会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非营利组织(NPO)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是与政府、市场机制相平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国外社会福利事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传统福利制度进入转型时期,从福利制度自身规律出发,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建立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合作主义福利模式”应为我国福利制度创新的目标取向。这种模式是以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有效运作为支柱的。我国应当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优势,推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作为政府救助的积极补充,以充分调动社会与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中国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的实践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来看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有着很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为此,需要建立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协作机制,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治理,并拓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活动经费是NPO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经费模式将直接关系到NPO的发展壮大和长远战略。现有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模式大多是在政府全包或收费营利之间选择,这既可能使NPO失去独立性,又可能导致背弃组织的公益性宗旨。建立政府、企业与NPO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强调政府与社会的相互赋权,把政府资助、企业赞助和社会捐助结合起来,把接受捐助与合理收费结合起来,将是NPO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非营利组织:有效促进企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支持公益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而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有效发挥其作用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和社会公信力的建设;发展慈善组织,规范慈善行为;非营利组织应加强对企业公益和富人慈善家的宣传;企业应履行社会公益责任,加强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除了市场(企业)与政府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或者说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根据、漏洞及完善,从而为继续寻找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根据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社会企业不同于一般商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旨在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目标,因此,需要新的治理模式平衡两种目标间的资源配置,确保不发生使命漂移。文章以公司治理理论为视角,首先比较分析了社会企业、一般商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本质区别。然后讨论了社会企业的分类,并进一步指出从价值属性角度而言,社会企业可分为价值一体式和价值分离式两类。最后针对每种社会企业面临的不同使命漂移风险,分别探讨了如何建立相匹配的治理模式,防止社会企业出现使命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