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增强,中国日益显现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因此它不仅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自身也对国际格局与战略态势变化更加敏感与关切。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兴盛起来。推动国际政治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便是译介国外国际政治理论著作,供国内学者研究参考借鉴,以适应国内日益增长的理论需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虽然在总体上继承延续了邓小平实施现代化战略的基本之处,但也有许多发展创新的地方.其显著特点为:在战略方向上,提出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在战略部署中,更加注重平稳地积极推进;在战略视阈上,进一步与国际规范接轨;在战略环境中,注重以党的建设保障现代化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走过几十年的历程。而第一次明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则是1983年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重要指示的提出。1993年初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纳入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自“三个面向”指示发表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我国关于教育现代化问题的探讨空前活跃。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计量学和科研成果评价原理角度审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研究经历了三次浪潮,即20世纪30—40年代的早期现代化探索、70—9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研究、21世纪初的多学科的现代化研究。根据创新性和影响力大小,三次浪潮的代表应分别以"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等为第一次浪潮代表作;以罗荣渠教授的《现代化新论》、钱乘旦教授的《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和孙立平教授的《社会现代化》等为第二次浪潮代表作;以何传启教授及其团队——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第二次现代化丛书》和《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等为第三次浪潮代表作。经典现代化是"以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为基础和导向的现代化"的一种简称,新型现代化(或新现代化)是"以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为基础和导向的现代化"的一种简称。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民间社会重新出现的希望,随着对于8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化、民主化道路探讨的反思和深化,随着西方和东欧对市民社会讨论的热情及成果被逐渐了解,中国思想学术界对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探讨开始活跃(市民社会,译自英文civilsociety,也称为公民社会,民间社会)。这一过程中,民间学术色彩较重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及其主编邓正来发挥了重大作用。邓正来和景跃进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创刊号(1992年11月)上发表“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把市民社会问题纳入中国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目标所要求的政治社会结构的调…  相似文献   

6.
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必然包含实现社会现代化。本文重点讨论三个问题:(1)什么是社会现代化;(2)社会现代化的国际差距;(3)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包括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十个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以下简称《广电年鉴》)创刊于1986年,迄今已连续出版了11卷。十余年来.它记录了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的绚丽图景。为推动和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广电年鉴》具有资料权威、反映及时、连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者     
孙郁,本名孙毅,1957年秋出生于大连。原籍内蒙古赤峰。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为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颇有兴趣。80年代末在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工作,90年代初调到《北京日报》文艺部,做副刊编辑达十年之久。2002年到鲁迅博物馆主持工作至今。十余年来出版作品及研究著作十余种,主要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百年苦梦》、《文字后的历史》、《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书影录…  相似文献   

9.
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10月上旬,江泽民主席明确宣布,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到本世纪末,中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一、“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新概念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1979年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就提出,把建设“小康之家”作为到本世纪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所谓“小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描述所提倡的一种社会生活状态的概念。早在中国古代典籍《诗经》、《礼记》中…  相似文献   

10.
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作为80年代我国社会的一个主旋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经济活动。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也受到了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指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发生在我国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中,但因本文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与少数民族观念习俗的改革》,所以探讨的问题也只涉及这个范围。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社会,作为整个中国和整个中国社会有机的一部分,它目前的状况基本上是合于整个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这一发展态势的。但由于历史的及自然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增长前景、结构调整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转折关头。随着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的双重转换的深入,经济发展将出现一个全新的面貌。 一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80年代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GNP年均增长率达9.5%,是国际社会同期最高水平,也是中国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一增长速度使我们提前实现了第一个翻一番的目标(以1980年算起,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平均每年要增长7.2%),并为90年代再翻一番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但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一个显著特点,则是中国社会分配新格局所引起的社会差距扩大.如何认识和解决社会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要的战略问题.对此,笔者根据唯物史观关于在生产力要素中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这一原理,试图通过塑造现代化的人来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社会差距.  相似文献   

13.
我国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 :“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发挥后发优势 ,以信息化带动我国工业化 ,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一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是基础 ,是保证。新中国成立 51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 2 2年来 ,我国工业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看 ,我国工业化的水平还比较低 ,到 2 0 0 0年 ,人均国…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化《中国现代化导论》,刘永佶著。40万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任文京。一般认为,现代化研究始于60年代,源于西方,是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伴随对西方社会科学的引进和介绍,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90年代是清词研究取得较大发展 ,有重大突破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新意的论文 ,还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研究者队伍较前有所壮大 ,他们视野开阔 ,研究方法有所更新 ,研究领域有所创辟 ,从而使清词研究在2 0世纪的最后十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1 数量态势十年间清词研究成果迭出 ,最引人注目的是十数种、字数均有 15万言以上的有关学术著作的出版。这些学术著作主要有《清词史》(严迪昌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月版 ) ,《阳美词派研究》(严迪昌著 ,齐鲁书社 1993年 2月版 ) ,《中国词学史》(谢桃…  相似文献   

16.
吕振羽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这部著作是作者30年代执教于中国大学经济系时,在所编《中国上古及中世纪经济史讲义》(曾由北平聚魁堂讲义书局铅印发行)的基础上写就的,并于1933年11月定稿,1934年6月由北平人文书店出版。该书计十余万言,共分十节,目次如下:一、  相似文献   

17.
《大庆社会科学》2006,(1):59-60
由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人文精神研究的知识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文精神的话语缘由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王晓明教授等人对人文精神危机和失落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上海文学》第6期刊登了对话录《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紧接着,《读书》等多家报刊就此话题展开论辩,由此从南到北波及全国,形成了此后十多年来中国学界独特的文化现象和人文景观。人文精神讨论有其学术背景。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到中期主要针对“文革”反思的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针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反思的价值、主体性、人权、个人利益、个性解放问题讨论,90年代初期以来针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余年后,中国应当适时进入着重于制度建设的年代,就是要将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做法稳定下来,形成定制.并站在战略的高度,广泛吸纳世界先进经验,设计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先进制度.靠这套成熟的、稳定的体制来进行社会建设.当前要特别把握好社会建设范畴内的若干重大、关键性的制度建设,期望通过这些基本制度的运行来管理我们的社会,支撑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建国后的集体化时代也存在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代际关系失衡,子女不孝普遍且严重发生,而父母依然为子女婚配耗尽心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这种失衡的代际关系只是一种过渡现象,它将被一种更加理性化、较少亲情友好的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所代替。这种新型代际关系将对农村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